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外国经济学家的小故事
14623800000012

第12章 离经叛道的个性女经济学家

个人简介:

琼·罗宾逊(Joan Robinson,1903—1983年),英国著名女经济学家,新剑桥学派的代表人物,在20世纪50~70年代显赫一时。她以最独特的两点,在经济学上居于前无古人的位置:①琼·罗宾逊夫人是世界级经济学家当中唯一的女性;②她是有史以来最著名的女性经济学家,被西方经济学界认为是伟大经济学家中唯一没能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人。琼·罗宾逊虽然未能获得经济学界的这一最高荣誉,但她被世人公认的最高成就是在沙克尔顿和洛克斯利合编的《当代十二位经济学家》一书中榜上有名。

琼·罗宾逊生于英格兰坎伯利。1921年入剑桥大学,1925年毕业。后任剑桥大学经济系教授,1977年退休后转为名誉教授。罗宾逊早年对不完全竞争市场的价格决定作了开创性研究,她的《不完全竞争经济学》同张伯伦的《垄断竞争理论》一起被认为奠定了西方现代价格理论的基础。罗宾逊是凯恩斯就业理论的信奉者和传播者,并把凯恩斯的分析引申到开放经济体系和国际贸易理论中去。她认为“凯恩斯革命”的实质,在方法上就是从传统的均衡概念转变为历史概念,因而她反对均衡的理论,并同美国的新古典综合派围绕资本理论进行了长期的论战。同时她试图把凯恩斯的短期经济分析方法运用到长期发展中去,提出她独具特色的经济增长理论。她还很重视对马克思经济学说的研究,她虽否定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但她认为《资本论》中有许多深刻的思想,赞扬《资本论》对资本主义经济分析的历史观点和宏观的总量分析,并把马克思的理论称为有效需求理论的先驱。琼·罗宾逊著述甚多,除《不完全竞争经济学》外,其他主要著作有:《就业理论引论》、《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经济论文集》、《资本积累论》、《经济增长论文集》、《经济哲学》、《经济学的异端》、《现代经济学导论》等。

罗宾逊的学术性格就如她所表现出来的个性一样,一方面因充满着浓厚的叛逆色彩而锋芒毕露,另一方面也思想深邃、才华横溢。她进行经济学研究的思想方式或分析方法,与通常经济学界的人所熟悉的、也是占统治地位的方式大相径庭。约翰·伊特维尔曾在70年代末对罗宾逊作出这样的评价:琼·罗宾逊被认为是当今第一流的经济理论家,很多开拓性的贡献都应归于她的名下……但是许多经济学者,甚至那些自认为是‘理论家’的人,都对她的文章感到畏惧,并且承认它们不好理解。她的书和文章常常是英语散文的杰出典范,其思想也是新颖、富于感染力的,但它们不符合大多数经济学家在这一领域中所运用的框架。探究起来,罗宾逊的这种研究风格其实并非反叛,而恰恰在于她的“古典性”。如果我们将前面对罗宾逊的讲述,拿来与大多数古典经济学家的经典作品进行比较,我们会发现,那正是这些作品最突出的特征。从某种意义上说,不是罗宾逊故意要与众不同,而是因为现代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与古典主义时代的经济学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我们也不禁寻思,罗宾逊为什么始终没有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是不是与她离经叛道的个性和研究方式有关?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由此而使得她不同于正统的经济学家,因而取得其他经济学家所不可能取得的成就。这种离经叛道的方式是成全了她还是妨碍了她,这恐怕是个“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问题。琼·罗宾逊与众不同的经济学研究方法,首先就表现在她很少使用数学这门工具,这在现代经济学已经深受数学化所影响的今天看来,她仍能在经济学界取得如此伟大的成就,确实是不可思议的。她在早期的一些著作里,倒也用过一些几何算式,后来加入了微积分,不过这些都是由她学术上的合作者代劳的。总之,在她数量浩瀚的著述之中,是不会碰上多少令经济学外行在读经济学著作时如坠云雾的数学算式,更不会出现现在经济学论著中几乎必有的放在书后名为“数学附录”的东西。然而,这绝不意味着琼·罗宾逊的经济学研究纯粹是一种文字上的臆测,事实上,她有着惊人的逻辑推理能力。经常与琼·罗宾逊就经济学问题展开讨论的人,都一定会对她那种能熟练而快速地对一连串事物的各种因果依存关系进行推导,并在适当的时候,能一股脑儿地脱口而出的神奇能力留下深刻的印象。她这种敏捷而清晰的推断力,使人们意识到,虽然数学也许是能最好地实现逻辑性的形式或工具,但逻辑并不仅仅存在于数学这种形式之中。在她的一些比较成熟的著作中,她的论证方法就更具个人特点了,而且也很难为别人所效仿,但却并不因此而在说服力上丝毫逊于同行,甚至可以说是卓有成效。

启示:敢于离经叛道、不断推陈出新,是成功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