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激光武器科技知识(下)
14636600000005

第5章 激光制导导弹

所谓激光制导,就是以激光为信息载体,把导弹、炮弹或炸弹引向目标而实施精确打击的先进技术。精准,是激光制导武器的鲜明特点,由于激光的单色性好,光束的发散角小,敌方很难对制导系统实施有效干扰,因而使它具有了其他制导方式无法匹敌的优势。所以,当激光制导武器攻击固定或活动目标时,就像长了眼睛一样,精度一般在1米以内,命中率极高。

激光制导武器甚至还可以从通气孔进入,炸毁地下目标,令对方防不胜防。而激光制导与红外、雷达、GPS等实现复合制导,则更有利于提高制导精度和应付各种复杂的战场环境,从而发挥全天候作战的优势。

激光制导通常有“视线式”和“寻的式”。“视线式”的典型代表是激光驾束制导,“寻的式”的典型代表是激光半主动式寻的制导,也是目前最常用的激光制导方式。

激光驾束制导简言之就是激光制导系统瞄准目标并连续发射激光,位于弹尾的激光接收器接收激光,控制弹体像“骑”着激光一样沿光束中心飞行。

激光束指向哪儿,弹体就飞到哪儿,紧紧“咬”住目标不放,直到命中。但激光驾束制导必须在通视条件下才能实现,因而适合在短程作战使用,射程一般在3公里以内。瑞典RBS-70便携式导弹即属此类,由于其命中率极高,已成为反低空飞机的得力武器。

与激光驾束制导不同,激光半主动式寻的制导的激光接收器安装在弹体前端,而且由于发射器和激光目标指示器可以分离架设,从而可以实现较远的射程。

美制“海尔法”激光制导导弹就是半主动激光寻的导弹的典型代表,主要用于攻击坦克、各种战车、雷达等地面军事目标。

通常,一二发“铜斑蛇”即可摧毁一辆坦克,其作用量相当于300枚常规炮弹;而“宝石路”则特别适用于攻击坚固的目标和地下深处的设施,在“沙漠风暴”行动中,它曾被用来攻击地下30米深处具有坚固掩体的高级指挥部,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激光制导武器自问世以来,便在现代战争中大显身手,备受世人关注。

目前,世界各军事强国都纷纷加强激光制导武器的研制。从激光制导技术的发展来看,其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十分明显:

智能化:让激光主动寻的。主动寻的器是各类制导武器的追求目标,要实现主动寻的制导就必须把除发射架外的全部制导设备都装在导弹上,这一困难有赖于技术的进步才能解决。此外,激光自动目标识别也有待进一步突破,采用成像寻的器,能提高探测和判别多目标的能力,通过识别目标的要害部位,进行精确打击,实现智能寻的制导。

远程化:增大作用距离。目前的激光半主动寻的制导作用距离一般在10千米左右,在现代化武器作战的今天,这一距离是比较靠近敌人的,对激光发射的安全性很不利。因此,增大激光制导作用距离十分必要。小型化:减小制导系统的体积和重量。

由于制导系统是弹头的一部分,减小这一部分的体积和重量具有重要意义,它有利于提高制导武器的机动能力和作用距离,增大弹头的有效载荷,增强武器的杀伤力。

复合化:着力发展复合制导。多模式复合制导是在导弹飞行的各个阶段可同时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制导方式共同完成制导任务的先进技术。现代战争中,由于战场环境千变万化,激光制导炸弹极易受战场烟雾、云层和沙尘等因素影响,为提高武器系统的可靠性,减少失效概率,发展复合制导势在必行。

此外,激光制导武器还在向采用对人眼安全波段、新的激光编码方式、以及标准化和模块化方向发展。

如果做个简单的类比,激光制导武器相当于“矛”,其对抗装备则相当于“盾”,从目前来看“矛”领先于“盾”。随着各国军方对激光制导武器认识的加深,激光制导的对抗也越发激烈。

以彼之道还彼之身:欺骗式激光干扰。目前服役的半主动式激光制导武器多是波长为1.06微米的脉冲激光束,且光束编码是事前预设的。作战时如向敌方激光制导武器发射与其相当的激光信号,使压制敌激光接收机或发送假信息,对方就无法使用激光制导武器,或使导弹被误导而无法命中真实目标。

筑起防护屏障:烟雾干扰。烟雾干扰仍是一种重要的对抗手段,它不仅能干扰侦察系统,使照射手看不到目标,而且对1.06微米激光能强烈吸收,使激光制导武器的激光信号被阻塞而丧失战斗力。

“隐形”使之“脱靶”:伪装与隐形。激光制导武器的使用要有一个侦察识别的过程,如果事先把己方的目标伪装、隐形起来,激光制导武器就无法使用。

防患于未然:配置激光告警器。在己方的目标上配置激光告警系统,激光制导武器在飞行中必须向目标照射激光,当警告器发觉后,己方可立即采取措施使其丧失战斗力。

最早的激光制导炸弹是美国“宝石路”系列激光制导炸弹是最早的激光制导炸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