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爱国·爱国之心从分毫开始
14664700000082

第82章 买书也是一种爱国体现

日本侵略我国领土后,抗战爆发,日军不但掠夺我们的土地,更做出令人发指的烧杀抢掠等行为,与此同时还摧毁我们的文化财富。商务印书馆也没有逃脱被残害的命运。郑振铎寄在开明书店的藏书也遭受重大损失。更让他捶胸顿足的是,在这个时期,江南民间藏书大量流失,部分精品善本很可能被列国强敌收购。他想,如果不及时将这些文化遗产解救回来,那么在不久的将来便会遭遇“史在他邦,文归海外,奇耻大辱,百世莫涤”的境地。

于是他便开始用自己的积蓄购书,想尽一切办法搜索书籍的下落。但是没多久钱就消耗殆尽,钱花完了他就向朋友借,或向书商赊账,实在山穷水尽的时候,他就将自己的闲书卖掉,再去买那些珍本藏书。

如此几个月的时间下来,钱不但达不到他想要的数量,妻子也开始不满地抗议了。即便他如此的努力,市场上仍有源源不断的书籍流落出来。同时他还了解到有很多书楼将要清仓自己的善本,他突然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他知道单单仅凭自己微弱的力量是根本不可能扭转局面的。

如果自己没有办法做到,那么就需要懂得借助外界的力量,呼吁更多爱国的人一起守卫住祖国宝贵的文化资源。海内孤本《脉望馆抄校本古今杂剧》这部作品就属于国宝级的书籍,以当时郑振铎的财力根本无法买下,但是眼睁睁看着它流失海外,却十分心痛。情急之下他联系上了北京图书馆、国家教育部等处。他希望他们可以动用自己的财力、人脉及时挽回国家的文化资源。教育部部长陈立夫得知后立即将这本书买下,我们才得以守住了这件国宝级的文化书籍。

在陈立夫、朱家骅的支持下,郑振铎用自己的严谨分析,打动了有关当局,让他们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之后他们下达了从“中英庚款”中拨出巨款的指令,请他们在沪秘密抢救珍本图书,书归国立中央图书馆所有。就这样在他的努力下,终于争取到几十年前帝国主义抢劫而“归还”的“庚子赔款”,用在抢救再次遭到帝国主义抢劫的善本图书上。这是多么悲壮而又具有历史意义的事啊!于是郑振铎与这几位老先生秘密组织了一个“文献保存同志会”。这个会名也是他取的,他还亲自起草了该会的“办事细则”十条。从此艰苦卓绝、可歌可泣的民国史上最大的一次购书活动,就在他的主持下开始秘密进行。

在1958年,郑振铎因公殉职。在他辞世之后,他给国家留下了近十万册图书的宝贵财富,不敢想象,如果这些书籍落到其他列国强敌的手上,将会是怎样的后果。

爱国的表现与举动体现在不同的领域、不同理解和不同的表达之上。对于郑振铎而言,他为了挽回自己祖国的文化财富,为了捍卫祖国的尊严,他想尽一切的办法去购书,然后将他们积存起来,防止我们的历史、我们的文化落入他人的手中。文化财富就等同于国家的主导思想。如果我们的主要思想都已经改名换姓的话,那么我们的祖国该如何在世界的舞台上抬起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