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阅读点亮金色年华:现代礼仪常识
14650300000030

第30章 说话的基本要求

语言是人类赖以沟通思想、交流感情的主要工具,是人类最有效的交际手段。语言的形式概括起来有三种: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和肢体语言。口头语言的应用就是我们通常的说话行为。在人际交往中,口头语言比书面语言有着更广泛的应用。

如果有人问:“你会说话吗?”你可能会觉得他提了个不是问题的问题。但在生活中,确实有一个会不会说话的问题:有的人说话中听、受听,有的人说话让人讨厌、反感。常言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可见,怎样说话是很有讲究的。这里的讲究主要不是指文法的讲究,合不合逻辑,有没有条理,而是指句子的可接受性和得体性。语言交际最强调的是后者。说话的正确性可通过语言学习、形式逻辑的训练获得,而说话的可接受性和得体性则主要是通过人际交往的实践获得。

与别人说话要有礼貌,是对说话的基本要求。说话讲礼貌的关键在于尊重对方和自我谦让。

那么,怎样说话才有礼貌呢?

一、说话要文雅谦和

说话时要多用礼貌用语。常用的礼貌用语包括“您好”“请”“谢谢”“对不起”“再见”,这十个词语是说话文明的基本语言形式。说话时还应多用敬语、谦语、雅语、客气语。这样可以使自己显得温文尔雅,给人以谦和有礼的印象。(礼貌用语、敬语、雅语、客气语的用法见附录。)

二、切忌使用语言垃圾

下列语言垃圾切忌使用:

1.脏话、骂人的话。动辄张口“他妈的”,闭口“王八蛋”的语言是决不允许的。

2.粗话、野蛮话。张口就是“老子”“老娘”的人,是不会被人看得起的。“婆娘”“老家伙”“笨蛋”“混蛋”之类的语言,也是不可出口的。

3.伤人的恶语。如“你耳朵里塞鸡毛了?”“你长眼睛没有?”等也是在语言交流中忌用的句子。

三、讲究表达方式

说话的表达方式不同,给人的感觉就会大不一样。同一个意思,这样说效果好,那样说效果却可能会很差。比如见到别人穿着搭配不当的衣服,如果你说:“瞧你一身乱七八糟的,好衣服也给穿糟蹋了。”效果就差。但如果你说:“我觉得你这件衣服如配上一条米色裤子,效果可能会好些。”别人准会乐于接受你的建议。在你批评别人的时候,更要注意让人听得进去。如果你对一个放学后背起书包就走的值日生说:“该你值日你却溜,存心偷懒。”一定会造成他的抵触。如果你说:“今天该你值日,你或许忘了吧?”即使这个同学想溜,他也不好意思溜了。

在不同的场合,对不同的人要说不同的话,这是人际交往中说话的一个准则。假如你的同学病得很重,正住院治疗,你去看望他,大谈这病如何危险,有可能留下什么后遗症,就会搞得人家神经紧张、思想压力很重。如果你跟他说些宽心的话,让他安心养病,并告诉他一些注意事项,就会使他放下思想包袱,配合医生积极治疗,早日恢复健康。这和尊重事实是两回事,因为不吉利的话只能徒然增加病人的心理负担,于事无补。如果你告诉一个身患绝症的病人:“你就要死了。”虽然说出了一个无可否认的事实,但对这位垂死的病人来说就太残忍了。

四、别人忌讳的话不要说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经历,对别人不便回答或隐私的问题不要发问。不要对身体有残疾的人大侃服装经,不要在别人悲伤的时候谈你得意的事。不要去揭别人的短处,比如他曾犯过的错误,做过的不光彩的事情,都不要当面提起,否则会让人难堪。劝慰病故者的家属要多说宽心话,忌提“死”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