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爱国·爱国之心从分毫开始
14664700000047

第47章 戊戌变法

康有为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从小就跟随父亲和祖父熟读四书五经,直到1879年,他接触到了西方的文化。

1882年,康有为在参加考试回家的路上,在上海买了一大批西方的书籍,渐渐开始吸取西方传来的进化论和政治观点。1888年,中法战争之后,看到国势日益危机,他觉得是时候要改革了,于是他抱着救国的决心上书光绪皇帝,痛诉国家时局,提出要以“变成法、通下情、慎左右”为纲变法维新,通过废除陈旧错误的观念,使得中国通过变法来实现自强。这之后,他又6次上书,提出变法维新的请求。他还和维新派人士一同,在全国各地建立学堂、组织学会,他们还创办了自己的报刊,通过各种途径向全国宣传变法维新的思想。1894年康有为编写了一本《人类公理》,多次修订后命名为《大同书》,提出了大同社会的概念,就是让大家没有私产,没有阶级,每个人相敬相爱,人人都是平等的人间乐园。不过这些都没有得到光绪皇帝的重视。

这个时候,有一名叫做梁启超的少年拜在了康有为的门下。梁启超出生在一个地主家庭,9岁时就中了秀才,之后梁启超饱读诗书,博采众长。1890年,梁启超参加京城的会试,结果因为思想新颖遭到排除,回家路过上海的时候,接触到了西方文化和一些西书,随后结识了康有为,成为他最得意的学生和助手。

1895年,在去北京参加会试的时候,两人听说清政府要签订《马关条约》。康有为非常愤怒,与一起进京赶考的梁启超在一起讨论之后,决定在北京发起并组织“强学会”。随后康有为连夜起草了一份一万多字的上皇帝书,再次要求变法。两人联系18省举人举行了集会,大家联名在上书上面签字,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公车上书”。

在改良派的救亡热潮推动下,光绪皇帝终于在1898年6月11日下诏,宣布实施新政,通过变法来自强。正当变法进行得如火如荼时,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开始了行动。他们无法忍受变法带来的冲击,关闭了学堂,囚禁了光绪皇帝。24日,变法人士谭嗣同在浏阳被捕,28日,康广仁、谭嗣同、林旭、刘光第、杨瑞、杨深秀在午门被杀害,康有为、梁启超只能逃往国外。戊戌变法只进行了短短的103天就宣布失败。

谭嗣同在狱中留下这样一首诗:“望门投宿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这些诗句被传颂至今。

戊戌变法还是中国近代史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从这个时候开始,西方思想大量进入中国,也影响了许许多多的人。维新派希望通过变法来增强自己,用自己的手使中国走向强大,希望能够摆脱列强的侵略,这样的爱国情怀值得我们尊敬。在变法中牺牲的戊戌六君子,用自己的鲜血证明了自己的立场,鼓舞了后世的革命志士和致力于振兴中华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