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阅读点亮金色年华:现代礼仪常识
14650300000036

第36章 相遇时的问候礼仪

茫茫人海,芸芸众生,见面点一下头,道一声“您好”,会使对方心情舒畅;怀有宿怨的人们莞尔一笑伸出手,双方就能“相逢一笑泯恩仇”。总而言之,你从爱心出发致以亲切的问候,友谊的纽带就会向你飘来,人间的温情就会向你涌来,通向八方的长虹就会向你延伸,世界就会在真诚的问候中变得亲切。

问候,是日常交往中最常见的一种礼仪。

互致问候是社会中言行准则、道德规范的组成部分,历来受到人们重视。原始社会时期的“无它否”“无恙否”的招呼语一直延用到汉代。六朝时期的见面语,如“温凉”“寒温”“寒暑”等,与当今的“寒暄”何其相似。其中以“寒温”用得较多,相当于现在见面时谈天气之类的应酬话。如果仅此“寒温”,再无多的内容,则表明只是泛泛之交,只是应酬礼节而已。宋元时期相见时的招呼语为“讹末”,也作“阿外”。见面时的客套话叫“呵会”,如《水浒传》第七十四回:“那任原坐在轿上……前遮后拥,来到献台上。部署请下轿来,开了几句温暖的呵会。”

问候礼仪的发展是一个由繁到简的发展过程。从古来的“说话迟缓、行路厚重”的圣贤楷模,到现今握手、点头、微笑等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问候方式,正是社会生活要求以更多时间付诸创造的缘故。

问候礼仪也应因时、因地、因人而有所不同,其中至关重要的是不论采取何种方式,总要使对方感到亲切、真诚、友善。一般来说,由于现代生活节奏加快,来去匆匆,相见时互道一声:“你好!”已算尽到礼貌。同时还伴随着点头、微笑等动作和表情,定然不致使对方产生误解。当然在特定的情景条件下,问候礼仪也有特定的要求,在以下各节中将分别叙述。

一、在途中相遇时的问候礼仪

在行进中遇到熟人时,一定要主动打招呼。故意躲避,假装没有看见都是失礼。如果昂首而过、视而不见,那就是无理了。应该怎样问候呢?可分三种情况:

1.近距离相遇

与熟人近距离相遇应面带微笑,热情问好,结合当时的情景问几句亲切的话语。如“上哪儿去?”如见对方拿着东西,可说“买的什么?”“我帮你拿吧!”然后再亲切道别,并可说一声“有空请到我们家来玩!”或者说:“改天再到你家去看你!”

2.与熟人远距离相遇

在行进途中发现了相距较远的熟人,不可大声喊叫,待对方发现了自己时,采用点头微笑或举手致意的方式即可。若实在有话要说,也要等走近之后,采用近距离相遇时的问候方式互致问候,再作交谈。如果发现了相距较远的熟人,立即从人丛中边喊边跑地挤过去,那么就显得太冒失了。

3.骑车时相遇

在骑自行车行进途中,若遇到与自己年龄相仿的熟人可点头微笑,招手致意。若遇到长者应下车问候。但要注意,如果为了遵从问候礼仪而违犯了交通规则或影响交通秩序,那就因小失大了。

二、在学校、单位相遇时的问候礼仪

在学校里,无论是面对教师,还是面对同学,都应主动问候:“老师好!”“你好!”

对于一天多次相见的老师,应做到不厌其烦。对楼道里遇到的同学,打过一次招呼后,再次相遇可点头微笑,以示致意。

在单位,遇到领导和同事,都要主动问候。特别是在早上见面的时候一定要道一声“早!”或者“早晨好!”其他时间相见也不要忘了点头微笑或问好。

这样做绝不是虚情假意,而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的表现形式。

三、在公共场所相遇时的问候礼仪

1.在会场、影剧院等场所相遇时的问候礼仪

在安静的会场或正在演出的影剧院中,发现了熟人千万不可大声招呼,点头微笑即可,等会议或演出结束后再相互寒暄也不迟。

2.在教室、办公室相遇时的问候礼仪

如果是在教室或办公室里拜访或接待熟人,在互致问候时一定要轻言细语,切切不可旁若无人地大声招呼,更不可过分热情地嬉笑打闹,也不宜长时间逗留。如果有较多的事要商量,应互相邀到外面去细说。同时,对在场的他人也应彬彬有礼地点头致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