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建国后,迅速开始了仿制生产喷气式战斗机的工作。中苏政府于1951年10月正式签订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给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在组织修理飞机、发动机及组织飞机厂方面以技术援助的协定》。同年4月18日重工业部设立航空工业局,统一负责飞机的维修工作。1951年底航空工业局共下属18个工厂,职工近一万人。
001951年12月,周总理亲自主持会议研究决定,要在3到5年的时间里试制成功苏制雅克-18初级教练机,以及米格-15.后歼击机项目改为试制更加先进的米格-17喷气式歼击机。1954年中国第一批飞机及其发动机试制成功,两年以后,1956年9月8日,沈阳飞机厂试制成功中国第一种喷气式歼击机歼-5,即米格-17Ф型,随后获批准批量生产。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少数几个能够成批生产喷气飞机的国家之一。
歼-5由沈飞工业公司研制,是单座单发高亚音速喷气式战斗机,主要用于昼间截击,具有一定的对地攻击能力。歼-5是仿制苏联的米格-17Ф(米格-17F)歼击机,米格-17F型51年9月首飞,52年底开始大量生产。首飞的试飞员是吴克明,当时歼-5被称为56式,直到1964年才改称歼-5.为首架歼-5,当时的编号涂装与现行涂装有所不同。试制工作从1954年10月开始,1956年7月19日原型机首次试飞成功,并使用苏制零件装配了13架歼-5.
1956年7月13日,全部用自制零件组装的第一架歼-5完成总装。至当年9月15日,制造出4架国产型歼-5飞机。这4架飞机参加了1956年国庆大典。至1959年下半年停产,共生产歼-5F飞机767架,有力地支援了人民空军建设。
歼-5采用单座、单发、机头进气、后掠式中单翼布局。后掠式中单翼的后掠角是45度,为双梁结构。机翼内侧有角度可控的后退式襟翼。副翼偏转角范围为±18度。起落架舱在机翼根部,主起落架收在机翼的两个舱内。全金属半硬壳式构造机身是圆形截面的流线体,机头进气。机身后部装有可操纵的减速板。垂直尾翼分成上下两段,下段固定在后机身的承力斜框上,上段可拆卸。垂尾后掠角为55度12.4米。
方向舵可转动25度。水平尾翼后掠角为45度,安装在垂直尾翼下段顶部。升降舵向上可转动32度,向下为16度。前三点式起落架均为单轮。前起落架收入前机身下部的轮舱内,主起落架收入机翼内。主起落架装有缓冲器,前起落架装有减震器和减摆器。主轮轮胎压力为8.5千克/厘米2.
密封式单人座舱在应急时可抛掉舱盖,可弹射座椅保证飞行员在紧急时迅速安全地脱离飞机。操纵系统为硬式操纵。副翼调整片和升降舵调整片为电操纵。液压系统用于收放起落架、襟翼、减速板、可调喷口和操纵副翼。冷气系统用于刹车、密封座舱、应急收放起落架和应急刹车等。
采用一台涡喷-5离心式加力涡轮喷气发动机,静推力2600千克,加力推力3380千克。该发动机是苏联克里莫夫设计局的VK-1F发动机的仿制品,VK-1F是米格-17的发动机。1951年航空工业局成立后,开始组织发动机生产,学习苏联新的喷气发动机生产工艺资料。
在苏联的援助下,引进了VK-1F的专利制造权。1956年6月包括我国知名发动机设计师吴大观在内的队伍,在沈阳航空发动机厂(现“沈阳黎明机械公司”)仿制成功涡喷-5.1964年生产任务转由西安红旗机械厂负责,66年转产定型投入批量生产。涡喷-5加力推力3380千克,最大推力2700千克,额定推力2400千克,巡航推力2160千克,不同状态耗油率介乎2千克/千克/小时到1.05千克/千克/小时之间。机内燃油1170千克,外挂两个400升副油箱。
机载设备包括超短波指挥电台、无线电罗盘、无线电高度表、信标接收机、敌我识别器、护尾器、测距器等。
机翼为后掠式中单翼,副翼的偏转角范围为±18度。机头左侧下方装两门23-1型23毫米机炮,机头右侧下方装一门31型37毫米机炮。装弹量为200发。23-1机炮初速680米/秒,射速800发/分,弹种包括航23-1杀燃、航23-1杀燃曳光、航23-1穿燃、航23-1训练自炸弹。37-1型初速690米/秒,射速400发/分,1954年开始研制,开始时因考虑到该炮性能落后、苏联已有后继型号,故仅计划少量生产以避免浪费,后来因为歼-5需求量增加,最终生产了236门后于1959年停产。机翼下可挂两枚100-250千克的炸弹。
歼-5屡建战功,1958年7月至10月击落来犯的2架F-84G和6架F-86F,其他战例无数。有趣的是越战期间的1956年4月,四架F-4入侵海南岛我方领空,我军歼-5在拦截期间,F-4匆忙发射AIM-7“麻雀”导弹,不料歼-5拐弯半径小得以逃脱,脱靶的AIM-7竟然飞向远方的一架F-4,将其击落。
歼-5为我军开拓了喷气战斗机的先河,打下了我军驾驭喷气战斗机的基础。目前,所有歼-5已经退出现役。
1958年9月,我军歼-5编队与台湾空军24架F-86编队在浙江温州地区上空遭遇,空军飞行员王自重因掉队被其中12架F-86围困。王自重单机击落敌两架F-86后,被F-86携带的AIM-9“响尾蛇”导弹击落。这厮世界上第一次实战中空空导弹取得的战绩。但当天F-86发射的AIM-9中有一发未爆炸,坠落后被我军民发现。这枚AIM-9被送往苏联,苏联在此基础上研制成功了K-13空空导弹,我国的进口仿制品即霹雳-2空空导弹。
翼展9.60米;机长11.36米;机高3.80米;机翼面积25.00平方米;机翼后掠角45度;最大起飞重量6000千克;正常起飞重量5340千克;最大燃油重量1170千克(机内)1834千克(带副油箱);最大载重量2130千克;最大平飞速度1145千米/小时(高度3000米);巡航速度800千米/小时;最大爬升率75.8米/秒;实用升限16000米;最大航程1560千米(带副油箱)1020千米(不带副油箱);续航时间2小时50分(带副油箱)。
歼-5的主要改型包括歼-5甲歼击机,这是我国在歼-5基础上改进的夜间歼击机。前机身加粗,机头上端有突出进气口前缘313毫米的鲨鱼嘴状雷达罩,进气口内加装了半球型天线中锥。这两个部位都采用硬度较小的非金属材料制造,涂蓝色油漆。由于装有简单的RP型搜索瞄准雷达,使得歼-5甲获得了较原始机型强大的夜战能力。发动机采用性能改进的涡喷-5乙。但歼-5甲的改进也有一定代价,如武器系统改成3门HP-2323毫米航空机炮,备弹共300发,比基型火力略有下降。可外挂2枚250千克炸弹。
在打击美国B-17G轰炸机侦察改型的战斗中,我军技术人员曾改进了歼-5甲的RP雷达,将向下视野由14度改为7度,上仰视野不变,从而屏蔽了尾追低空飞行的B-17G时雷达收到的地面反射杂波。1959年5月29日,空军第18师截击大队队长蒋哲伦成功驾驶该改型战斗机击落了B-17G。此外少量退役歼-5被改装成了无人靶机,代号可能为“靶五乙”。
翼展9.60米;机长11.36米;机高3.80米;机翼面积22.6平方米;主轮距3.85米;前主轮距3.37米;
最大起飞重量(带副油箱)6000千克;正常起飞重量5340千克;正常着陆重量4164千克;空重3939千克;最大燃油重量1170千克;(带副油箱)1834千克;
最大平飞速度(高度3000米)1145千米/小时;(高度11000米)1292千米/学生;巡航速度800千米/小时;失速速度190~210千米/小时;实用升限(无外挂,加力)16000米;动升限17500米;爬升时间(0~10000米)3.7分;
最大爬升率4548米/分;最大使用过载8吨;最大航程(带副油箱)1560千米;
最大航程(机内燃油)1020千米;续航时间(带副油箱)2小时50分;起飞离地速度235千米/小时;着陆接地速度170~190千米/小时;起飞滑跑距离590米;着陆滑跑距离825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