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感恩·三文鱼的生命旅程
14630400000022

第22章 施恩图报

2006年的夏天,在德国留学的中国青年杨立从波恩港出发,一路沿着莱茵河行进,开始了他的自行车旅行。

一天,当他来到莱茵河沿岸一座小镇的旅馆投宿时,却被几名身着制服的警察给拦住了。德国国内的治安还是很不错的,几名警察对他也很客气,在仔细询问了他从哪里来之后,彬彬有礼地把他请到了警局。不明情况的杨立非常紧张地向警察询问缘由,可是对方对具体是什么情况也不清楚,只是说是受一个叫作克里斯托的小镇之托来寻找他。

来到警局后不久,杨立就接到了从克里斯托打来的电话。在电话里,小镇镇长高兴地告诉他,镇里想让他回克里斯托小镇,领取500欧元的奖金和一枚荣誉市民奖章——这是小镇的传统,是对拾金不昧者的奖励。

原来,两天前杨立路过克里斯托的时候,捡到了一个装有几千欧元现金和几张信用卡的皮夹,并把它们交到了市政厅,但没有留下姓名就悄悄离开了。这次镇长希望他回去,领取这笔奖金。杨立想都没想就谢绝了。镇长问他为什么拒绝,他回答说,施恩不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果自己接受了那笔奖金和荣誉,反倒显得动机不纯。

镇长想了想,问杨立:“你知道我们是怎样找到你的吗?”

杨立说不知道。镇长告诉他,在他离开后,镇上的人们便立即开始打听这个善良的东方青年的下落。由于杨立在镇上只是短暂停留一下,镇上的人也只是听说他在沿莱茵河旅行,具体什么方向一概不清楚。小镇的警局只好把杨立相貌的拼图电传给上下游两岸的十多个城镇的警局,发动了百余名警力,才找到了他。

听到两天来,克里斯托小镇如此兴师动众地寻找自己,杨立非常感动,但是也很不理解这种行为:既然自己都已经离开了,还有必要如此大费周折地寻找自己吗?如果不找的话,岂不是替失主省下了这笔钱吗?

镇长听到他的话之后,说了句“这是东方式思维”,然后严肃地回答:“施恩不图报,并不是你们中国人眼中简单的个人问题。可以这样说,你拒绝了我们的请求,已经相当于在破坏我们国度的价值规则。那些奖励你可以不在乎,但你必须接受。因为那不仅仅是对你个人品质的认可,也是整个社会对每个善举的尊重。对善举的尊重,是我们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样会让我们有资格去劝勉更多的人施援向善。所以,我们才不能因为你的无私而放弃履行自己的责任。”

这番话颠覆了杨立对“施恩不图报”的理解,也让已经旅居德国近一年的他第一次真正认识到所谓的“德意志智慧”,还有这个民族近乎古板的严谨和固执。最后,他终于答应回到克里斯托,去领取奖金和荣誉,因为他明白自己实在辜负不起那份尊重。

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当杨立认为自己的行为只不过是一件随手做的小事时,遇到较真的德国人,就需要用当地的风俗习惯来对待。尊重,是一种礼貌,表达对他们的尊重,则是一种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