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品三国(上)》补正
14671000000022

第22章 曹操是进入邺城后,哭祭袁绍了吗?

“八月,曹操进入邺城,哭祭袁绍,曹丕则顺手牵羊,‘接管’了袁熙的妻子。”

——《品三国》第91页

易中天先生此说,不知依于何据。我寻找相应文字,如《三国演义》第三十三回《曹丕乘乱纳甄氏,郭嘉遣计定辽东》,记有“曹既定冀州,亲往袁绍墓下设祭,再拜而哭,甚哀”。此处只是称曹操夺得了冀州(州治所在地邺城),往袁绍墓祭哭。它没有指明是“进入邺城”。《三国演义》作者显然相当聪明,只是用模糊观念说是在冀州,而未讲清是在邺城内或邺城外。显然它基本上是忠于史实的,按《三国志·魏书·武帝纪》称,“邺定,公临祀绍墓,哭之流涕。”

我们从小说《三国演义》和史书《三国志》阅读,可见两书所说都是指在袁绍墓地哭祭,而非易先生所说的“曹操进入邺城,哭祭袁绍”。如果据易说,曹操在城里哭祭袁绍,不但《三国演义》上未见确切记载,遑论《三国志》诸纪传。不知典出何处,语焉不详。

在此我只有大胆妄测:易先生说的是指在“进入”邺城后,前往袁绍墓下哭祭了。此处省略了一个“墓”字(也许是电脑先生或校对失误,漏去了一个“墓”字,害得我等非议)。要是这样认同,也不准确,因为邺城虽大,城里却未安葬袁绍。据《元和志》:“绍墓在临漳西北十六里。”《三国志补注》引《冢记》:“袁绍墓,在临漳县西北十八里,绍为冀州牧,卒葬此。”由是邺城城里并无袁绍墓地,也就是曹操“进入”邺城后无从哭祭也。

易先生行文是非常讲究逻辑的,但此处似稍有微瑕处。因为从此段全文来读,似乎能令我辈拜读《品三国》者有误识,即是曹操进入邺城后,首先是哭祭袁绍,然后才是赶到袁绍府第的。但据《世说新语》之说,他在入城后也是很快奔向袁绍府的,可惜迟了半拍,原所艳羡的美人甄氏竟让儿子曹丕捷足先得了,“今年出兵正为奴”。

其实《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有关文字已说得明明白白。曹操祭袁绍(墓),那是在邺城占领后,大局已定,他才到离城西北十几里地去哭祭袁绍的。猫哭老鼠,扮一场收买冀州人心的闹剧而已。

按理,曹操在哪里哭祭袁绍,与正文无关。但因《品三国》不同于他人说史那样想当然,而此处却并无史实依据地用了“进入邺城,哭祭袁绍”8字,至少令缺乏汉魏史常识者产生某种误会是:

(一)身为四州之主的袁绍,死后竟是莫名其妙葬地在城里,这不合汉制贵族墓葬;有汉一代,王公贵族自是有山陵吉地,何况袁绍死时,袁尚等辈还气焰颇盛呢!

(二)曹操刚进入邺城,此时邺城尚未安定,哪能先哭祭袁绍呢?据史首先是处理俘虏(如审配)、财产和子女的分配再分配。所以,他也要急急忙忙赶到袁绍府抢掠甄氏呢!先即哭祭,这不合符曹操政治家的行为,也不符合易中天先生《品三国》中所说的曹操那种大英雄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