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诡秘深幽的古穴密道
14629100000035

第35章 重庆武隆的多彩芙蓉洞

武隆县隶属重庆市,乌江由东往西从中部横断全境,位于四川盆地东南边缘,所以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地处大娄山、武陵山与贵州高原的过渡地带,在长江右岸支流及乌江下游的峡谷区,由于碳酸盐岩与砂页岩不同岩性分布的影响,产生了独特的喀斯特地貌。通过数亿年的孕育,形成了具有独特美学价值的鬼斧神工般的自然景观,“天下第一洞——芙蓉洞,亚洲最大的天生桥群、通过喀斯特系统形成了全世界罕见的后坪天坑”,作为大自然留给人类的瑰宝,他不仅是中国的,是世界的,更是全人类的。

洞穴传奇

武隆历史悠久。根据1982年江口镇出土的石斧、铜钺作为考证依据,早在新石器时代土著民族便在这里繁衍生息,一片太平,周、春秋时期成为了巴国属地,战国至东汉的时候是枳县属地。延熙十二年蜀汉后主置汉平县,治地今鸭江镇。永和三年东晋穆帝将汉平县并入枳县,治地今涪陵区东岸。南齐至北周时期,又重新将汉平县置地于鸭江镇,隶属涪陵郡。开皇三年隋文帝徙汉平县于涪陵,十三年改名涪陵县,隶属巴郡。武德二年唐高祖把涪陵县分置成武龙县,治地今土坎镇。在北宋徽宗宣和元年的时候被改名枳县,绍兴元年南宋高宗复名依旧。洪武十年明太祖把武隆县并入彭水县,十三年复置,改“龙”为“隆”,这就是武隆县的由来,隶属涪州。

清康熙元年省武隆县成为了涪州的一个镇。康熙七年改武隆县为巡检司。宣统时期,又改为涪州第五分区,区署设羊角碛。民国三十年五月,四川省府决定把涪陵县划为武隆设治局,治地巷口镇。到民国三十三年的时候,政府重新整治武隆县,治地一直没有变,一直到解放辖四个指导区,这个时候已经有了五个镇和十三个乡,人口多约十七万。

成因揭秘

武隆设治,始于武德二年。在古书中有很多关于武隆的文章,如在《寰宇记》有记载:“以邑界武龙山为名”,所以最初的名字是武龙山,后来的《明一统志》有写到:今核桃乡内,一山“逶迤如龙,下有空洞,即武隆山也”,这些文章中提到的威武雄壮的就是武隆山了。明洪武十三年,因与广西省一县同名,故改“龙”为“隆”,寓以兴旺发达之意,而武隆县的称号也相沿至今。“重庆武隆喀斯特”不仅是中国南方喀斯特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是深切型峡谷的杰出代表,它不仅是反映了地球演化的历史,而且还是生命的记录,地貌演化正在进行,反映出了其重要的地貌形态和自然地理特征。他孕育出了三个独立的喀斯特系统,即芙蓉洞洞穴系统、天生三桥喀斯特系统和后坪冲蚀型天坑喀斯特系统,新近纪以来,长江三峡地区地壳大幅抬升,三者均是在其机制下发育形成了各异的的喀斯特系统,在世界上具有重要意义。

今日奇观

到今天为止,重庆仅仅有大足石刻这一项世界文化遗产景观,在世界自然遗产名录的记录还是空白的,如果武隆申遗成功,无疑将填补这项空白。因此武隆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对提高重庆知名度,保护自然资源和促进重庆旅游业发展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武隆的成功申报,不仅武隆引以为傲,重庆引以为傲,中国更是引以为傲。但为了登顶世遗这个至高无上而又神圣的殿堂,为了早日实现走向世界的光荣梦想,武隆从2003年就开始时刻准备着,将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出来,即使在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路上会有坎坷和困难,但武隆还是迈着它那坚定有力的步伐,有了这份信念,他就离梦想又近了一步。

2005年12月31日,包括重庆武隆喀斯特、贵州荔波椎状喀斯特及云南石林喀斯特在内的“中国南方喀斯特”以联合申报形式出现,凭借其景观资源的独特性、完整性和原始性顺利通过了建设部的认可,从四个候选申报中脱颖而出,被正式确定为2007年中国世界自然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