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地球迷宫出口
14616600000048

第48章 山区气候奇

山区经常吹一种很有规律的风——山谷风。白天,风从山谷吹向山腰和山顶,人们叫它谷风;晚上,风从山顶、山腰吹向山谷,人们叫它山风。这种山区吹的昼夜不同方向的风,总称山谷风。

为什么同一个山区日夜吹不同方向的风呢?

原来,白天,太阳照射在山坡上,使贴近山坡的空气层温度升高,膨胀变轻,暖空气就从山谷沿着山坡上升,形成了谷风。夜晚,太阳落下去,山顶和山腰的空气比山谷里的空气冷得快,冷空气就从山顶和山腰向下流动,就形成了山风。

同一个山区,气温一般都是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山顶、山腰总是要比山脚下冷得多。特别是在酷暑炎夏季节,凉热完全不同。例如,海拔1 164米的庐山气象台,在最热的7月里,平均气温只有22.6℃,气候宜人,早晚得穿毛衣。可是,山脚下的九江,7月盛夏季节里,平均气温高达29.3℃。从山脚来到山顶,人们仿佛进入另一个世界:金风送爽、丹枫叶红。因此,庐山成了避暑胜地。

山高了,四季也有不同变化。山高冬来早,山高入春迟,山高夏更短,山高秋先到。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常恨春归无觅处,不觉转入此中来。这首诗就是山区迟来春天的真实写照。同时,比起平原来,山区冬长而夏更短。

高处不胜寒,这句古语说明了气温是随着地势的增高而逐渐降低的。这是大自然的普遍规律,可是也有例外,世界上有些山地,气温却随着高度增加而升高。

欧洲阿尔卑斯山的克维尔塔尔谷地,山谷底部生长着喜冷的植物冷杉林、云杉林,在冷杉林的上部山坡,按照当地自然界垂直分布的一般规律,应该逐步过渡为高山草甸,可是那里却生长着喜暖的松树和山毛榉等阔叶树。这种谷地冷山腰暖的气温倒置,也使针叶林和阔叶林分布颠倒了。

这是什么道理呢?

阿尔卑斯山顶终年覆盖着冰雪,气温很低,气压升高,形成了稳定的下沉气流,风从山顶冰川表面吹向谷地,使谷地气温剧降,这叫冰川风。白天,冰川风从上往下吹,而山地谷风却从下向上吹,冰川风被削弱了;到了傍晚,冰川风和山风一起从上往下吹,风势增强,风速可达10米/秒~20米/秒。

一般来说,白天的谷风相对地说是较暖的气流,而冰川风来自高山冰川,自然要比山谷风冷得多。山区冰川分布面积越大,气温越低,气压越高,冰川风较强较冷。像喜马拉雅山、昆仑山等的冰川风都较强,日夜劲吹;而祁连山的冰川风就较弱,吹吹停停。

为什么克维尔塔尔谷地会形成局部地段上暖下冷的气温倒置现象呢?有人作了这样的解释:冰川风从上往下吹,把谷地的谷风暖气流抬升到冰川风的上部,使冰川风一直沉在山谷底部,产生逆温现象。久而久之,气温较冷的谷底就长出喜冷植物冷杉林等,而在山腰地带长出了喜暖的阔叶树山毛榉等,形成植被垂直分布的倒置现象。

我国丝绸之路北道上的新疆核桃沟,一年中也有一段时间有逆温层的存在。每年1月份,那里的冰川风和冬季风都很冷,冷空气下沉到河谷平原里,使沟上的气温反而要比谷地高6℃~8℃,它使那里的特产核桃树能安全度过寒冷的冬天,稳产高产。

不是每个山区有冰川风和山谷风就有气温倒置现象的。像喜马拉雅山区,冰川风劲吹,却没有形成逆温现象,谷地仍比山腰要温暖,这是个谜。

在北半球,即使在相同的高度上,由于山脉的分隔,山南山北冷暖也大不同。《咏庾岭梅》诗:南枝向暖北枝寒,一种春风有两般,诗人借用梅花来反映南暖而北寒的气候。

陕西省的西安和安康,中间隔着秦岭山脉。一月平均气温西安-1.7℃,安康2.6℃,两地极端最低气温相差达11.9℃之多。陕南地区柑橘、茶叶、油桐、竹子等亚热带植物生长良好,而西安地区则柑橘绝迹,盛产的是苹果和梨等温带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