书城童书细节决定人生
14607000000009

第9章 一粒灰尘改变了人类

蒋光宇1881年8月6日,亚历山大·弗莱明出生于苏格兰的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在丘吉尔的资助下,他被送到英国伦敦圣玛丽医学院学习。毕业后,他留在医院从事细菌学的研究。当时找不到合适的药物,很难使伤口避免感染,只能看着病魔肆虐、死神猖獗。因此,他十分渴望找到一种理想的药物。

1928年9月的一天早晨,弗莱明像往常一样,来到了实验室。实验室里整整齐齐地排列着许多培养器皿,他仔细检查培养器皿中的细菌有没有细微的变化。当他检查到靠近窗户的一只放有葡萄球菌的培养器皿时,发现里面的培养基发霉了,长出了一团青色的霉花。弗莱明的助手赶紧过来说:“它是被从窗外飘来的一粒灰尘污染了,别再用了,让我把它倒掉吧。”费莱明制止了助手,把青霉菌放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结果惊喜地发现,青霉菌附近的葡萄球菌已经全部死掉了。于是,费莱明马上把青霉菌放进培养基中培养。过了几天,青霉菌繁殖起来了。他把蘸上含有葡萄球菌水的一根线,放在青霉菌的培养器皿中。几小时后,葡萄球菌全部死亡。接着,他分别把带有白喉菌、肺炎菌、链球菌、炭疽菌的线放进培养器皿中,这些细菌也很快死去了。就这样,弗莱明发明了抗菌新药——青霉素。

1929年,弗莱明把关于青霉素的发现写成论文,发表在英国《实验病理学》季刊上。在这篇文章中,他阐明了青霉素的强大抑菌作用、安全性和应用前景。他坚信,青霉素有巨大价值,总有一天人们将用它的力量去拯救病人的宝贵生命。有人劝他申请专利,弗莱明却说:“为了我自己和我一家的尊荣富贵,而危害了无数人的生命,我不忍心。”弗莱明的这个发现,为其他科学家的研究开辟了一条阳光大道。

1941年,经过科学家们深入研究,青霉素开始用于临床。

1943年,青霉素得到推广。从此以后,许多曾经严重危害人类疾病的难治之症和不治之症,诸如猩红热、化脓性咽喉炎、白喉、梅毒、淋病,以及各种结核病、败血病、肺炎、伤寒等,都得到了有效的抑制,给那些饱受疾病折磨的人带来了生机与希望。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青霉素的问世,从死神手里夺回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奇迹般地延长了人类的平均寿命;青霉素的问世,唤起了世界各国的科学家积极寻找新抗生素的热情,开辟了现代药物治疗的新时期,使人类进入了合成新药的时代;青霉素的问世,是医学史上的一个伟大发明,与原子弹和雷达一起被誉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三个重大发明。直到今天,它仍是应用最多、最广的抗菌素。

一件司空见惯的小事,也可能引发出载入史册的辉煌。1945年,弗莱明等人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一粒灰尘不仅改变了弗莱明等个人的命运,而且也改变了世界各国千百万在病魔下挣扎的病人命运,改变了整个人类的命运。

任何事业的开端总是微不足道。能有耐心有恒心地把每一件简单、平凡的事做好,那就不简单、不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