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雍正:最勤政的铁腕君王
14661600000002

第2章 追随太子的日子

太子被废后,储君之位空悬,众阿哥虎视眈眈。前有年长的三阿哥,后有呼声甚高的八阿哥,内无父母疼爱,外无朝臣支持,几乎没有人能想到胤也有希冀大宝之心。只见他,种花念佛,修书交友,别人厮杀一片,他却乐做一个快活逍遥的闲王爷,美哉!快哉!谁能看到那流淌的暗流呢?

康熙十七年(1678)十月三十日,宫人乌雅氏为康熙诞下一名男婴,康熙大喜过望,遂赐名“胤禛”。“禛”的意思是“以真受福”,由此可见康熙希望这个儿子对上天和祖宗真诚,从而获得福报。康熙的儿子们“胤”字辈,此儿因此名“胤禛”。

此时的康熙已经生过十个儿子了,不过由于一些婴儿出生后不久即夭折,因此不叙齿,胤禛出生时,长大成人的只有康熙十一年(1672)出生的大阿哥胤禔,十三年(1674)出生的二阿哥胤礽和十六年(1677)出生的三阿哥胤祉,胤禛虽然是康熙的第十个儿子,但排名第四,成了清宫的四阿哥。

四阿哥胤禛的母亲乌雅氏,满洲正黄旗人,在后宫中只是普通的宫人,现在诞下皇子,可想有多高兴。可惜她的父亲只是一名小小的护军参领,背景一点都不显赫,乌雅氏在后宫中的地位并无明显改善,且连亲自抚养自己儿子的资格都没有。胤禛出生后不久,就被送给康熙的皇贵妃佟佳氏抚养。

佟佳氏是一等公佟国维的女儿,同时也是康熙生母孝康章皇后的侄女。康熙十七年(1678)二月二十六日,康熙的孝昭仁皇后病死,从此十多年都未再立过皇后。佟佳氏是后宫份位最高的贵妃,以副后身份摄六宫事,身份自然尊贵无比。佟佳氏只生过一个女儿,不久也夭折了,因此对胤禛还算疼惜,四阿哥胤禛童年便在佟佳氏膝下承欢。

康熙二十二年(1683),胤禛六岁,开始进入上书房读书,学习满、汉、蒙古文和经史等文化课,以及骑射、游泳等军事、体育课目。康熙是一个非常重视教育的人,不但为皇子们请来翰林院中最博学的老师,还亲自检查皇子们的学业,甚至亲自批改他们的作业,当面考察皇子们的功课。胤禛作为排序比较靠前的几位阿哥,况且又生长在皇贵妃佟佳氏的宫中,康熙自然也非常重视他的学习情况,胤禛在学业上不敢马虎半分。

除了课堂学习,胤禛还常有机会参与实践锻炼。康熙每年都会到皇家园林打猎,每次都带上大阿哥、三阿哥和胤禛,后来还带上其他一些小儿子。胤禛与众兄弟们随同康熙,终日背着箭筒在马背上风吹日晒,练习骑射。骑射技术好的,会得到康熙的奖励,而成绩稍差的,就会受到康熙的训斥或惩罚。

在康熙的严格要求下,诸位皇子慢慢长大成人了,康熙也慢慢老去,皇位继承人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

其实康熙早就立下了皇太子,他就是二阿哥胤礽。胤礽的生母是康熙结发妻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赫舍里氏是四朝元老索尼的孙女、权臣索额图的侄女,身份显贵,而且与康熙感情很好。在生胤礽时,赫舍里氏难产去世,康熙将对妻子的爱全部转移到胤礽身上,胤礽两岁时就被册立为皇太子。宫中其他阿哥都是聘请名师授教,对胤礽,康熙则亲自教育他,在诸位皇子中,对他也最为重视与宠爱。康熙还让胤礽结交汉族名家与外国传教士,目的是为了树立皇太子的权威。

胤礽早年聪慧好学,文武兼备,不愧为康熙一手培养起来的继承人。成年之后,胤礽为人贤德,谦恭礼让,其翩翩风度也赢得了外国人的刮目相看。由于康熙的特殊关爱,胤礽还过早地拥有了临政、领兵的特权,这使得他周围出现一些阿谀奉承之人。

在康熙四十七年(1708)之前,胤禛一直追随太子左右。关于储位,朝中当时有两股势力,一些人支持大阿哥胤禔,一些人支持太子胤礽。胤禛知道自己只是一名普通的皇子,既没有太子那样显贵的背景,也没有胤禔那样有大学士明珠等大官僚集团的支持,所以对太子之位也没有非分之想,他像一些王公大臣一样依附在胤礽的身边,希望为自己的将来谋一个好前程。

太子自幼深受康熙宠爱,年少时谦恭礼让,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妄图从他身上捞取政治资本的人多了,奉承也就多了,太子也慢慢变得骄傲跋扈起来。对于胤礽的变化,康熙并不加干涉,仍旧对他溺爱有加,这使得胤礽此前的君子风范荡然无存,变成一个乖戾暴躁、不可一世、蛮横无礼的人,这就不可避免地与其他皇子发生种种矛盾。

胤禛也由佟贵妃抚养长大,见到康熙的时间多一些,自然更容易与太子发生摩擦。康熙钟爱太子,在处理兄弟矛盾时,不免有所偏袒。此时的四阿哥,虽然经常受到太子的欺负,但仍然对太子忠心耿耿,尽好自己为臣的本分。

这种兄弟间的暂时和谐是被太子自己一手打破的。

康熙在位时间较长,两岁就被立为太子的胤礽已经当了三十多年的太子了,康熙依旧春秋正盛。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胤礽开始慢慢拉拢那些支持和奉承自己的人,形成结党营私之势,组成所谓的“太子党”。太子党长期依附和拥戴胤礽,为了避免夜长梦多,以索额图为中心的权臣就渴望他早点登基。多次代皇帝处理国家大事的太子对自己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也渐渐不满,竟然说:“古今天下,岂有四十年太子乎?”希望马上继承皇位之心溢于言表。

长期的储君之位,使胤礽周围集结起一大批拥戴他的势力,形成朝廷之外的第二个权力中心,直接威胁到康熙的帝位,康熙逐渐起了警惕,对太子行事开始有所不满,父子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

康熙要保护帝位,自然不能忍受太子党的所作所为,但他又不想将事情闹大。于是康熙三十六年(1697),以不听谕旨、私自在皇太子处行走为由,处死了一些属于太子党的内廷人员。以索额图为首的太子党仍旧不知收敛,康熙四十二年(1703),康熙以索额图“议论国事”为罪名,将他囚禁起来,并株连了所有与索额图有牵连的官员。

索额图是孝诚仁皇后的亲叔父,大清的国舅,四朝元老索尼的儿子,且不说身份显贵,更因扳倒鳌拜、积极谋划平定三藩、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立下汗马功劳,是康熙帝的重臣。在处理索额图事件中,康熙丝毫没有涉及太子本人,只是处理了很多太子党的成员,借打击并削弱外戚索额图的势力,给太子敲了警钟。

即使如此,胤礽丝毫没有改过之心,反而变得越来越嚣张。例如,有一次,胤礽跟皇帝巡游,竟以太子之名公然勒索地方官员,将蒙古进贡给朝廷的马匹据为己有。还有一次,他竟然当着康熙的面将师傅徐元梦推到水中,毫无尊敬之心和改过之意。康熙自幼对胤礽宠爱有加,虽然明知这些行为不妥,但不想让儿子当众难堪,没有处罚他,算是包庇他随意鞭挞臣子的罪过。

不仅如此,对于太子使用几乎与皇帝等同的仪仗、冠服,康熙也默许了;太子的私生活不检点,康熙也默认了;太子的挥霍浪费、安排自己人做内务府总管大臣,康熙也不加责罚。对于太子的种种离谱行为,康熙虽然不满,但爱子心切,也尽量容忍了。

但康熙的容忍也是有限的。有一次,康熙带着胤礽、胤禔及几位小皇子返京,在途中,年仅七岁的十八阿哥身患重病,康熙心疼不已,太子却在一边幸灾乐祸,这让康熙很不高兴,就以兄友之义责备他。太子不但不改过,反而还大发脾气,康熙对这位接班人很是心痛,已经起了废太子的念头。

最糟糕的是,康熙四十七年(1708)七月,太子跟随康熙出巡塞外,身边带了很多亲信。晚上,康熙发现胤礽围着自己的帐篷转,并且从缝隙里窥探里面的情形,便立即怀疑太子可能要“弑逆”。为了预防太子突然发起政变,还没回到京城,康熙就将太子囚禁起来。九月初四,胤礽因为“不仁不孝”被废除太子之位,格尔芬、阿尔吉善等亲信当即被“立行正法”。

九月十六日,康熙回到北京,让废太子居住在皇帝养马的上驷院旁毡帷里,并命胤禛和胤禔共同看守,然后召集群臣,亲撰告祭文,将废太子一事昭告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