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走出饮食误区
14647000000006

第6章 特殊人群饮食正误辩

一、孕妇篇

1.怀孕要补充高蛋白

蛋白质作为六大营养素之一,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对于准妈妈来说尤其重要。医学研究表明,蛋白质供应不足,易使孕妇体力衰弱,胎儿生长缓慢,产后恢复明显减慢,乳汁分泌相对稀少,故应适当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量。但是,孕期高蛋白饮食,则可影响孕妇的食欲,增加胃肠道的负担,并影响其他营养物质摄入,使饮食营养失去平衡。研究证实,过多地摄入蛋白质,人体内可产生大量的硫化氢、组织胺等有害物质,容易引起腹胀、食欲减退、头晕、疲倦等现象。故准妈妈们在怀孕期间除身体原因外没有必要刻意去补充过量的蛋白质,只需要在怀孕前的正常饮食外适当增加优质蛋白的摄入即可,推荐孕中期开始每日蛋白质的摄入量增加10克左右,孕晚期增加15~20克左右。

2.怀孕就要多补钙

孕妇盲目地进行高钙饮食,大量饮用牛奶,加服钙片、维生素D等,对胎儿有害无益。营养学家认为,孕妇补钙过量,胎儿有可能得高血钙症,出世后,患儿会囟门太早关闭、颚骨变宽而突出、主动脉窄缩等,既不利健康地生长发育,又有损后代的颜面健美。摄入钙过多,可能干扰其他微量元素对于人体的吸收利用,也可能导致患肾结石病的危险性增加等。也就是说,钙的摄入不是越多越好,缺乏对健康不利,而过量也可能对健康有害。一般而言,通过日常的均衡膳食和适当增加奶制品的摄入,可以基本满足人体对于钙的需求。所以,补钙并非越多越好。

3.多吃酸能生男

生男生女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生物学问题,现代科学尚未真正揭示其奥秘。受孕时受精卵在分化过程中早已确定其性别,通过选择食品味道的简单作法来改变胎儿性别,纯属无稽之谈。妇女在妊娠期间,营养要充分、全面,饮食种类要多样化,切忌偏食。如果一味地选吃酸味食品而拒绝肉、鱼、蛋、奶,势必会削弱孕妇的体质,导致自身营养不良,以至产下低体重、低智能的婴儿而抱恨终生。某些腌制的酸味食品含有较多的亚硝酸盐,孕妇多吃此类食品,还将增加日后患癌的危险性。

4.水果营养丰富多吃点没关系

许多人都认为吃水果可增加营养,生出的孩子皮肤白嫩。虽然水果对于孕妇和胎儿来说,是补充营养的好东西,但吃水果不宜太多,因为水果的糖分高,很容易使人发胖。过多糖分的摄入还增加了生育巨大儿的可能性,会给顺产带来麻烦甚至不得不选择剖腹产。另外,如果孕妇本来就存在肥胖以及有糖尿病家族史的话,就更容易患上妊娠期糖尿病。

一般来说,孕妇一天吃总量500克左右的不同种类水果就足够了。另外需要提醒的是,夏天天气热,孕妇本身火力又比较壮,容易上火,因此最好少吃荔枝、桂圆等容易引起上火的水果。

5.粗粮高纤维没什么忌讳

相对于其他食物,粗粮里维生素B损失少。因此鼓励孕妇吃粗粮,可以使孕妇少受到便秘困扰。不过,因为粗粮里含有比较丰富的纤维素,而人摄入过多纤维素,可能影响对微量元素的吸收。例如燕麦片如果和用于缓解孕妇贫血的补铁剂一起吃,或者和补钙剂一起吃,就会影响孕妇对铁、钙的吸收;在吃奶制品时如果同时吃纤维素含量比较高的粗粮,也会影响人体对钙的吸收。此外,大量纤维素的摄入还会影响人体对脂肪、胆固醇的吸收。营养专家提示,孕妇怀孕期间适量补充粗粮是好事,但要注意不能和奶制品、补充铁或钙的食物或药物一起吃,最好间隔40分钟左右。如吃燕麦片的话,最好在餐后40分钟左右再补充铁剂或钙剂。

6.补品更有利于健康

营养并非越多越好。就是因为准妈妈吃得太多、太好,而且运动又太少,造成摄入和消耗不均衡,导致超重。而准妈妈超重带来的后果却是不可轻视的,不仅在孕期会造成孕妇并发症增高,不利于胎儿成长,而且在分娩时也会有困难。产后还会使孕妇难以恢复,体形过肥。所以,合理营养,适度运动,才是胎儿安全发育的关键。

二、哺乳篇

1.初乳不能喂宝宝

初乳,也被人们称为第一次免疫,富含蛋白质,更含有宝宝抵御疾病所需要的主要抗体,有益于预防宝宝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增加皮肤及粘膜的抵抗力,有助于增强新生儿抗感染能力,初乳中含有生长因子,是任何母乳替代品所不能取代的宝贵物质,它促使宝宝未成熟的肠道发育,为消化吸收成熟做准备,初乳对宝宝的生长发育有重要意义。因此,初乳对新生儿来说是非常珍贵的,应该一滴也不浪费地喂给新生儿。

2.喂奶严格按照时间

现在专家提倡按需喂哺,不要把喂奶当作一日三餐一样明确固定时间,应该根据婴儿的需要随时喂哺,宝宝想吃就吃,不要对其进行任何人为的限制。刚开始时宝宝可能吃奶次数很多,时间也无规律,但一般经过一段时间便会形成一定的规律。

3.喂奶之间加喂水

纯母乳喂养的婴儿,在4个月以前没有必要去喂水。母乳是天然全营养物,含有87%的水分,如果婴儿看上去口渴,就应让其吸吮母乳,这不仅能使婴儿得到所需的水和营养物质,而且可以刺激母乳分泌。随便喂其他代替品会使宝宝减少甚至失去对母乳的需要而减少母乳分泌量。因此,除非因天气、用药等其他原因造成的患儿水分大量丢失而必须喂水的情况,否则一般不建议喂水。

4.开奶时间晚

新生儿降生后半个小时内就应吸吮母亲的奶头,不但可以促使乳汁早分泌、多分泌,且能让新生儿吸取初乳,有益于新生儿的健康。另外,婴儿的吸吮刺激还可以反射性地促进子宫收缩,减少阴道流血,有利于子宫恢复;乳汁排出通畅又可预防乳房胀痛及乳腺炎的发生,可以使产妇尽快恢复健康。反之,若产后开奶迟,则容易导致母乳喂养失败。

5.哺乳期间无须忌口

分娩后的第一周内食物宜清淡,应以低蛋白、低脂肪的流质为主。此后可适当增加营养。如果第一周内就食用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会使初乳过于粘稠,容易引起乳腺导管堵塞症。在整个哺乳过程中还应始终避免食用含雌激素的食品,如雌性的动物、家禽和鱼类等。这是由于在食用这些雌性食物时,会同时摄入过多雌性激素。初产妇体内的过量雌性激素会抑制催乳激素而导致泌乳量的减少。因此,民间流行的产妇进补老母鸡汤实际上是错误的。

6.频繁更换奶粉品牌

每种牌子的配方奶粉都有不同的成分搭配比例,制作的工艺也有些微的差别,味道自然会产生差异。宝宝习惯了一种奶粉的味道,当更换另外一种时,往往需要适应一段时间。这样,对婴儿的身体健康就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给宝宝选定一种后不要老是更换。如实在需要更换,那么建议注意观察宝宝适应情况,如一段时间仍存在不适反应,暂停使用此牌子的奶粉。

三、婴儿篇

1.鸡蛋代替主食

有的年轻母亲为了使孩子长得健壮,几乎每餐都给孩子吃鸡蛋类食品,结果孩子出现消化不良性腹泻等情况,这种方法是很不科学的,因为3岁前宝宝胃肠道消化功能尚未成熟,各种消化酶分泌依然较少,过多地吃鸡蛋,会增加孩子胃肠负担,甚至引起消化不良性腹泻。而且由于鸡蛋蛋白中含有一种抗生物素蛋白,在肠道中与生物素结合后,能阻止吸收,造成婴儿维生素缺乏,影响他们的身体健康。根据有关资料报告,婴儿最好只喂蛋黄,每天不超过1个,1至2岁的幼儿每天或隔天吃1个鸡蛋,2岁以上的幼儿可每天吃1至2个鸡蛋。

2.鱼肝油就是鱼油

1岁~1岁半的宝宝正处于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而鱼油中含有的DHA和EPA这两种脂肪酸对宝宝的神经系统发育很有帮助,而陆地上动、植物油脂中又几乎都不含有这两种脂肪酸,因此,家长们常把鱼油作为益智食物添加。其实宝宝1岁以后可摄入各种自然食物,只要让宝宝经常吃些深海鱼(如马哈鱼、三文鱼、鲑鱼等),自然就不会缺少益智因子。特别是有些家长错把“鱼肝油”当成“鱼油”添加,是不对的。鱼肝油的主要营养成分是维生素A、维生素D,是预防佝偻病、骨软化、夜盲症等维生素缺乏症的药物,不宜过多食用,一旦摄入过多还将危害到身体健康。

3.果汁代替正餐

果汁的特点是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较多,口感好,因此宝宝乐于接受,但最大的缺点是它缺乏蛋白质和脂肪。如果宝宝喝很多果汁,占满了胃的空间,使正餐摄入减少,而正餐(如母乳或牛奶)才有宝宝所需的蛋白质、脂肪,长期如此会破坏宝宝体内的营养平衡,导致发育迟缓的恶果。宝宝年龄越小,这种恶果越易发生。

4.孩子多吃肝脏没问题

动物的肝脏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多种维生素、重要的矿物元素,可供宝宝生长发育的需要。尤其是动物肝脏中所含的维生素A既是宝宝生长发育不可缺少且又是容易缺乏的营养素。但是,过量摄入动物肝脏也会影响宝宝的健康。肝组织具有通透性高的特点,血液中的大部分有毒物质都能进入肝脏,动物肝脏中含有的有毒物质要比肌肉中高出几倍。同时,正是由于在肝脏中含有太多的营养物质,摄入过多的维生素A会对婴儿的发育造成一定的影响,引发一系列的问题。故婴儿吃肝脏是有益的,但要适量。

5.葡萄糖代替白糖

只要宝宝食欲正常,就不会缺乏葡萄糖。这是因为,各种食物中的淀粉和所含的糖分,在体内均可转化为葡萄糖,所以不宜多用葡萄糖,更不可用它来代替白糖。如果常用葡萄糖代替其他糖类,肠道中的双糖酶和消化酶就会失去作用,使胃肠懒惰起来,时间长了就会造成消化酶分泌功能低下,消化功能减退,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

6.酸牛奶代替牛奶

虽然酸牛奶有着易于吸收、营养丰富的优点,但是,不可随意用酸牛奶喂养婴幼儿,因为酸牛奶中含钙量少,对于生长发育需要大量钙元素的婴幼儿不利。酸牛奶中的乳酸菌生成的抗生素,虽能抑制很多肠道病原菌的生长,但同时也破坏了对人体有益菌群的生长条件,还会影响正常消化功能。尤其是婴儿消化道发育不完全,婴幼儿在患胃肠炎时,如果给他们喂酸牛奶,还可能会引起呕吐和坏疽性胃肠炎。营养学家指出,一岁以内的孩子不宜喝酸奶,一岁以上的孩子虽可以喝酸奶,但不要空腹喝,原来因为空腹喝可以使胃内环境不利于嗜酸乳杆菌的生长,这样会让酸奶失去应有的营养价值,建议餐后两小时喝最佳。

7.软食替代硬食

软食水分多、能量低,不含铁、锌、钙,营养素的含量较低。宝宝的胃容量只有250毫升左右,如果吃的都是这些软质食物,那么所摄入的营养成分必定达不到需求。而咀嚼硬食能促进面部肌肉运动,以加速头面部的血液循环,使脑细胞获得充分的氧气和养分供应,让宝宝大脑的反应更加灵敏,还有助于颌骨与牙龈的正常发育。

小贴士:

6~8月龄是宝宝学习咀嚼和吞咽能力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要经常给宝宝吃一些有硬度的主食,如花卷、馒头等,之后可逐渐增加硬肉水果、胡萝卜、豆类、土豆、玉米等,还可以尝试着吃一些肉、鱼、蛋等动物性食物。这些有一定硬度的食物既可以帮助宝宝补充丰富的能量及营养元素,又能锻炼宝宝在日常生活中的咀嚼能力,对宝宝非常重要。

四、幼儿篇

1.果汁代替水果

有些父母可能由于工作忙或者图方便等原因,经常买一些果汁类制品冲给孩子喝,这种方式是很不恰当的。因为新鲜水果不仅含有完善的营养成分,而且在孩子吃水果时,还可锻炼嘴嚼肌或牙齿的功能,刺激唾液分泌,促进孩子的食欲,而各类果汁制品都是经过加工制成的,不仅会损失一些营养素,而且还要添加食用香精、色素等食品添加剂,孩子如果天天食用,过量色素进入体内,容易沉积在他们未发育成熟的胃肠黏膜上,引起食欲下降和消化不良,干扰体内酶的代谢,对孩子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

2.孩子消化快没事就加点餐

很多胖宝宝都是过量喂养或喂养过于频繁造成的。关于加餐的方式及时间间隔,营养专家推荐如下,可以在三次正餐之外加两次点心,时间可以安排在两餐之间或晚上,具体可视情况而定。2岁以上的宝宝晚饭后除水果和牛奶外,最好逐渐养成不再进食的好习惯,尤其是在睡前应忌吃糖果、糕点等甜食,以保证良好的睡眠,预防蛀牙。

小贴士:给宝宝加餐既适应宝宝消化系统生长发育的特点。又是补充能量的重要来源,恰当的加餐能够满足宝宝快速生长的需要。推荐各餐占全天热量的比例一般为:早餐占30%,午餐占35%~40%,晚餐占25%,加餐占10%。所以,我们需要像对待正餐一样对待宝宝的加餐。

3.水果替代蔬菜

从整体上来讲,水果在营养构成上要远低与蔬菜。再者,蔬菜所含有的不可溶性纤维对幼儿的消化、吸收和排泄都有着正向的促进作用。当然,水果也有它独特的功用,如多数水果中含有各种有机酸,能刺激消化液分泌;不同的水果和蔬菜还具有不同的食疗作用。不论国内还是国外,膳食金字塔都建议将蔬菜和水果的合理摄入比例定为3:1,最多不超过3:2.因此,水果是不能替代蔬菜的。营养专家建议每日蔬菜摄入400~500克,水果摄入100~200克为最佳。

4.营养保健品大补无害处

一般饮食正常的婴幼儿从日常食物中就可获得足够的微量元素,不需要药物补充。由于各种食物中所含的微量元素种类和数量不完全相同,只要宝宝平时的膳食结构做到粗细粮结合、荤素搭配、不偏食不挑食,就能基本满足人体对各种营养素的需求。“不要让孩子在起跑线上输给别人”,并不是意味着滥补营养品。专家建议,如果幼儿体格健康,发育正常,就无需服用营养滋补品。

5.饮食上娇惯宝宝

幼儿的消化系统还没完全发育成熟,对外来的一些刺激反应很敏感。而由于认知的关系,宝宝都是碰到喜欢吃的食物,就没完没了地吃个不停,这时如果家长不注意,一味地娇纵孩子,就会使宝宝伤了脾胃,以后一碰到这种食物,就感到十分厌恶,从此再也不吃了,由此导致营养摄取不均衡,发生“营养不良”。故爱吃虽好,也要适量。

五、儿童青少年篇

1.不吃或马马虎虎吃早餐

不吃早餐或早餐吃得不好,很难从午餐或晚餐中得到补充。经常不吃早餐的儿童,全天能量和多种营养素的摄入明显低于吃早餐的儿童,甚至造成营养缺乏,长期下去还会影响儿童的体质和智能的正常发育;不吃早餐还可能导致肥胖,因为不吃早餐,到中午的时候,会出现强烈的空腹感和饥饿感,吃起饭来狼吞虎咽,不知不觉之中可能就吃下去过多的食物,引起身体发胖。经常不吃早餐,会影响胃酸的分泌、胆汁的排出,减弱消化系统的功能,从而容易诱发胃炎、胆结石等消化系统疾病。所以,早餐对处于发育期的儿童青少年尤其重要。

2.用饮料代替水

适当饮用饮料对身体并没有什么危害,但如果估量饮用,则可能引起一些健康问题,会使糖的摄入量大大增加,造成青少年肥胖、龋齿、非特异性腹泻、儿童多动症等。饭前喝过多的饮料,根本不会好好吃正餐,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近年来,我国肥胖儿童检出率急剧上升,年增长率男童为10%,女童为8.7%,研究证实,这些儿童肥胖与无节制地饮用饮料有关。因此,饮料要适量。

3.忽视主食偏爱肉食

主食所含的碳水化合物是人体所需热量的主要供应来源。孩子的活动量大,需要充足的热量供应,主食摄入的少,热量供应不充分,孩子自然不会健壮。肉、鱼虽然富有营养,但儿童的消化吸收功能较差,偏爱肉食,容易使孩子身体素质下降。而且,肉类含有较丰富的脂肪、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过多地吃肉,尤其是吃猪肉,势必会摄入大量的脂肪、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从而给儿童带来许多不利因素。

所以,肉虽好,也要适量。

4.运动过后只补水

运动后随汗液丢失的不只是水分,还有一些无机盐和如钠、钾、钙、锌、铜、B族维生素、维生素C之类的水溶性维生素一起随汗液丢失。如果没有及时补充就会造成体内这些物质的缺乏。人体缺钾会造成四肢软弱无力、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缺钠会出现精神萎靡、嗜睡、厌食、恶心、呕吐等,缺乏B族维生素会影响体内生化代谢的正常运行。另外,口渴时会大量饮水,甚至过量饮水都会稀释胃酸,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消化功能,造成食欲下降、乏力、倦怠、胃部不适等症状。所以,运动后最好用淡盐水来补充水分,且少量多次。

5.多吃菜,少吃饭

全面的营养一定要从合理平衡的饮食获得。少吃饭,淀粉摄入少,提供能量的葡萄糖摄入相应减少,一定程度上会影响青少年上课的学习效率。所以,主食与副食要科学合理地搭配,主食要占绝对的比重。青少年正在长身体和骨骼,活动量也大,更不能偏副食、弃主食。

6.吃饭过快

进餐过快,会使食物得不到充分咀嚼,不仅加重胃肠的消化负担,降低食物营养消化吸收的比例,而且也无法激起孩子们对饮食的兴趣,还容易导致饮食过量、造成肥胖。因此,少年儿童进餐时间每顿饭最好不要少于20分钟。

六、青春期饮食正误辨

1.鸡蛋牛奶;痘痘;元凶?

痘痘的发病原因是多方面的。一般认为在青春期里由于雄性激素分泌增加,而使皮脂腺排泄增多;同时毛囊皮脂腺上皮发生角化而使排泄皮脂的通道变窄,皮脂排泄受阻。加上其他细菌在局部侵袭、繁殖,造成毛囊局部感染化脓,就形成了以皮脂增多——排泄受阻一细菌感染的发病机制。此外,个人卫生、皮肤类型、生活习惯及全身健康状况对痤疮的发生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专家认为,鸡蛋、牛奶等引起的食物过敏,可能是某一类人群,因为不是每个人都是过敏体质。还有人认为,痤疮是因为螨虫引起的,这种看法同样只适用于一类人。痤疮除了药物治疗以外,平日生活起居的调整也十分必要。首先应该注意皮肤的清洁卫生,可常用温水清洗,除去油脂;饮食应避免辛辣剌激性食物,适当减少脂肪和糖类的摄入,多吃些新鲜蔬菜、水果,保持大便畅通;千万不要挤压痤疮,以免引起毛囊感染,造成不良后果。

2.青春期节食有害健康

青少年在青春发育中必须得到营养的保证,消除影响生长发育中的各种有害因素。如节制饮食,人体得不到充足的营养素,不仅影响到人体内部各组织、器官的发育,还影响到各器官的功能。这必然会引起营养缺乏病的各种症状,如机体免疫力降低,体力下降,智力发育障碍等。过分节食还会引起体内新陈代谢失调,引起严重疾病甚至造成死亡。因此,对有节食倾向的少女,要采取综合措施,进行合理的饮食指导,迅速改变其节食习惯。矫正节食,治疗神经性厌食症,不能采取强制措施使其进食,而要循序渐进,耐心诱导,使其尽快恢复正常饮食的信心,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

健康小贴:

充足而均衡的营养青春饮食对策:

①控制热量摄入②减油:避免煎炸食物③多选用五谷根茎类食物为主④以低脂乳制品、豆类和鱼类为主要蛋白质来源⑤食用新鲜蔬果⑥多喝水⑦补充益菌益生源。

3.青春期变声饮食也要变

首先,应注意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的摄入。如猪蹄、猪皮、蹄筋、鱼类、豆类、海产品等。

发音器官主要是由喉头、喉结和甲状软骨组成,这些器官又是由胶蛋白质和弹性蛋白质构成的。其次,应摄入B族维生素和钙质,主食及副食都应以软质、精细食物为宜。不要吃炒花生仁、爆米花、锅巴、坚果类及油炸类硬且干燥的食物,以免对喉咙造成机械性损伤。最后,适量多饮水,少吃酸、苦味的刺激性食物,进食时宜细嚼慢咽,切忌快速进食,谨防食物中的砂粒、鱼骨刺伤咽喉部的组织。

4.经期别喝绿茶

经期女性面临着大量的血液流失,与此同时,人体合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元素——铁,也随着血液一起流失掉了。因此,我们常提倡女性在此时多补充些含铁质丰富的食物,如黑木耳、猪肝等,以免造成缺铁性贫血。但是,如果月经期间饮用绿茶,这些努力就会前功尽弃。因为绿茶中含有较多的鞣酸,会与食物中的铁分子结合,形成大量沉淀物,防碍肠道黏膜对铁分子的吸收。研究表明,绿茶越浓,对铁吸收的阻碍作用就越大,特别是餐后饮茶更为明显。其次,绿茶中较多的鞣酸也会加重便秘症状,茶中的咖啡碱、可可茶碱等物质却具有使人兴奋的作用,会加重痛经、头痛、腰酸等经期反应。

健康小贴:

经期饮食宜忌有哪些?

1、月经期应吃清淡、味平富含营养的物质,不宜吃刺激性强的辛辣食物,也不宜抽烟、喝酒,以免刺激血管扩张,引起月经提前和经量过多。

2、月经期应吃新鲜、容易消化的食物,不宜吃生、冷、难以消化的食物。

3、月经期还应多吃些润肠通便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花生仁、核桃仁,芝麻仁及油、蜂蜜等,同时也应多喝水,以帮助消化,使大便通畅。

5.不是人人都可以用增高药的

当发现处于青春期的孩子身材矮小、生长速度缓慢,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是否缺乏生长激素。如确系生长激素缺乏,可在医生指导下适量应用生长激素,并不是人人都可以用生长激素的,爱美之心,人皆1有之。只有合理的营养和适量的运动才是我们增的良方。

6.青春期肥胖学生需要控制饮食吗

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家长们都会认为青春期正在长身体,孩子胖点也无所谓。其实,青春期学生的饮食还是需要控制的,更要注意合理搭配,肥胖的中学生大多都爱吃甜食、吃零食、喜欢吃高糖高脂的快餐食品,导致他们的能量摄入过多,饮食结构不合理,家长们应纠正孩子的不良饮食习惯,加强体育锻炼。

7.青春期需要补充强化牛奶吗

青春期是青少年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身高变化的也较大,对营养要求的较高,在对北京市某学校的498名学生进行饮食干预(饮用强化牛奶144ml/d),发现学生身高、体重,骨密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证明了强化牛奶,还是有利于孩子青春期的生长发育。

七、老年人饮食正误辨

1.膳食纤维,防止老年人便秘

老年人的结肠、直肠肌肉萎缩,排便力差,易发生便秘,如果适当吃些纤维素食物,有助于防止。含纤维素较多的食品有麦麸、豆腐渣、海带、木耳、芝麻、萝卜丝、豆类及干果等。避免经常食用精米细面,适量吃些粗粮,可以获得较多的纤维素,增强肠蠕动,改善胃肠功能。含纤维食物应注意避免与牛奶、钙制剂同时食用,膳食纤维不利于钙的吸收。

健康小贴:

多吃酸奶保肠道健康

酸奶含有大量活性乳酸菌,能够有效地调节体内茵群平衡,促进肠蠕动,从而缓解便秘。同时,酸奶中的钙与乳酸结合,更利于吸收,是老年人不可多得的健康食品。

2.素食主义,老年人不可采取

人到老年基础代谢率下降,合成代谢降低,分解代谢增加。虽然维持生命活动的能量减少了,但机体对个别营养素需要量是增加的。由于老年人处于负氮平衡,就要求提供优质高蛋白,老年人还容易产生贫血、缺钙等,单一摄入素食是无法满足老年人的全面营养需要量的,肉类食品可以提供优质的蛋白也是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一个很好的来源。科学合理的平衡膳食才能提供全面的营养素,老年人才能吃的健康。

3.肥肉,老年人可以吃吗

如今许多人总把吃肥肉与得高血压、冠心病、肥胖症等联系在一起,好像吃肥肉就是人们得这些疾病的罪魁祸首,甚至有些老年高血脂朋友连稍肥一点的肉都不吃,其实,这是对肥肉的一种误解。老年人是可以适量的吃点肥肉的。脂肪除提供能量外,还能帮助机体更有效地利用碳水化合物节约蛋白质,增加饱腹感,改善食物的感官性状和提供脂溶性维生素,海产品还能提供人体的必需脂肪酸,而食用它们对心血管系统更有利。肥肉炖的越久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就会下降,而且较易消化,比较适合老年人食用。

4.老年人更要注意美容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皮肤会变黑,表皮逐渐变薄,水分减少,皮肤干燥,色素增多,并出现老人斑、白发,皱纹加深等。研究表明,这主要是由于受到氧化而形成的。老年人清除氧化自由基的能力较弱,所以老年人更要注意摄入一些天然美容食品,芦荟、胡萝卜、白木耳、薏仁米等含有较多的维生素C和维生素E,具有抗氧化的作用,防止老化。

5.食品常换,健康常在

从膳食宝塔中可看出,老年人每天的膳食必须由多种多样的食物来适当搭配,才能满足人体对各种营养素的需要。建议老年朋友们参照平衡膳食宝塔,按照同类互换、多种多样的原则调配一日三餐,如以粮换粮、以豆换豆、以肉换肉,喜欢吃鱼的可以多吃一些鱼,喜欢吃鸡的多吃一些鸡肉。须强调的是,一定要经常遵循宝塔各层各类食物的大体比例,每天进食20种以上的食物,既不超过总量限制,又把营养与美味结合起来。

6.红黄绿,要牢记,水果不能替

老年人每天应进食400克以上的蔬菜、1~2个水果。在蔬菜的选择上,红、黄、绿等深色蔬菜中各种维生素的含量比浅色蔬菜和水果高,而水果中的糖、有机酸以及果胶等又比蔬菜丰富。油菜、西兰花、荠菜等深绿色蔬菜的维生素K、钙和核黄素含量比浅色蔬菜高很多倍。辣椒、苦瓜、西红柿、猕猴桃、酸枣和柑橘类果品含维生素C较多。其他如坚果类、菌藻类(如蘑菇、海带)都是有益的食品,可以多吃。

7.4个多,3个少

老年人可适当多吃的食品有:鱼肉、去皮鸡肉、豆制品、奶制品。每周应至少吃250克(半斤)到400克(八两)鱼,吃两次豆荚类食物(参考量见后表);应尽量少吃的是油脂(包括肥肉)、盐、红肉(猪、牛、羊肉等)。其中每日食用的烹调油应在30毫升以下,食盐在6克以下。应该提醒大家的是,肉类食品是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良好来源,不能完全不吃。蛋类虽含胆固醇,但其中丰富的维生素与卵磷脂却是人类不可缺少的营养品,一般情况下,老年人每天吃1个鸡蛋是可以的。

8.水——“基础的基础”

在专为老年人设计的膳食金字塔中,8个份额的水、果汁或汤(总量约2000毫升),加在米、匪等谷物组成的底层基座之下,可见水分占的位置显得更为重要。这是因为老年人对缺水的渴感不如年轻人灵敏,所以必须保证充足的饮水量以防止体内缺水的危险。新的金字塔强调老年人多多饮水,以防止大便秘结和机体缺少水分。

9.牙齿不好,如何保证营养均衡?

牙齿脱落无法咀嚼,是老年人膳食中一个首当其冲的问题。如果老年人具备安装假牙的条件,应该尽快安上一副合适的假牙;如果暂时不适合安装假牙,也千万不要因为怕麻烦而凑合一顿是一顿,要本着丰富、均衡的原则,通过改变烹调方式(如炖汤,多做菜泥、肉丸)、选择合适的食材(如烂糊面、肉饼、豆腐)等,做到饮食多样。

10.晚上喝碗粥,容易消化吗

很多老年人为了“好消化”喜欢晚上喝稀粥。其实,这种做法并不是十分妥当。稀粥并不比软的干饭容易消化,反而会冲淡消化酶而影响消化吸收,喜欢喝粥,最好喝稠一些的,并且不要多喝。在日常饮食中,脂肪是最不容易消化的成分,除了在食物选择上应该避免油腻外,在烹调方式上也应注意尽量避免油炸,蒸、煮等方法更有利于消化。

健康小贴:

帮助消化“三不贪”

(1)不贪多。老年人食道蠕动和胃肠道排空速率都下降,进食过饱或大量食用蛋白质、脂肪,易出现腹胀不适、消化不良。吃八分饱是长寿的秘诀。

(2)不贪快。老年人因牙齿脱落不全,饮食若贪快,咀嚼不烂,就会增加胃肠的消化负担。

(3)不贪热。老年人饮食宜温不宜烫,因热食易损害口腔、食管和胃。如果长期服用烫食,还易罹惠胃癌、食道癌。

11.老年人不知不觉“口味重”怎么办?

随着年岁增大,老年人舌头表面的味蕾细胞会逐渐减少、萎缩,如汤中加盐,老年人尝到咸味所需的盐量是青年人的两倍。而饮食过咸恰恰是老年人健康的大敌。摄入盐量过多,易引发或加重高血压,影响心肾功能。

老人味觉减退长期淡食必然影响食欲,怎样才能吃得有“滋味”,又避免食盐过量呢?首先,要做到饮食多样,选择品种、形态、颜色、口感多样的食物,变换烹调方法,用食物本身的味道来刺激自己的味觉。

其次,要善于使用其他调味品。如适量用葱、姜、蒜、醋、胡椒、咖喱、芥末等调味品代替食盐调味,以刺激食欲。减少酱油、味精、鸡精等调味品的使用,不吃或尽可能地少吃咸菜、腌菜、酱菜等含钠高的加工食品。老年人每天的食盐摄入量以不超过6克为宜(有高血压者应控制在3~5克)。

健康小贴:

味觉减退可以延缓

老年人生活要有规律,劳逸结合,睡眠充足,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同时积极治疗慢性疾病和口腔疾病,戒烟限酒,都有助于延缓味觉功能的减退。

八、运动饮食正误辨

1.运动前多补充营养

运动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大家就认为运动前应多吃点富含营养的食物,以保证供给人体在运动中所需的能量。事实上,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内储备的能量足够一般运动之用。另外,运动前过量进食会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如腹痛、恶心、呕吐等。进食后不久就进行运动。必然会造成人体的运动器官与消化器官之间产生血液供应矛盾。不仅妨碍食物的消化吸收,也影响运动能力。此外,在进餐后的一定时间内,胃中食物充盈,影响呼吸,对运动也不利。另外,进食后马上运动由于重力作用,易引起脏器下垂。运动前可进食一些易于消化且含纤维素少的食物,但食用量不要太多。

2.空腹运动更健康

一个人若运动前空腹或长时间运动使血糖大量消耗

如得不到及时补给,血糖浓度就会迅速降低。而脑部储糖量很少,神经组织又几乎全靠氧化糖来供能。所以当血糖降低时,首先出现头晕、眼黑、心慌等。空腹运动(如晨练)前补充食物,以正常食物量的1/3到1/2为宜。此外,还要注意避免饱腹后运动。运动应该安排在饭后1.5小时~2小时,运动结束后3O分钟~45分钟后再进餐。

3.运动时喝冰水

人体在运动时的能量代谢旺盛,会产生大量热能。这些热能一部分由于肌肉运动产生,另一部分可使体温升高。运动量愈大,产热愈多,体温愈高。通过身体表面出汗是人在运动中的主要散热方式。不过,大量出汗可使机体脱水。因此,运动中应及时适量地补水。但若水的温度过低。突然的冷刺激会使胃肠道的血管收缩而引起痉挛,以至发生消化系统的功能紊乱。从而不利于水的吸收,不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渴”的问题,还会导致意外病患。运动中饮水还要注意饮料的温度,不可过冷,以8~C~14~C为宜,因为这种温度的饮料通过胃的速度较快。所以,运动中饮水时,切莫再追求一时的凉爽了。

4.剧烈运动后,啤酒更解渴

剧烈运动后,出汗较多口渴,劳累的你总喜欢喝上一杯啤酒。据科学测定,剧烈运动后立即喝啤酒。会使血液中尿酸的浓度增加到运动前的2.1倍。使血液中可转化成尿酸的次黄嘌呤增加500多倍。而当尿酸排泄发生障碍时,全身的内脏和其他组织中就会有尿酸结晶沉积。特别是小关节部位最易受到损害,导致痛风病。这种危险性的大小因人而异,也和运动的剧烈程度和饮用冰镇啤酒使胃肠道温度骤然下降程度有关。此外,温度骤然下降会使血流量减少,造成胃肠生理功能失调,妨碍消化,甚至引发经常性腹痛和腹泻等疾病。剧烈运动后,若实在口渴想喝点什么,可以等平静下来后,适当喝点果汁或饮料,对身体补充水分会有很好的作用。

5.运动后吃水果补充能量和水分

有时候,大量运动后,总感觉又渴又饿。于是,你总喜欢吃很多水果。因为水果不仅可以填饱肚子,而且还能解渴。水果中主要成分是糖和维生素,它们所能提供的营养物质和能量是相当有限的,无法满足机体的需要。运动后人体对营养物质的需要会明显增大,除了需要糖和维生素外,机体还需要蛋白质、矿物质、脂肪等。从全面地补充营养这个角度来说,水果所提供的营养物质无论在种类上还是数量上都无法满足机体的需要,所以运动后多吃水果或者说光吃水果是不行的。运动后要注意营养的全面补充,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使疲劳尽快消除。当然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比如你正在减肥,从减少热量供给或者增加热量消耗,从达到消耗脂肪的角度来说,这倒是一种可行的辅助方法。记住,只是辅助方法。

6.运动后要多补充素水

进行体育运动时,机体大量出汗,运动后会通过大量饮水来补充。然而需要补充水分并不等于在运动后大量饮水,因为机体对水的需要量是依据消耗情况来决定的。正常情况下机体对水的摄取与排泄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状态。摄入小于排泄时,会导致机体缺水;但是当摄入大于排泄时,会导致水在体内蓄积,当蓄积超过一定限度时,则会发生水中毒。所以,运动后大量饮水是不科学的。在运动中,人们就应该及时进行补充,而不是等到运动结束后才进行补充。正确的补充方法是在运动中少量多次补充,每次饮水在150ml-200ml之间,每20分钟-30分钟补充一次,每小时的总饮水量不超过600ml。

7.运动后要多吃糖

你认为在高强度的运动后,喝些浓度较高的糖水或吃些甜食等,这样不仅能补充水分,起到解渴的作用,而且还能够通过吸收糖份,达到及时补充能量的结果。其实运动后吃糖,不但不能消除劳累,而且还会由此引起倦怠、食欲不振。对体力的恢复极为不利。剧烈运动后,可以稍作调整,先补充少量的水分,等平静下来,约半小时后,再进补营养物质。

8.多吃饭补充运动消耗

你酷爱运动,每次运动回来,你都会好好地款待自己一番,专买好吃的,而且尽自己最大限度地吃,赶上你胃口好,吃的就更多了。你始终相信,只要吃得多,就能尽快补充身体对营养的需求。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同的性别及生理状态下对营养的需求有所不同,吃饭多少也会有差别,而运动后能否多吃还要受食欲的影响。影响运动后的食欲还在于运动量或运动强度的大小。一般说来,运动导致人体热量消耗增加,从而使得人饭量明显增加。但是,吃得太多,必然导致能量摄入大于能量消耗,长此以往,将造成脂肪积蓄,肥胖发生。人体能量要靠食物来提供,食物中的脂肪、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是人体能量的来源。人体对能量的需要是以消耗量为依据的,运动后是否需要多吃饭,要看能量消耗的情况,并根据运动后的反应来决定。

九、糖尿病患者饮食正误辩

1.只要少吃就行吗

合理的饮食疗法可减轻膜岛B细胞的负担,使之得到恢复的机会。轻症病友往往只需饮食调整就可以有效地控制血糖。但饮食疗法是要人维持合理的饮食结构,而绝对不是要饥饿或禁吃。否则不仅病友的生活质量下降,摄入基本热量不足的情况下,还可能引起酮症酸中毒。

此外,饮食疗法是任何糖尿病病人都必须做到的,可是不是任何糖尿病患者都只要控制了饮食就OK,有些患者病情严重,在控制饮食的前提下,仍必须服用药物或使用胰岛素,这种时候必须配合治疗,而不是自作主张再减食量就可以的。

2.杂粮不必限制吗

有些糖尿病病人知道大米、面粉等主食必须控制食量,但他们认为杂粮含糖分少,不必限制。这也不正确。

要知道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来自大米、面粉、糯米,也可来自玉米、荞麦、小米、燕麦等杂粮。这些杂粮含有丰富的食物纤维,可以有助于糖尿病病人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下降,并有明显的降脂作用。但是,杂粮仍是碳水化合物,产生的热量与米、面相当。大米50克和玉米面50克的热量也差不多。所以,限制主食不仅指大米、面粉,杂粮同样也要控制。

3.水果万万不能吃

很多病友提起水果如谈虎而色变,自患病后不敢问津。其实有些水果含糖量比较低,如苹果、梨含糖10%——14%,香蕉含糖20%,西瓜含4%。

水果可以吃,但一要看个人情况,二要适量。比如有的患者本来血糖就控制得很完美,那么每日可以吃1个苹果或梨,而且记得放在两餐之间吃,并在吃饭时扣除这部分热量,还是可以的。

4.甜的一点不能吃

糖尿病病人应该严格限制糖分摄入,但这并不意味一旦患了糖尿病,在任何时候均不能食用糖类和甜味剂。有些病人已出现了较严重的低血糖反应,仍不敢吃糖,这种做法的结果很危险。无低血糖的糖尿病病人,一般要禁食蔗糖,而可用低热量或无热量的甜味剂来代替蔗糖,以满足病人的饮食口味。此外,甜菊叶也是一种较好的甜味剂,糖尿病病人在血糖控制良好的情况下也可适当食用。

5.花生瓜子随便吃

有些糖尿病病人边看电视边吃花生、瓜子,殊不知,花生、瓜子是含丰富脂肪酸的植物种子,所含的热量比同等重量的猪肉还要高上几倍。所以,糖尿病病人不可随意多吃花生、瓜子,即使食用,每天不宜超过一两把。

6.喜欢喝稀饭

有些患者认为,同样一碗,稀饭肯定比干饭量少,所以喜欢喝稀饭。但是稀饭的血糖指数高,血糖升高的速度非常快,可以短期内引起血糖迅速上升,是非常不利。

7.不需要限制植物油摄入

有些患者认为,植物油中含有不饱和脂肪酸,比动物油好,只要不吃动物油,就不用限制植物油的摄入。无论动物油还是植物油都是脂肪,是高热量食物。如果不控制脂肪摄入就容易超过每日所规定的总热量,使体重增加并影响血糖的控制。建议每日摄入量约为2汤匙,不超过25g,肥胖者应适当地再减少。

1个食品交换份=9O千卡热量=10克植物油≈1汤匙植物油

8.多吃饭而多吃药,不吃药而不吃饭

一些患者在感到饥饿时常忍不住多吃饭,此时他们采取自行加大服药剂量的方法,认为饮食增加了,多吃点降糖药可把多吃的食物抵消了。也有患者为了不吃或少吃药从而强忍着不吃或少吃饭。

这样做使饮食控制形同虚设。多吃饭多吃药,不但加重了胰腺的负担,同时增加了低血糖及药物毒副作用发生的可能,非常不利于病情的控制。为了不吃药而少吃饭,长期下去,必然会导致营养不良。

9.该喝不喝,过度限水

糖尿病人多尿是因为大量的葡萄糖从尿中排出,发生了渗透性利尿的结果。而口渴、多饮正是人体对高血糖及体内缺水的一种保护性反应。如果糖尿病人严重失水而又得不到及时补充,将会进一步加重高血糖及体内高渗状态,造成机体内环境紊乱,严重者会发生高血糖非酮症昏迷而危及生命。故糖尿病患者只要没有心、肾性疾患,就不要盲目限制饮水,每天进水量至少应达到1500-2000亳升。越是小便量越多,越是需要多补充水分,盲目限水会导致身体脱水、电解质紊乱、血粘度及血糖增高。

10.糖尿病患者还需注意烹调方法

许多糖尿病人对“吃什么”以及“吃多少”都很在意,但以对菜的烹饪方法却不那么讲究。其实,后者也是饮食治疗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制作菜肴的过程中如果烹饪方法不得当,在菜肴中加入了大量的油、淀粉、调味品,无形中就会增加菜的热量,不利于血糖控制。建议糖尿病人尽量采取凉拌、清蒸、水煮等烹饪方法,尽量避免煎炒、油炸及用淀粉挂糊。

11.家族有糖尿病史自己就一定会得糖尿病吗

我们所说的糖尿病,一共有四种类型,即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特殊型糖尿病和妊娠糖尿病。四种类型中只有特殊型糖尿病的病因目前已基本清楚,其余三型的确切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明了,但一般认为:糖尿病的发病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而引起的。目前公认的主要因素包括:病毒感染、肥胖、高龄、体力活动减少、出生时体重过重(4公斤以上)及精神过度紧张等。对于遗传因素的正确认识是:“遗传”是指遗传糖尿病的易感性倾向,而非疾病本身。如果有糖尿病家族史,说明遗传易感性高,容易发生糖尿病,但不能说有糖尿病家族史自己就一定会患糖尿病。

12.自己没糖尿病,也要了解糖尿病知识

一些人认为自己没有糖尿病,因而不需要了解有关糖尿病的知识。事实并非如此,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人大吃大喝、纵欲作乐,使胰岛负担过重;加上市场经济的到来,压力和烦恼增多,因而糖尿病象洪水一样向人们涌来。如果不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不善于调整心态,今日的健康人明日极有可成为糖尿病患者。因此,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习和掌握糖尿病知识,防止自己和亲属向糖尿病靠近。

13.南瓜能降血糖吗

南瓜是一种普通的蔬菜,含量较多的营养物质时胡萝卜素、维生素和糖,与其他蔬菜相比,并没有什么“特长”。那个来自日本的传说的真实性也没有考证,但就算是真的,那么有将糖效果的也仅限于那种特殊的“裸仁南瓜”,而南瓜的品种繁多,中国目前至少就有百种以上,大多数品种的南瓜都不具有这种效果。

绝不能靠多吃南瓜来将血糖,治疗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千万不要因为听信不实传言而多吃,以免的其反,加重病情。作为一种普通的蔬菜,南瓜可以列入糖尿病患者的饮食中,但如果说南瓜可以将血糖,那是没有根据的,并不可信。

十、肥胖患者饮食正误辩

1.小时候胖没关系,大了长高后体重就会正常

“小时候胖不是胖”,不少年轻父母认为,养一个胖胖的孩子,自己脸上才光采。可是体重管理专家指出,家长的这种态度往往使孩子在婴幼儿时期的肥胖或轻度肥胖得不到控制,而一旦发展成青春期肥胖或重度肥胖时再想减就很困难了。父母应该这样做:父母至少每半年要为孩子量一次身高、体重,同时计算身体质量指数(BMI),核对参考指数,衡量孩子是否过重甚至肥胖。如果孩子已经达到肥胖程度,不要坐视不管,建议带着他寻求小儿科医生协助。

2.少吃脂肪,可以预防孩子发胖

不少父母认为是肥胖来自于脂肪,所以认为让孩子减肥,首先就要尽量少吃或不吃脂肪。基于这样的观点,父母在烹饪食物时,常常不用天然的脂肪,而用脂肪代用品;或是让孩子少吃正餐,而是吃一些减肥配方、饮料或饼干之类的东西。

父母应该这样做:不含脂肪的食物不利于健康,某些脂肪酸是生命的所需,是人体新陈代谢所不可缺少的东西。所以,还是要让孩子正常摄取脂肪。当然,摄人脂肪过多也不好,每人每天有60克左右的脂肪也就够人体所需要的了。

3.每天坚持慢跑30分钟,可以有效减肥。

慢跑虽可达到有氧锻炼的目的,但从慢跑中获益的,很可能不是你的体型,而是你的心脏。实践证明:只有运动的时间超过大约40分钟,人体内的脂肪才会被“动员”起来为人体提供能量,随着运动时间的延长,脂肪供能的量最高可达总消耗量的85%。可见,短于40分钟的运动无论强度大小,脂肪消耗均不明显,所以,大家加把劲,把慢跑进行到底——超过40分钟。

4.吃辛辣食物可以减肥。

有人觉得吃辣可以减肥,于是顿顿不离辣酱红油。确实,吃辣后容易流汗,而且吃一点点辣就会使人有饱的感觉,这些加深了人们对于吃辣减肥的相信度。但是,你有没有考虑过,长期吃辣会影响胃部机能,有胃痛甚至胃出血的危险。还有,吃太多刺激性食品会使皮肤变粗糙,有人因此而冒出满脸暗疮,美好的嗓音也变得沙哑起来。

5.适量摄入糖不会令人发胖

最近丹麦科学家完成的一项研究更是给糖“平反”。哥本哈根比斯帕杰根医院金特尔贝医生对5200名男性进行了研究,发现喝茶或喝咖啡时加糖的人,出现肥胖的概率比那些不加糖的人要低得多。

众多研究证明,肥胖与人体内的热量过剩有关,例如暴饮暴食,饮食品种单一,大量高热量、高脂肪食品的摄入,吃饭时间不合理,运动量过少等。科学家认为,脂肪的摄入才是造成肥胖的主要原因。但一些研究人员还是建议,糖的摄入量应该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

6.饮水会使身体发胖,要减肥就不能喝水。

其实,只有饮水不足才会引起人体不断积储水份作为补偿,并使体内更容易积聚脂肪,导致肥胖。饮水不足还可能会引起人体新陈代谢紊乱,致使能量吸收多,释放少。所以对减肥者来说,饮水不足不仅达不到减肥目的而且还会对健康造成更为严重的损害。

7.运动减肥有全面或局部之分吗

运动减肥有全面或局部的选择。人们在一些广告宣传中常听到或看到“减腰、“减臀”“减腹”等词句。那么,局部运动是否能减少局部脂肪呢,第一,局部运动总消耗能量少,易疲劳,且不能持久:第二,脂肪供能是由神经和内分泌调节控制,但这种调节是全身性的,并非练哪个部位就可以减哪个部位的多余脂肪而是哪里供血条件好,有利于脂肪消耗,哪里就能减肥。比如:减肥者运动一段时间后,腰围不见小多少,可脸颊部消瘦了,原因即在此运动消耗量戈于撮入的热量,就会导致全身脂肪的减少,而不会只减腹部,其它部位不变。

8.空腹运动有掼健康

人们总担心空腹运动会因体内贮存的糖原走量消耗而发生低糖反应,如头晕,乏力、心慌等,对健康不利,但美国达拉斯健美运动中心堆帕博士研究认为,饭前1-2小时(即空腹)进行适度运动,如步跳舞、慢跑、骑自行车等,有助减肥。这是由于此时体内无新的脂肪酸进入脂肪细胞,较易消耗多余的脂肪(特别是产后的脂肪),减肥效果优于饭后运动。另外,由于运动量适宜,热能消耗较少体内贮存的能量足够使用,不会影响健康。

9.不吃早餐

有人误以为不吃早餐能减少热量的摄入,从而达到减肥的目的,殊不知不吃旱餐时人体伤害极大,无益健康,不利于胆汁的排出,较易形成胆结石。还会影响一天的工作。

10.边吃边喝

你的餐桌上,除了各式菜色外,也总有一杯水或饮料在旁伺着吗?虽然口渴时马上有一杯水可以大口畅饮是非常痛快的事,但是一口饭再一口水的吃法,却是会冲淡胃液。影响消化能力的。喝水虽然是件再健康不过的事,但一碰上用餐时间,还是别喝太多的好,如真要喝,可在进食前先喝一碗汤来滋润肠胃。

11.吃饭赶时间

现代人生活节奏较快,讲究效率固然好,但连吃饭也得跟时间赛跑的结果,不仅丝毫无法享受食物的美味,还可能囫囵吞枣地就吞下过多的食物,不仅胃部承受不了。身材也可能因此走样!正确吃法:尽量拉长用餐时间,一餐至少花20分钟以上。专心地享受美食;更重要的是要细嚼慢咽,每口都至少要咬15—2O下,这样既能增加饱足感,可以在不刻意控制食欲的情况下自动减少食物的摄取量。也能减轻胃的负担。

12.晚上8点以后吃东西容易发胖,其实,进食与体重没有一个对应的时间模式。也就是说,体重的增减与你进食的时间无关。不管你什么时候进餐,身体都会把摄入过多的热能以脂肪的形式贮存起来。如果你想在睡前加餐而又不想发胖,首先要考虑今天一天已摄入了多少热能。

13.红肉无益于健康,更对减肥不利其实,红肉(如牛、羊肉)与鸡肉、鱼肉一样都含一些饱和脂肪和胆固醇。但它们还含一些有利于健康的重要营养成分,如蛋白质、铁和锌等。因此,吃少量瘦肉(看得见的脂肪都剔除)也是健康减肥的要求。牛肉最好挑选牛眼周围的肉,猪肉挑选里脊肉,这些肉含脂肪相对较少,烹调前再把多余的脂肪去掉。这样“精选”的授肉含脂肪就很低。

14.牛奶产品含脂肪高,不健康,其实,牛奶产品有人体所需要的很多营养成分。它们含钙丰富,有助于儿童骨骼强壮,对成年人也有强骨保健作用。它们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D,更有利于人体对钙和蛋白质的吸收。低脂和无脂奶制品与全脂奶制品所含营养成分一样多,但它们含脂肪和热能更低。所以最好选择低脂或无脂牛奶、奶酪、酸奶等奶制品。

十一、消化性溃疡患者饮食正误辨

1.牛奶疗法

由于牛奶的营养价值高且有较好的润滑特性,一直被广泛用于溃疡病的饮食治疗,直到后来被证明牛奶是一种强力的促分泌剂后才停止使用。牛奶的促泌素作用主要由于所含的钙和蛋白质成分所致。现已证明,牛奶刺激胃酸分泌的作用比牛奶本身可中和胃酸的作用更强,其本身并不是一种抗酸剂。所以,胃溃疡患者常饮牛奶并不利于胃溃疡愈合。然而,牛奶的蛋白质、脂肪对溃疡患者有益,故每日饮用250克是不会有问题的,也可将250克牛奶分两次在餐后饮用,可起保护溃疡面的作用。而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可以适当多喝牛奶,但每日不应大于500克,且应分2~3次饮用。

2.只吃细软食物

食物中纤维素不足也是引起溃疡病的原因之一。有人对溃疡患者随访,发现饮食富含纤维素的,胃溃疡复发率为45%,饮食过分细软者,胃溃疡复发率为8O%。同时细软食物在口腔中咀嚼时间较少,未能使唾液充分分泌。唾液不仅能帮助消化,还有中和胃酸、提高胃黏膜屏障作用。所以胃溃疡患者只要病情稳定,可以食用普通饮食,但应少用或不用含粗纤维多或粗糙的食物。尽可能减少对病变部位的刺激。

3.忌吃辛辣食物

有实验证明,食用辣椒可增加胃黏膜的血流量,并会刺激胃黏膜合成和释放前列腺素,能有效阻止有害物质对胃黏膜的损伤,对胃有保护作用。大蒜能杀灭胃内的幽门螺旋杆菌,该菌是消化性溃疡主要致病原因之,所以溃疡病中、后期可以根据自己喜好来适当食用辣椒、咖喱、大蒜等辛辣食物,只是注意不要过量,若太多的摄入肯定会对溃疡病变部位产生较大的刺激,不利于黏膜的修复。

4.少吃多餐

不少患者常少吃多餐,以进食来止痛。其实,这不仅不能减轻溃疡病的症状,反而会加重病情。因为食物进入胃内,虽能中和一部分胃酸,但又会刺激胃酸分泌,因而少吃多餐会使溃疡面不断收到胃酸侵蚀,不利于溃疡愈合,所以溃疡病人平时饮食还是定量定时较好。

十二、肝病患者饮食正误辩

1.追求高营养

有些患者认为,患肝病后营养摄取不足,于是摄入过多的糖和蛋白质。可是,这样会加重肝脏的负担,有可能诱发肝炎后脂肪肝、高脂血症等疾病。大量研究资料表明,高脂血症是脑卒中、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脏猝死独立而重要的危险因素。

2.怕营养

有些患者认为,有营养的食物会生湿热,所以一点油腻的食物都不敢吃。其实这样也不好,脂肪是人体重要的能量来源,如果脂肪摄入过少不能满足机体需要,会造成肝脏营养不良,同样对人体有影响。在患病早期,肝病患者应吃易消化、适合自己口味的清淡饮食,但应注意保证适量的热量、蛋白质、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等。在患病后期,患者食欲好转后,应吃含有较多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及适量脂肪的饮食,而不强调高糖低脂饮食。

3.严格禁食盐

民间传说肝病患者要忌盐百日,其实这是没有任何科学道理的。盐是机体组织代谢必不可少的元素,长期禁盐不仅不能缓解病情,反而会使许多脏器功能下降,不利于恢复。轻者使病情迁延,重者危及生命。通常情况下,若无明显浮肿和高血压,每日应摄入3~5克食盐,重度水肿或高血压者可适当减少盐的摄入,每日1~3克为宜。

4.吃动物肝脏可以补肝

有人认为缺什么补什么,肝病患者应该进食动物肝脏。其实,动物肝脏虽然蛋白质含量较高,但胆固醇、嘌呤含量也很高,食用后会加重肝脏负担,引起不良后果。

5.不愿多吃高蛋白食物

一些肝病患者不愿多吃高蛋白食物,担心加重肝脏负荷。实际上恰恰相反,蛋白质是人体一切细胞组织的物质基础,肝病患者因肝脏细胞受损、机体免疫功能降低。需要蛋白质进行营养支持,并增强免疫功能。所以在保肝治疗时要进行高蛋白饮食,一般每日摄人蛋白质97.5~130克(血氨增高者需限制蛋白质的摄入量),还应注意摄入甲硫氨酸、胆碱、卵磷脂等抗脂肪肝物质,故每天要适量进食含丰富动物蛋白和甲硫氦酸的食物,如淡菜、鱿鱼、瘦肉、蛋、鱼、豆类及豆制品等。

6.应该多吃糖

一些肝病患者认为应该多吃糖,可以护肝保肝。其实,对于慢性肝病患者来说,均衡饮食非常重要,如果能够正常饮食,则不鼓励吃大量含糖较高的食物。如果进食大量含糖量高的食物而得不到充分利用,大量的糖就会增加肝脏和胰腺的负担,有时候机体还会将没有利用的糖暂时储藏起来,而增力口脂肪肝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