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脏腑养生五行掌
14653500000014

第14章 捏法——穿针引线肺气理,让气血畅通、畅通、再畅通

捏法属金,行气肺经,默念“呬”(si)字,秋天宜练,面向西方。

在中医理论里,肺能通过宗气的生成与分布,起到主管一身之气的作用;又能辅佐心脏,推动和调节血液的运行。要让气血在全身畅通的运行,除了心脏,还要靠我们的肺来协助,来调节。

然而,肺又非常容易受到伤害,外界环境的变化,会直接影响肺的生理功能。自然界的风、寒、燥、热等邪气,从口鼻而入,经咽喉、气管、支气管,影响到肺。肺极其容易受伤,所以肺又被称为“娇脏”。因此肺部的保养就显得格外重要,下面就给大家介绍这个对肺部有保健作用的功法,就是五行掌中的第四个功法——捏法。

基本动作过程

起势

(1)自然站立,五指收拢,如同捏住小球一般,放在中脘穴前。

(2)双手慢慢上抬,抬到锁骨前天突穴位置。

注意要保持肩膀、手肘和

手腕在同一个平面上。

(3)左脚微微提起,向着左前方45°的方向。

(4)左脚用前脚掌擦地前移大半步,双手保持五指收拢的状态。

(5)重心放在左腿上,右腿伸直,呈弓箭步。

(6)左臂向左前方伸出,掌心向上,五指收拢,就像捏住一个小球一样。

注意右手的手肘不要过于向后弯曲,屈肘45°左右即可,并且右手在胸前,要与肩膀和手肘在同一个平面上。

(7)同时,右臂向上抬高,并向后弯曲手肘,手腕自然下垂,掌心向下,同样五指收拢,如同捏住小球一般。

(8)左手向前伸出,右臂向后拉,眼睛注视左手方向。

第二势

(1)随着吸气,伸直左腿,弯曲右膝,使重心从左腿转移到右腿上,左脚的脚尖向上勾,臀部尽量向后坐,感觉自己就像坐在一张透明的椅子上一样。

(2)同时右臂在左臂上方向向左前方伸出。

(3)两掌相对经过后,双双反掌,左掌向下,右掌向上,保持五指收拢。

(4)收回左臂,弯曲左手手肘。

(5)左臂上抬,右臂开始向前伸。

(6)右臂向前伸出。

第三势

(1)随着呼气,默念“呬”字,收回右臂,弯曲右手手肘。

(2)右臂开始上抬。

(3)左臂向前伸出,左膝微曲,重心放到左腿上。

(4)左臂慢慢收回。

(5)左右手相遇时再次相互调转方向,左掌向上,右掌向下。

(6)右腿慢慢抬起。

(7)右腿向前跨步,右臂再次向前伸出。

(8)右臂继续前伸,右膝微曲。

(9)右臂慢慢往回收。

重复第三势动作,左右换方向,其他相同。

重复第三势动作,左右换方向,其他相同。

重复第三势动作,左右换方向,其他相同。

重复第三势动作,左右换方向,其他相同。

整个动作过程中目光始终追随左手,头亦随之摆动。

第四势

左侧的动作连续做5~10次以后,换右腿向右前方移一大步,同样连续做5~10次。

在做捏法时,我们动作要尽量轻柔而缓慢,左右臂尽量向前后伸展,扩胸的目的是扩大肺活量从而使呼吸更加顺畅。

在初次练习捏法时,手和脚不容易配合好,可以先将手和腿的动作分开来练习,等熟练之后再一起练习,就比较容易配合好了。

呼吸吐纳注意事项

吸气的时候,要用意念暗示大自然的清气从大拇指处开始,经手臂内侧前缘的肺经进入肺中。呼气的时候,则用意念暗示体内的浊气尽出,清气沿着肺经的循环路线散至大拇指。

同时,一边呼气,一边默念“呬”字。这个“呬”字,在六字诀中,对应的脏腑,与五行掌中的捏法所对应的脏腑相同,那就是肺部。捏法配合“呬”字诀,更有利于打开心胸,使天地之间的清气都被吸收进来,充满胸腔,将整个胸腔内的污浊之气涤清。不仅如此,练习捏法时,配合“呬”字诀,还能使我们的呼吸变得更加的深细匀长,这也是提高肺功能的一种方法。

“呬”字的读音是“si”,从语言学上说也属于齿音。在发出“呬”字的声音时,上门牙和下门牙要对齐,留出一道狭窄的缝隙,同时舌尖要轻轻抵着下牙齿,让气流从齿间呼出体外。

意念思维

我们在向后坐臀,弯曲一只手肘,另一只手向前伸展的时候,不妨将自己想象成英姿飒爽的弓箭手在拉弓射箭,并且尽量将左右两臂向前后伸展,以增强拉弓射箭的力量感。

肺经路线

手太阴肺经起始于胃部,向下与大肠相联络,回过来沿着胃上口,穿过膈肌,属于肺脏。从肺系(肺系为中医术语,指的是气管、喉咙部)横出腋下,沿着上臂内侧下行,至手肘之中,再沿前臂内侧前缘(也就是大拇指这侧),进入寸口(手腕部桡动脉搏动处,即中医把脉处),上行进入鱼际部(手掌大拇指上边那块比较丰厚的肌肉,因为它的形状像鱼肚而得名),最后沿着大鱼际的边缘,出于大拇指的末端。

肺经的支脉,从手腕横纹上方1.5寸的列缺穴处分出后,走向食指内侧端,与手阳明大肠经相接。

“收”气调养

在练习捏法时,要靠五指捏拢的力量使鱼际穴和太渊穴产生气感。

太渊穴在手腕的横纹上,桡动脉桡侧即是。它是肺经的原穴,古人形容它状如深渊,上通天穹,下达地渊,是天、地、人三部之气交会的地方,所以也叫脉会。练功时,以此穴导引,能够使气直接与肺脏相通。

上面跟大家提过,手掌上大拇指上边那块比较丰厚的肌肉叫大鱼际。在它的中心点上有一个穴位,就是鱼际穴。

当五指捏拢时,意守鱼际穴和太渊穴可以增强气感,我们会感到这两个部位有发热、发麻或发痒等感觉。

辅助经穴按摩

肺经单侧一共11个穴位,左右两侧合计穴位为22个。我们适当地按摩这些穴位,可以防治因肺经受损引起的一些疾病。下面就给大家介绍肺经上这几个重要穴位。

中府穴:中府穴是肺的募穴,募有聚集、汇合之意,即肺脏气血直接输注的地方。所以,中府穴最能反映肺的情况,可以说是肺脏健康的晴雨表,是用来诊断和治疗肺病的重要穴位之一。通常我们可以通过按摩这个穴位来治疗咳嗽、气喘、胸痛等症。需要注意的是,患有肺结核和支气管哮喘的病人,在穴位上常常有异常反应。

此外,由于中府穴又是手太阴肺经和足太阴脾经相会之处,所以按摩此穴还有健脾的功效,还能治疗腹胀、肩背痛等病。

尺泽穴:尺泽穴是肺经的合穴,“合”有汇合之意,指旺盛的经气,从此穴深入,如百川汇合于海一般,汇合于肺部。

尺泽穴与大肠经的曲泽穴位置相近,它位于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肌腱(弯曲手肘时很明显的肌腱)桡侧(即大拇指一侧)的凹陷处。它的作用与曲泽穴有点类似,都有泻热的作用,对因肺热引起的咳嗽、气喘、咯血、潮热、胸部胀满以及咽喉肿痛等病症疗效显著。

需要跟大家说明的是,在按摩此穴时候,力度要大些,效果才会好。另外,尺泽穴的位置与肱二头肌肌腱相近,而肱二头肌的作用是曲肘,所以按摩这个穴位还可以治疗肘关节痉挛。

列缺穴:在腕横纹上1.5寸处,有一个重要的穴位,叫做列缺穴。有一个十分简便的取穴法:将两手的虎口自然平直交叉,一手的食指按在另一手的手腕背部,食指指尖下的凹陷处即是列缺穴。在平常生活中,我们有时候会地头痛,其实这种情况多是由于不经意感受风寒导致的,与鼻塞和流涕一样,是同属于感冒的一个症状。此时你只要按揉列缺穴,就可以疏通肺经经气,使头痛感减轻。

列缺穴不仅能够调节肺气,它还与奇经八脉中的任脉相连。任脉是循行在人体前正中的经脉,是“阴脉之海”,有补肺肾之阴的功能。所以,按摩列缺穴,还能调节任脉之气、补肺肾之阴。中老年人的糖尿病、耳鸣、双目干涩,还有更年期的一系列症状,比如心烦意乱、失眠多梦等,大多是由于肾阴不足、津液不能滋养所致。如果您有这些恼人的症状,不妨通过按摩列缺穴来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