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军事通信
14621800000015

第15章 金牌遗恨,将军恸哭班师回

金字牌,从天来。将军恸哭班师回。

士气郁怒声如雷。声如雷,震边陲。

幽蓟已覆无江淮。仇虏和,壮士死。

天下事,安在此。国之亡,嗟晚矣!

这是明代诗人李东阳写的一首《金字牌》诗。诗中的主人公,便是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宋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五月,金统治者撕毁了上一年签订的和约,分四路大军向陕西、山东及河南的开封和洛阳兴兵南犯。金完颜宗弼(即金兀术)军攻下开封后,继续南侵,结果在顺昌(今安徽阜阳)遭到宋军的顽强阻击。宋将刘钅奇与知府陈规以不足2万的兵力,抗击金完颜宗弼十余万大军的进攻,激战十余日,给敌以重大杀伤,迫其撤退,取得了顺昌保卫战的胜利。其他各路金军,在进攻过程中,也遭到宋将韩世忠、吴磷等部的抵抗,全线进攻的计划宣告失利。形势又转而向有利于宋军的方向发展。

这时的岳飞正屯兵于湖北德安府(今湖北安陆)一带,打算以襄阳为基地,联合其他各路宋军及金军占领地区的义军,乘胜反攻中原。然而,一向畏敌如虎的宋高宗,却认为“兵不可轻动,宜班师”,要求各路军队停止北进。为此,他特派司农少卿李若虚到岳飞营中计议军事,阻止岳家军北伐中原。这时,岳家军先头部队已经北进,李若虚鉴于形势的发展,又为岳家军高昂的抗敌斗志所感染,遂同意了岳飞的计划,并主动承担了“矫诏之罪”。

在此后一个多月的时间内,岳家军连战连捷,相继克洛阳、郑州、颖昌(今河南许昌)等地,然后陈兵于陈蔡之间,形成对汴京金军主力的夹击态势。金军主帅完颜宗弼遂调集十几万大军,寻求与岳家军主力决战。两军先战于郾城(今河南郾城),再战于颖昌。岳家军在其他各路军队均已奉命撤退,自己孤军奋战的情况下,连续重创金军,歼敌上万人,沉重地打击了金军的嚣张气焰。特别是在郾城之战中,完颜宗弼驰骋多年战无不胜的重甲骑兵集团——拐子马被岳家军击败,损失惨重,岳家军创造了南宋军队在野战中战胜金骑兵集团的纪录。金人由此发出了“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感叹!

在岳家军节节胜利,收复中原指日可待的情况下,一心求和的宋高宗赵构和奸相秦桧,一日内连续发出12道金牌,命令岳飞从河南前线退兵。岳家军班师后,宋金战争形势再度逆转,许多刚刚收复的失地再度沦陷。岳飞则被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于临安(南宋都城,今杭州市)狱中。

那么,宋高宗发出的12道金牌到底是什么呢?有人认为金牌是朝廷调兵遣将的令牌,这是一种误解。实际上,金牌是宋代以最快速度传递紧急公文的符牌。

宋建国之初,对以往的邮驿制度进行了改革。传统的“驿”保留了接待过往官员,为他们提供食宿和马匹等用具的功能,而通信的职能则交由新建立的“递铺”。为保障通信的畅通,宋代的铺兵一律从厢军(地方军)中选拔产生,待遇也略高于普通的士兵。宋神宗时期,铺兵人数达到4万以上。递铺是在原来驿传制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般情况下,每隔10里设一递铺,最多不超过25里。据统计,北宋时期,全国约有6000余铺,南宋时尚存3500余铺。由于距离短、机构多,兼之职责单一,又实行了完全的军事化管理,宋代的递铺构成了一个规模庞大、四通八达的通信网。

宋代的递铺,根据公文的性质,按缓急程度分为三种:步递、马递、急脚递。金字牌急脚递,是在急递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传递方式。所谓金字牌急脚递,其实类似于古代的檄羽(鸡毛信)。《会稽志》载:“元丰六年(1083年)八月始用金字牌”,就是说它的创立始于宋神宗年间。金字牌是一种木制漆牌,长约尺余,上面刻着“御前文字,不得人铺”八个字。说明持牌者所递送的文书,是由皇帝身边的内侍省(内廷宦官组织)直接发出的,无须经过枢密院或兵部;此文书只准在驿路上接力传递,不准到铺内办理交接手续,以减少停留的时间,保持传递的高速度。这就是说,召回岳飞的“金牌”,乃是以金字牌急脚递的方式传送的宋高宗赵构的诏书。

除了御用的金字牌外,南宋还制作了其它一些檄牌,并规定没有檄牌一律不准擅发急递,以保障重要公文的畅通。孝宗乾道三年(1167年)制黑漆白粉牌,发给各州军统制司使用,专门用来向朝廷奏报紧急军情。五年后,又制作雌黄青字牌,备朝廷向各处发送紧急公文时使用。光宗绍熙四年(1193年),又制发黑漆红字牌,上刻“枢密院军期急速文字牌”,代替以严重磨损的黑漆白粉牌。这种“随牌人递”的制度,将紧急公文与一般文书区别开来,以保证紧急公文的畅通,是宋代军事通信制度的一大特色。可悲的是,这一军事通信史上的创举,并没有帮助宋朝取得军事上的胜利,却因为高层统治者决策的严重失误,与军事史上空前的悲剧联系在了一起。金牌遗恨,引发了后人无限的哀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