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膑、庞涓是春秋战国时的名将,青年时代他们同时从师于鬼谷子先生,学习兵法,可谓同窗好友。后来庞涓去魏国,当上了将军。孙膑是春秋时期吴国名将孙武之后,从小饱读兵书,更得孙武子兵法十三篇真传,武略过人。庞涓与孙膑同学数年,深知自己的本领不及孙膑;便假惺惺地以关心帮助为名,骗孙膑到魏国来任职。孙膑对庞涓的邀请丝毫也不怀疑,果真来到庞涓家中,不料庞涓居然下了毒手,用刑法“断其两足而慈之(一说为除去了两腿的膝盖),欲使终身废弃”。施刑后,庞涓又把孙膑藏了起来,让他与外界隔绝,以便使孙膑从此销声匿迹。
齐国派出使臣到魏国,获悉孙膑的遭遇,认为孙膑是个奇人,将他藏在车里带到齐国。齐国大将田忌非常热情好客地收留了孙膑,又向齐威王作了推荐,齐王当面与孙膑谈论兵法,发现他确实是个奇才,即拜他为军师。
公元前341年,魏惠王派庞涓统大军攻伐韩国。魏军此次来势汹汹,似要一举灭韩。韩昭侯紧张得急忙派使臣前往齐国求救。齐威王请教军师孙膑,孙膑说:“对韩国一定要救,但不是早救,更不是马上出兵去救,而是先答应救韩国,让韩魏互相激烈拼杀,然后再出兵拯救危亡之韩,攻击疲惫之魏军,这才对齐国有利。”
于是,齐威王亲自答应韩国使臣的求救。韩昭侯自以为有齐国的支持,果然坚定信心,组织全国军民合力抗击魏军。但是,韩国毕竟不是魏军的对手,仗越打越艰苦,人员伤亡越来越多,武器及粮草渐显匮乏而供应不上。没多久,韩国已五战五败,陷入极其危险的境地。此时,魏国军队也受到一定的创伤,死亡人数不少,且军队长期作战,疲惫之极。就是在这一最佳时机,齐威王下令:齐国军队立即出发伐魏救韩。
于是,齐国10万大军直指魏国首都大梁。庞涓急忙挥师回救,风尘仆仆地回到大梁。田忌率齐军才过外黄西,忽闻庞涓率师回救大梁,在孙膑的建议下,便不再逼近大梁,在外黄西停留了不足1天,就起兵东撤,人喊马嘶,队伍“匆忙慌乱”,10万大军“未战先怯”,踏上了撤退齐国的道路。齐军行至3日,未到彭城,已一路遗下许多病马、残车及武器。
孙膑对田忌说:“三晋的军队,素来凶悍骁勇,轻视齐人,而齐军以怯懦著称。善于作战者,就能因势利导,将计就计。兵法上认为:奔波百里而去战斗的军队要失去他们的上将。奔波五十里去作战的只有一半兵力能够上阵,如果让齐军进入魏地以后,第一天垒10万个灶,第二天垒5万个灶,第三天减为3万个灶,那么就可取胜。”庞涓追了3日,见到齐营的情况大喜,说:“我早知道齐军怯战,进入魏国的领地没出3天,士兵逃走的人已过半数了。”于是,放弃了步兵,纠集轻骑精兵日夜兼程追来。孙膑计算魏军的速度,大约在当晚到达马陵。马陵道路狭窄,两旁多是天然险关,可以埋伏军队。于是命令人砍去一棵大树的树皮,露出白色,写道:“庞涓死于此树下。”又命令齐军中善于射箭的兵士带弓弩1万只夹道埋伏。并约定时间:“夜晚看见火把点燃就一齐发射。”庞涓果然在夜里到此,在树皮被砍的树下,看见有露出的白色,感到十分好奇,就命人取火燃起火炬,还没读完,齐军万箭齐发,魏军大乱,以惨败告终。庞涓无颜见人,自刎而死。
减灶计是孙膑首创,其特点是隐强示弱,纵敌自骄。俗话说,骄兵必败,孙膑深知此理,又明悉庞涓骄横和急于求战的心理,于是将计就计,促其骄,纵其急,使其丧失理智。庞涓本来目中无人,又见齐军兵灶日减,遂被虚弱怯战的假象所迷惑,孤军深入。如此莽撞岂能不败?李温陵评论说:“世上哪有10万大军,3日之内减到两万人,而竟然还不知道这是个计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