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爱国·爱国之心从分毫开始
14664700000032

第32章 杨靖宇坚持抗日

杨靖宇出生于1905年,1926年时他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在当年年底的时候,回到确山组织农民运动。1927年4月时,领导确山的农民暴动参加抗日,同年5月他正式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他担任了当地农民革命军的总指挥,组织他们秋收起义。秋收起义并未成功,他又到开封、洛阳等地开始从事一些秘密工作。后因工作的机密性,被敌军抓捕三次,但他坚贞不屈。1929年的春天,他又来到东北,化名张贯一,担任中共抚顺特别支部书记的职务。在抚顺时又被抓入狱两次,每日必须承受日方警察署的严刑逼问。但他始终咬紧嘴巴,不承认自己就是从事活动的共产党员。

因为中国人的坚毅与决心,抗联的队伍越来越大,日军看到这种情形不得不感到恐惧。1983年下半年,日军调集很多军队来对抗中国的抗联势力,并许下诺言,只要可以斩下杨靖宇的头颅,便可以得到万元赏金。1940年初,杨靖宇带领抗联的战士与日军作战50多天。他们共作战40多次。在日军不断有军队涌进疯狂地“围剿”下,抗联的战士伤败惨烈,陷入困境中。在他们几乎弹尽粮绝的情况下,抗联的战士们不畏艰难以草根、树皮充饥,当这些都被称为奢侈品时,甚至有的战士把自己的衣服脱下来,吃大衣里的棉絮。日军逼迫他们,为了让他们投降千方百计地使用各种方法。杨靖宇与战士们坚定地表示:“为了中华民族的事业解放,我宁愿抛头颅、洒热血,但绝对不会向日军投降。”

1940年初的时候,他在被日军围困的情况下,身负重伤,他没有力气咬树皮,更嚼不碎大衣里的棉絮,但依然不向日军投降,日军眼看劝服无果,便对着他们乱放枪,杨靖宇牺牲了,那年他只有35岁。残忍的日军打死他还不放心,还剖开了杨靖宇的尸体,当剖开他的胃部时,看到胃里的野草树皮还有棉絮时,这些日军们完全惊呆了。在冰天雪地的长白山密林里,是一股对祖国的强烈热爱之情与敌人战斗的力量支撑着杨靖宇,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伟大的人民领袖毛泽东主席说过:“革命是需要牺牲的,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杨靖宇英雄的死亡一定是重于泰山的。他为国家做了那么多事,最后他的死亡可以换来今后的和平,那么他在九泉之下也一定是欣慰的。在今天这样的社会,还有几位像这样的人,可以为了国家置自己的性命于不顾呢?也正是因为这样的人越来越少了,所以他更应该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因为没有他们这些英雄,则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如今在和平社会,我们不需要为国家牺牲,但我们需要为了使命而读书,只要每个人都这样想,那么我们的国家能不强大吗?我们成为有用的人才,将来报效祖国,这才是我们真正应该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