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孩子,把你的手给我
14611300000002

第2章 看穿他的小心思

个体案例

阿美平时是个懂礼貌,很听话的孩子。有个周末,阿美的妈咪带她上街,先给阿美买了一盒她一直想要的蜡笔,阿美抱着蜡笔盒,一脸的满足。妈咪看她情绪不错,所以要求阿美陪她一起顺便逛逛商场,阿美点了点头。

可是,进了商场没多一会儿,阿美就开始烦躁了起来,先是紧紧拉着妈咪的手,说自己要解小手,妈咪就带着阿美去了卫生间,可到了卫生间,阿美并没有想上厕所的意思。妈咪只好又带着阿美返回商场,继续逛。

情况出现了,阿美不断闹着说想回家。妈咪用商量的语气告诉阿美,自己需要买一些东西,让阿美再忍耐一会,并且答应她回家后允许她吃一根雪糕作为奖励。阿美对于妈咪提出的谈判条件并不感冒,开始放声大哭,还把新买的蜡笔摔的一地都是。

商场的人很多,纷纷投来了惊诧的表情。

阿美的妈咪感到很难堪,只好蹲下身来,一边数落阿美的不听话,一边帮忙捡起被扔的到处都是的蜡笔。当妈咪收拾完残局的时候,抬头一看,才发现,从阿美的视角看过去,商场里并不是令郎满目的商品,而全是走来走去的人的双腿,很是令人压抑。顿时,阿美的妈咪醒悟了,原来阿美之前的“不听话”并非无理取闹。

妈咪抱起了阿美,阿美欣然打望着四周的商品,泪珠儿还没干,就露出了笑容……

问题分析

孩子的个子不高,所以看不到大人所说的世界;孩子的手不够大,所以拿不稳递过来的物品;孩子的心还很幼嫩,所以需要大人细心体察,用心呵护。

如果父母总是以大人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用成人的思维方式去揣测孩子,那么很容易误解孩子,所以才会产生与孩子之间的隔阂,教育又从何谈起?因为父母根本就不理解自己的孩子。

阿美的妈咪开始用成年人的思维模式,以为一盒蜡笔的新鲜感和一根雪糕的诱惑,就可以跟阿美谈条件,因为成年人是懂得取舍的,知道付出就有回报,只要有了既得利益,就可以放弃一些自己的需要,不是吗?成年人就是这样来与人交换的。

但是,阿美是孩子,她的世界里没有利益的概念,也并不真正懂得交换的含义。

孩子是忠于自己的真情实感的。

当阿美感到难受的时候,蜡笔和雪糕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此时此刻自己的心里感受。她用“谎言”——解手,来逃避眼下的不适,当发现暂时的谎言并不能如愿以后,孩子毕竟是孩子,她用哭闹来表达自己的不情愿。

如果阿美的妈咪至此就放弃去体察阿美的内心世界发生的巨大变化,那么,蜡笔收拾好以后,阿美就会被妈咪拖回家,受到言辞或身体上的惩罚,落下一个不听话的标签。阿美的感受又有谁能知道呢?

孩子最亲近最依赖的人,莫过于自己的爹地和妈咪,如果连他们都不能体谅孩子的处境,那么孩子会多么失望,多么孤立无援啊。

值得庆幸的是,妈咪蹲下来了,与阿美的视线持平了,看到了阿美所看到的,也体察到了阿美所感受到的……

当爹地和妈咪被哭闹的孩子折磨的焦头烂额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孩子到底为什么这样呢?如果就此得出孩子就是不听话,就是惹大人生气的结论,是不是太武断了呢?

孩子还小,也许还不会用语言表达,或者不能准确的描述自己的想法,才出现了哭闹、顶撞、摔东西、说反话、说谎等等扭曲的表达方式,做父母的不应该拘泥于这些浅显的表象,而是去用心去体会孩子的真实想法。

当然,对于已成年的父母来说,孩子的想法有时候并不那么容易被看穿,但是一点爱心,一点童心,还有一些耐心,一定可能帮助父母走进孩子内心的小小世界。

亲子指导

哭闹:

不会说话的孩子是用哭闹来引起父母注意的,孩子想表达的有时候是饥饿,有时候是身体的不适,或者是需要父母的拥抱等等。

年龄稍微大一点的孩子,是用哭闹来表达自己的不满情绪,父母可以根据孩子哭闹前的所遇到的场景进行分析,再由具体情况进行化解,但切忌不要先用打骂来结束哭闹,因为那样只会让孩子感到更难受,而情绪却得不到正确的宣泄途径。

说谎:

大多数情况下,年龄偏小的孩子并没有是非观念,对于说谎的后果也不清楚,父母不可以用成年人的道德规范去要求孩子,因为在孩子看来,那只不过是游戏而已,游戏里是允许有“虚构”情节的。如果年龄稍大的孩子出现了说谎的问题,父母首先应该反省的是家教是否太严格了,孩子为了躲避责难而选择撒谎。创造宽松、开明的家庭氛围,无疑是教育孩子杜绝谎言的最佳途径。

说脏话:

很多小孩子说脏话,都是鹦鹉学舌的,他们根本不理解脏话代表有侮辱的含义。

绝大多数情况下,太小的孩子说脏话是因为那样说了以后,会引起大人的注意,那么在他下次再说的时候,父母完全可以采取漠不关心的策略,时间长了,孩子自然就会忘记这个乏味的游戏。

比如法国电影《蝴蝶》里那个8岁的丽莎,给老爷爷讲的黄色笑话,老人的反应和大多数成年人一样,而丽莎觉得这个笑话没什么不妥,跟她的不间断的让人发昏的问题一样,都只是交谈而已。

需要注意的是,一旦孩子身上出现类似的问题,父母应该警觉,问题是否出在自己回家后的口无遮拦。对待年龄较大的孩子,父母可以把脏话的含义告诉孩子,并且指出其危害。

顶嘴:

3岁之前的孩子是不懂得顶嘴的,因为他们还没有独立的自我意识,而顶嘴的开始,正是人格开始独立的显现。父母没必要用训斥来制止孩子的顶嘴行为,因为在孩子看来,顶嘴并非针对父母权威的挑战,而是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

摔东西:

针对孩子摔东西的情况,父母要仔细观察,如果仅仅是处于好玩,那么不妨采用对话的方式,告诉孩子,东西也会疼痛,并以此为机会,教孩子爱惜身边的东西,爱护身边的人等等。

更多的孩子摔东西,其实是在发泄自己的愤怒、委屈、厌恶等等负面情绪,父母应该多关心一下孩子的情绪问题,让孩子先说出心中的不满,哪怕表达的不清楚,也要用心倾听,当孩子发现倾诉可以缓解内心的负面情绪的时候,破坏欲自然就会减少。

当然,父母在家也要时刻注意自己是否有过类似的情绪宣泄,给孩子在无形中树立了某种“榜样”。

打人:

父母首先要明确的告诉孩子,无论发生什么情况,动手打任何人都是不对的,并且以身作则,不能有暴力的示范。其次父母应该多观察孩子打人一般发生在什么情况下,是为了保护自己的玩具?为了表示不满?或者是发泄挫败感?只有分清楚了孩子打人的目的,才能对症教育孩子,而不是以暴制暴,否则情况会更糟。

乱发脾气:

孩子不是成年人,并不懂得如何控制或宣泄自己的情绪,所以才出现了乱发脾气的情况。

父母不要用“任性”给孩子贴上标签,那样孩子会得到一个暗示,认为自己就是任性的,且难以改正。

正确的方式是适当的冷处理,不要太过分溺爱,也最好不要让孩子从乱发脾气中得到好处,等孩子冷静下来后再讲道理,告诉孩子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与此同时,父母还可以采取游戏的方式,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并且教会孩子用绘画、音乐、体育等健康方式来宣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