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心理康复指南
14638700000058

第58章 如何识别和处理抗精神病药物的不良反应

抗精神病药物的不良反应是影响患者坚持治疗的主要因素之一,识别和处理药物的不良反应与治疗原发病同等重要,几种最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和处理方法如下:

(1)锥体外系反应(EPS)主要表现为急性肌张力障碍、震颤、静坐不能和迟发性运动障碍,以传统抗精神病药物为多见。可使用抗胆碱能药物如安坦对症处理。对静坐不能用心得安或苯二氮卓类药劳拉西泮等处理,但对迟发性运动障碍不能使用抗胆碱能药物,应停原药物,换用新型抗精神病药物,特别是氯氮平可获得改善。

(2)过度镇静 常表现为困倦、乏力、头晕、嗜睡,通常发生于用药初期。起始应缓慢增量,尽量睡前服药,反应严重者尽量选用镇静作用较轻药物如:舒必利、利培酮等,避免高空及驾驶作业。

(3)抗胆碱能的不良反应 表现为口干、心慌、视物模糊、排尿困难、便秘等。通常反应不严重,若心跳过快可用心得安,口干便秘者多饮水,多吃蔬菜、水果,必要时服复方芦荟胶囊、麻仁丸等;有前列腺肥大的老年男性尽量避免使用三环类抗抑郁药,选用抗胆碱能作用轻的药物如利培酮、喹硫平等。

(4)内分泌改变 表现为肥胖、血糖异常、月经失调、乳汁分泌等。主要见于氯氮平、奥氮平等药物,一般停药后即会消失。对肥胖者应低热量饮食,适量运动,有血糖异常者建议调整剂型并服用二甲双胍等治疗。闭经者可行“人工周期”。

(5)皮肤反应 表现为皮疹,如过敏性皮炎或日光性皮炎等,轻微者口服抗过敏药物或外用药物,严重者换药并行专科治疗。

(6)粒细胞缺乏症 较少见,主要见于氯氮平,为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应定期监测,一旦发现应减量或停用,并去医院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