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海洋深潜全记录
14629500000051

第51章 海潮发电

永不休止的海水涨落运动,蕴藏着巨大的能量,能不能把潮汐的巨大能量充分利用起来?这是自古以来人们一直在考虑的问题。1000多年来,我国劳动人民为研究潮汐的利用做出了巨大贡献。

比如,在我国的山东蓬莱县,人们利用涨潮落潮的水位差来推动磨车,碾磨谷物。在福建泉州市的东北与惠安县交界的洛阳江上,有一座我国著名的梁架式古石桥——洛阳桥,它建于宋皇佑五年到嘉佑四年(1053~1059年)。当我们游览参观了这座至今保存完好的古石桥之后,一定会惊讶地提出:在900多年前的技术条件下,数十吨重的大石梁,是怎样架到桥墩上去的呢?说来也很简单,当时的能工巧匠巧妙地利用了潮汐能。他们预先将石梁放在木浮排上,趁涨潮之际,将木排驶入两桥墩之间。随着潮涨,石梁慢慢举高,当临近高潮、石梁超过桥墩时,用不着花多大力气,就可将石梁扶正对准桥墩,待落潮一到,大石梁就稳稳地就架在桥墩上了。泉州的大潮潮差可达6米以上,高举大石梁对于巨大的潮汐能来说,简直不费吹灰之力。今天,当人们站在洛阳桥上赞叹我国人民的聪明才智之余,当然也不免为潮汐能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白白付之东流而惋惜。

以上讲的是直接利用潮汐的方式,也就是将潮汐中蕴藏的势能和动能直接转变为另一种形式的机械能作功。这种利用方式,既不方便,又大材小用。所以,近代以来利用潮汐发电,将潮汐能转变成电能,是人们的奋斗目标。

发电机问世以后,为人们提供了利用潮汐发电的条件。

世界第一座发电厂建立以后仅仅30年的时间,即1912年,德国就在石勒苏益格——荷尔斯太因州的布苏姆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利用潮汐发电的潮汐电站。此后,随着能源需求量的增加,研究潮汐发电的国家也逐渐增多起来。法国、中国、加拿大、苏联、美国、英国、印度、澳大利亚和阿根廷等国家竞相投入大量人力物力。

潮汐所蕴藏的能量实在有着诱人的魅力。有人估算过,如果把地球上的潮汐能利用起来,每年可以发出12,400亿度的电来。

潮汐发电要比河水发电优越。它不受天气干旱的影响,也不需要因建造水库而占用耕地和移民拆迁。所以,潮汐是继煤、石油、水电之后的第四能源。河水发电有白煤之称,潮汐发电则被誉为蓝色煤海。

潮汐发电的原理和水力发电的原理大同小异,也是利用水的力量,通过水轮机将势能变成机械能,再由水轮机带动发电机将机械能变成电能。那么,怎么才能使水变得有力量呢?条件很简单,人们在合适的海湾口处建造起一座海堤,把入海口或海湾与大海隔开,形成水库,利用潮汐涨落时水位的升降,获得势能,从而推动水轮发电机组发电。

潮汐发电的方式,通常根据不同的建站方式和不同的运行方向来进行分类,一般分成三类,即:单库单向式潮汐发电——涨潮时,打开水闸闸门,让潮水涌进海湾水库,使水库水位随着潮位一同升高。到最高潮位时,立即关闭闸门,把库水和大海分隔开来,不让海湾水库里的水随落潮而退回大海。等到海潮退到一定的水位时,海湾水库的水位就高于大海的水位了,已经形成了水向低处流的条件,具备了做功的力量。这时,再把水库的闸门打开,让水库的水推动水轮机的叶片,带动发电机发电以后再流回大海。

这是最古老的一种潮汐发电形式,世界上第一个潮汐电站就是这样工作的。对于每天涨两次落两次的大海,这种电站每天就可以工作两次,发电10~12个小时。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发现这种发电方式并没有把水的力量充分利用起来。因为,具有一定落差和流量的水流,对人类来说实在太宝贵了,白白地让它流掉岂不可惜!这样,人们又开始研制一种新型的水轮机。经过艰苦地探索这种新型的水轮机问世了。这种水轮机既可以顺转,也可以倒转,再给它配上可以正反转的发电机,就成了可以正反方向运行的可逆式水轮发电机组。这样,不论海水是涨潮还是落潮,我们都可以利用潮水发出电来。

这就是另一种双向单水库式潮汐发电——在堤坝的两面各筑两道闸门,水轮机设在四扇闸门的中间。涨潮时,将1和4两个闸门打开,2和3两个闸门关闭,海水冲击水轮机的叶片,带动发电机发电,海水流入库内;落潮时,将2和3两个闸门打开,1和4两个闸门关闭,海水在经过水轮机流向大海时发电。在平潮时,四个闸门都关闭,不再发电。

这样的电站,在海潮的一次潮落过程中可以发电两次,用的又是一个水库,因此叫单库双向式。它每天可发电10~20小时,效益要比单库单向式潮汐电站明显好得多。

还有一种是双库式潮汐发电,要建两个水库,一个高水库,一个低水库。高库的水位始终保持在高位上,低库的水位则始终低于高库水位,水轮发电机做单向运行。高库上建有进水闸一座,低库上则建有一座泄水闸。涨潮时开启进水闸,电站开始工作,高水库的水位随潮位上升,低水库的水位也因发过电的水进入而上升着。当高潮平潮时,关闭进水闸,高库水位则由于继续发电开始下降,低库水位相应上升,开启低库上的泄水闸,使低库水位下降,由于高低水库又形成了较大落差,创造了发电的条件,电站仍然工作着。待高水库水位下降至与潮位保持一定落差时,再关闭泄水闸,打开高库进水闸。如此周而复始,水库始终保持着一定的落差,电站就可以24小时连续发电了。

但是这种电站的位置,在地形上要求高些,一般采用较少。

潮汐发电站尽管其形式多种多样,但大体上总是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坝体,用来阻拦海水,以形成水库,是发电站的主体部分。坝体的长度和高度,要根据当地地理条件和潮差大小来决定。因为潮差不会很大,所以坝体的高度一般要比河流水力发电站的拦河坝低;第二部分是引水系统,由各种闸门、引水道组成,它的主要作用是造成水库水面和海面、以及高低库之间的落差,这样才能推动水轮发电机组发电;第三部分是以水轮发电机组为主体的发电设备和输电线路。发电设备安装在坝体的水下部位,是发电站的心脏。有了这三部分,潮汐电站就可以工作了。

潮汐发电在世界各国中发展是不平衡的,其中以法国、俄罗斯、英国和加拿大等国发展较快,并取得了一些成就。目前他们已经建成年发电量5亿多度的潮汐发电站,并且正向着巨型和超巨型的潮汐发电站进展。科学家正在设计年发电量100亿度以上的潮汐发电站,21世纪这种设想一定会变成现实。

我国海岸线长达18000多公里,岛屿岸线长14,000公里,蕴藏着大量的潮汐能量。仅浙江一个省,就可开发出227亿度的电,相当于两座葛洲坝水电站发出的电力!目前已建成江厦潮汐电站,装机容量为3000千瓦,年发电量1070万度以上。它的建成和使用,又为我国今后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潮汐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经过考察,宁海县的黄墩港已作为万千瓦级潮汐试验电站站址。这个港湾可装机近5万千瓦,年发电量可在1.3亿度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