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爱国·爱国之心从分毫开始
14664700000050

第50章 中国原子弹之父——钱三强

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中国力学之父钱伟长、中国原子弹之父钱三强,被毛泽东主席亲切地称为“三钱”,是中国科技界的无价之宝,也是世界顶尖的科学家。许多人也许并不知道,中国原子弹之父的钱三强,原名其实叫钱秉穹。三强是同学送给他的“雅号”。原来钱三强虽然身材瘦弱,但是却从小爱好广泛,尤其是体育比赛,他顽强的拼搏精神得到同学们的认可。一位同学在给他的一封信中,曾自称自己为“太弱”而叫他为“三强”。这封信后来被钱三强的父亲看到,并在父亲的支持下,将名字改为“三强”,父亲希望他能够德、智、体全面发展。

钱三强于1913年10月16日出生在浙江湖州的书香门第,从四岁起就在祖父严格的教导下,识字读书。他的父亲钱玄同早年在日本早稻师范大学学习,后来担任北京大学教授,是钱三强从小接受新时代进步思想的领路人。

熟悉钱三强的人都知道,钱三强的父亲曾经写了“从牛到爱”的四个字赠与钱三强。那是1932年,本来已经在北大读书的钱三强,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听到了清华大学物理学家吴有训先生的讲课,立志要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父亲知道后没有劝阻,反而提字“从牛到爱”对他进行鼓励。他希望钱三强能够发扬牛的那股子牛劲儿锲而不舍,在科学上锐意进取向著名的牛顿和爱因斯坦学习。

钱三强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1937年,钱三强获得了进入巴黎大学研究所学习的机会,临行前他对自己身患重病的父亲不放心,对抚育自己的恩师舍不得,父亲劝钱三强:“男儿志在四方,这一次学习机会十分难得,一定要努力学习,争取以后报效祖国。你不能只顾近忧啊!”

此次巴黎大学学习,他的指导老师就是著名的居里夫人的女儿——伊莱娜·居里。在巴黎大学的这两年时间里,钱三强的生活既紧张又充实。然而当日本侵华的铁蹄践踏我中华大地之时,祖国人民的命运时刻牵动着身在异国的钱三强。

1940年,钱三强经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法国国家博士学位,并于1946年与同是清华大学求学的物理系才女何泽慧结为夫妇。钱三强对物理的钻研终于在这一年开出硕果。1946年12月,钱三强与夫人何泽慧共同研究铀核三裂变,被国外媒体称赞为“中国的居里夫妇发现了原子核新分裂法”。物理界为了表彰他们的贡献,特授予钱三强“亨利德巴维物理学”奖,这也是中国学者首次获得此项殊荣。此时的钱三强已经成为研究生导师,科研事业可谓顺风顺水,如日中天。他却萌生了回国的想法,他与妻子何泽慧都知道,如果留在法国,对他们自己的科学工作十分有利,但是如果回到贫穷落后的祖国,恐怕在科学实验上很难有所作为。只是钱三强希望回到祖国,报效国家。

尤其是当美国在广岛投掷原子弹以后,钱三强更加坚定回国的想法,他觉得祖国也需要原子弹,也应该有自己的原子弹。“虽然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却是有祖国的。正因为祖国贫穷落后,才更需要科学工作者努力改变她的面貌。”钱三强如是说。后来,钱三强终于如愿回国。当时还是北平军管会主任的叶剑英派人找到钱三强,希望钱三强可以与解放区的代表们一起去法国出席保卫世界和平大会,并且在当时国家经济十分紧张困难时拿出5万美元,订购原子能方面的仪器和材料。钱三强被共产党领导人的远见卓识所感动,于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投身于原子能事业的研究中,并牵头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原子核物理研究所,先后担任副所长、所长。1954年,钱三强加入中国共产党。1960年,中央决定靠自力更生自己研发原子弹后,钱三强又担任了总负责人和总设计师。1964年和1967年,我国的原子弹与氢弹先后爆炸成功,这中间只隔了短短的两年零八个月的时间,这样的科研速度,让全世界震惊。这与钱三强的领导是分不开的,人们亲切地称他为“中国核弹之父”,而谦虚的钱三强却说自己只是研究核科学的“老兵”。钱三强领导的原子能研究所,被外界誉为“满门英烈”,是我国科技的大本营。

1992年,钱三强去世。国庆50周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向钱三强追授了由515克纯金铸成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用以表彰这位科学泰斗对于中国原子能事业所作的巨大贡献。

“虽然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却是有祖国的”这是科学家钱三强说过的话。一边是国外优越的科研环境,一边是贫困落后的国家,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祖国。在他心中,祖国无论贫穷落后,都是生养自己的“母亲”,报效祖国义不容辞。他对祖国的热爱,让每一个炎黄子孙为之钦佩和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