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爱国·爱国之心从分毫开始
14664700000026

第26章 蔡廷锴:抗日爱国将领

蔡廷锴,一个近代史上著名的抗日爱国将领,他的故事离不开其所在的“十九路军”。蔡廷锴在抗日战争中发挥着极大的作用,指导着十九路军联合爱国将领抵抗日军的侵略,为中华民族的独立作出了贡献。

1931年,近代史上著名的“九一八事变”发生,那时日本侵略者侵占我国东北地区,全国急需形成统一战线一致抗日,然而此时的蒋介石依旧奉行不抵抗的政策。1932年,日军进犯我国上海,制造了惨烈的“一·二八”事变。那时,第十九路军为驻守上海的中国军队。

面对着日本侵略军入侵中华、蒋介石政府推行不抵抗政策等严峻形势,第十九路军总指挥蒋光鼐与军长蔡廷锴,纷纷毅然做出了坚守上海的决定。

然而,当时的国民党军政部部长何应钦与张静江两人,曾先后劝阻蔡廷锴选择撤退,然而蔡廷锴对于两人的劝说建议表示反对,认为“十九路军驻地是中国的领土,丝毫没有撤退之理,我十九路军守土有责,万一日军胆敢来犯,决定迎头痛击。”

1月24日,蔡廷锴顺利抵达苏州,并召开了十九路军驻苏高级将领紧急会议,并表明了坚决抵抗日本。虽然国民党政府对于日本的侵犯一再选择妥协退让,但是日本侵略军仍然于1月28日晚上,悍然向闸北一带发起进攻。对于日本侵略军的进攻,第十九路军立即采取措施奋起抗战,震惊中外的“一·二八”事变瞬间引发。

1月29日,蒋光鼐与蔡廷锴等人在全国范围内发起通电,表示:“守土有责,尺地寸草,不能放弃,为救国保家而抗日,虽牺牲至一卒一弹,绝不退缩。”在全国各地人民群众的鼓舞与支援下,第十九路军全体官兵的爱国热情高涨,并坚决镇守阵地,不断粉碎日军侵占我国领土的野心,打击日军猖狂进攻的自信心。作为第十九路军的军长,蔡廷锴以自己无畏的胆识与谋略,冒着枪林弹雨的危险前往战线监督,极大地鼓舞了第十九路军的士气。

当时,在兵力对战方面,敌我力量处于悬殊地位,蔡廷锴指挥的第十九路军仅有1万余人,而日本一方则不断增加兵力,高达7、8万人左右,并配备了大量的大炮、飞机、坦克与战舰等先进武器设备。然而面对敌我力量悬殊的环境,第十九路军从1月28日开始,一直坚守上海直至3月1日,并凭着每个士兵强烈的民族精神与爱国情怀与日军对战33天,先后历经了闸北巷战、吴淞要塞战斗、八字桥战斗、温藻滨战斗、江湾与庙行战斗与浏河战斗等战役。我军虽死伤高达万人左右,但是却在很大程度上重创了日本侵略军,使其死伤士兵达到万余名,并多次更换自己的指挥军官。

最后,由于蒋介石政府继续坚持不抵抗政策,且不再继续增派助援军队,第十九路军在日军于3月1日登陆太仓浏河的时候,被迫撤离上海并退守到嘉定等地方。3月2日,蔡廷锴与蒋光鼐等人向全国发出通电,表示“巨额本‘弹尽卒尽’之旨,不与暴日共戴一天”。受到第十九路军重创与打击的日本侵略者,无法使得自己侵占上海的阴谋得逞。最后在英国与美国等国家的“调停”之后,中国与日本双方于3月3日做出停战宣布。5月5日,南京国民政府与日本签订了历史上著名的《淞沪停战协定》。

这就是蔡廷锴率领第十九路军誓死抗战,捍卫我国上海等地的全过程。由于第十九路军的英勇抗战,与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33天之久,才使得日本侵略者迅速占领上海的神话被打破。

与此同时,第十九路军参与的淞沪抗战,是我国对战日本侵略者以来获得的最大胜利,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振奋全民抗战日本的精神与士气,开启了我国抗战外来侵略的最新一页。由于在指挥淞沪抗战时的卓越表现与抗战功勋,蔡廷锴被海内外人士誉为中华民族的“抗日名将”与“民族英雄”。

面对强大的侵略对手,不能有所畏惧,必须坚守自己的阵地,抵抗外来的侵犯。人生亦是如此,面对漫漫人生路上的荆棘与挫折,只要抱着“没有过不去的坎儿”,抱着坚定的决心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抵抗,就一定能解决我们遇到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