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成功文库-青少年成功必须经历
14671400000010

第10章 第10种体验 在众人面前演讲

阳光小语

每当看到有人在众人面前侃侃而谈,或者进行正式的演讲时,你的反映是怎样的呢?如果这时有人让你也去演讲一番,你能做到吗?是不是会害怕的不行呢?如果是的话,就请多加练习,一定要体验一次在众人面前演讲的经历。因为演讲会对我们的学习、生活以及未来的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要知道,一个善于演讲的人必定是一个有着良好语言表达能力的人,也一定有着优秀的心理素质,而这些,都将是我们未来事业的有力支撑。所以,我们要抓住难得的机会,在众人面前做一次激情演说,把自己的思想用这种最好的方式传播出去。在演讲中,我们不会失去什么,却会得到很多。

演讲,目的是就某个问题对听众说明事理,发表见解。演讲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也成为衡量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通行准则。

演讲是成功者的必备素质。无论是政界领袖毛泽东、列宁,还是商业巨子比尔·盖茨、杰克·韦尔奇……古今中外,深具影响力的人士几乎个个都是演讲高手,都是善于公众表达沟通的大师!聆听他们演讲的人不计其数,当然也获益匪浅。正如英国前首相丘吉尔说:“一个人可以面对多少人,就代表这个人的人生成就有多大!”

我们可以了解一下成功人士,很多时候,他的演讲能力对他的人生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说,优秀的领导者都有很高的演讲能力,特别是那些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无一例外都是演讲高手。

很多成功人士在青少年时代就特别注重培养自己的演讲能力,并多次体验过当众演讲的经历,这应该值得我们现代青少年学习。

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是英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女首相,并且连任3届。她是一个出身于平民的女子,但她在重大国际和国内问题上,思路异常清晰、观点格外鲜明、立场绝对强硬、做事非常果断,她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影响了整个英国乃至世界,被誉为政坛上的“铁娘子”。

上中学的时候,玛格丽特是学校辩论俱乐部的成员,她演讲从不怯场。但老实说,当时玛格丽特的演讲几乎没有任何技巧而言,当然,她的演讲也就不太受同学们的欢迎。但自信的玛格丽特根本就不在乎这些,她在乎的是演讲的机会,所以,一有机会她就会在台上滔滔不绝地演讲。

有一次,因为她讲的内容一点都提不起大家的兴趣,而且她演讲的时间又很长,所以台下不时传来一阵阵唏嘘声和讽刺嘲笑声。然而,玛格丽特自信好强的个性让她根本不把那些不好的场景放在眼里,她依然毫不脸红地坚持演讲下去。甚至到最后,听她演讲的人差不多都跑光了,而她却仍然坦然地、镇定自若地把自己想讲的话讲完才停止。她的许多同学对她的这种突出个性很不理解,但她对自己的信念毫不动摇。正是在演讲中获得的这种独立自信、镇定自若的个性最终造就了世界政坛上的“铁娘子”。

我国思想家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说道:“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由此可见演讲的力量所在。

21世纪是交流的世纪,是沟通的世纪。在这个信息沟通的时代,演讲时时处处存在着:沟通思想、自我推介、化解矛盾、竞选竞聘、工作述职、汇报业绩、加薪晋级、凝聚人心、说服他人、商务谈判……这一切活动都离不开演讲。

对于我们青少年的学习生活来说,演讲也有充分的用武之地:竞选班干部、学习辩论、演讲比赛……

不管我们未来从事什么工作,我们的思想都要通过语言来表达。所以,为了未来事业的成功,我们每一位青少年都应该尽早掌握表达的技巧。要知道,我们说话的方式甚至比语言的内容所传递的信息更多。我们的语言应该具有激励人的潜在力量,而潜在力量却需要我们去点燃、激活,然后加以利用。我们应该明白,获得这种语言能力的最好途径就是当众演讲。

对我们青少年来说,在众人面前成功地完成演讲不但可以提高我们的口头表达能力,树立自信心,而且还会通过演讲的内容向听众传播自己的思想。当然,我们也会在准备演讲稿以及演讲的过程中学到平时学不到的很多东西。我们一旦理解了演讲的意义,在演讲时就会更有激情和说服力。

另外,演讲还可以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有一位演讲家,在一次演讲中讲错了一句话。但是,他并没有重复一遍,也没有直接说他讲错了,因为这两种做法都有损演讲家的风采。当时,他意识到错误后,就立即一变,马上就说:“这句话是对的吗?当然不对!”这其实就是一种应变力。

当众演讲使素质和能力获得的提高会让我们在与人交往和未来的工作中游刃有余。比如,在公开场合、同学聚会、晚会以及团队活动中,我们如果能够在众人面前清晰、流畅地发表3分钟的见解,我们的个人魅力就会立刻彰显出来,别人也会乐于同我们交往。由此,我们就会得到更多的支持。

我们青少年应该体验一次在众人面前演讲的经历,培养自己的演讲能力。因为演讲将会把我们推向成功的人生征途,演讲是人生路上的好伴侣。

做一个优秀的演讲者

在众人面前演讲的经历对我们未来的人生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每一位青少年都应该体验一下这种经历。所以,我们一定要勇于做一个优秀的演讲者。

那么,对于今天我们青少年一代,怎样做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演讲者呢?

首先,应该具备坚定的信心、不懈的毅力和顽强的意志。

我们青少年应该明白,成为一名出色的演讲者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要经过一个既艰难又充满乐趣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对演讲的训练有一定的心理准备:演讲一定要经过刻苦训练。

从历史上看,很多人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代演讲大师,都是经过了刻苦训练,修正了自身的不足才达到的。一般来说,这些大师的演讲都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我们都非常熟悉的演说家闻一多先生,他是一位勤学苦练的高手。他曾回忆说,为了一次演说,他第一次练习了8遍,晚上又出去练习了12遍。到了第二天,果然演说有进步,他认为应该精益求精。第三天又练习了3遍。如此反复练习,才有了临场妙语连珠的效果。

还有一个刻苦训练,成就非凡演讲家的真实故事: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少年时曾患有口吃病,他也没有被困难所吓倒。为了克服口吃的不足,他常常朗诵、慢读课文,为了准确发音,他对着镜子纠正嘴和舌根的部位,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终成一代演说家。

俗话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们青少年如果能有这样的勇气训练自己的演讲能力,就一定能够成为一名演讲高手。

其次,在演讲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在决定演讲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这些准备工作可以参考以下几方面建议:

语言方面:我们要注意自己的语言一定要适合现场的表达,这就需要在起草演讲稿时,在语言体裁的抒情方面把握好尺度。

内容方面:我们要明白演讲内容直接关系到演讲的效果,所以,演讲内容要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听众的需要,搜集大家普遍关心的一些问题,做到有的放矢。只有这样,才能引起听众的共鸣。

情感方面:演讲必须融入自己的情感,必须有感染力。要知道,听众希望看到一个有感情、有激情的演讲者,因为只有这样的演讲者才能打动听众。“照本宣科”的演讲因为缺乏激情而黯然失色。捷克教育家卡尔瓦绍娃的研究表明,在表达词语的数量上,不看讲稿的讲述方式要比看稿的方式增加50%,而且会减少概念性的名词,增加描述性的动词,因而更适合听众的感受。

我们一定要记住:必须有备而来,熟悉自己的演讲,了解听众和演讲场合,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的人格魅力透过演讲传递给每一位听众。

再次,要掌握一定的演讲技巧。

演讲要讲究一定的技巧,掌握了一定的演讲技巧可以使演讲效果更理想。比如怎样开场,怎样结束等。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次成功的演讲离不开好的演讲开场白。一般来说,演讲的开场白并不好把握。因为,如果想在短时间内通过寥寥数语抓住听众的心是比较困难的。但是,如果一次演讲的开场白都把握不好的话,听众肯定就不会被打动,他们的注意力也会分散,即使后面的演讲内容再精彩,也会让整个演讲大打折扣。

所以,我们在演讲时,一定要好好推敲、琢磨开场白。只有做到匠心独运,开门见山,才能活跃气氛,吸引听众的注意,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1991年,在“金话筒之夜”的文艺晚会上,台湾影视艺术家凌峰先生对观众说:“很高兴又见到了你们,很不幸又见到了我。”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这个开场白无疑是成功的,因为这个独特的开场白,凌峰的名字传遍了祖国大地。

一般来说,演讲时获取听众注意力的方式随题材、听众和场景的不同而不同,可以运用事例、轶闻、经历、反诘、引言以及幽默等手段达到这个目的。

在演讲结尾时,要追求一种“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最佳效果。演讲结尾会有很多种处理方式,但是幽默算是其中极富情趣的一种。试想,如果我们的演讲在结束的时候留给听众的是发自肺腑的笑声,那么,就意味着我们给听众留下了美好愉快的回忆,也就标志着演讲的圆满成功。

老舍先生是我国著名作家。一次,他在某市演讲。在开头就说:“我今天给大家谈6个问题。”接着,他就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井井有条地谈了下去。他在谈完第五个问题后,发现时间差不多该散会了。于是,老舍先生提高嗓门,一本正经地说:“第六,散会。”听众起初一愣,很快就掌声“雷鸣”。

另外,在演讲过程中,我们也要特别注意把握几个演讲的细节:演讲时一定要自然,演讲时表露的感情,应该与演讲内容吻合,真情实意才能打动听众;演讲要注意一定的节奏,不能慢条斯理,要紧凑;注意借助适当的姿势,因为演讲是“演”与“讲”的统一,丰富、适当的手势或姿态,不但能吸引听众的注意力,还能绘声绘色,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最后,注意避免演讲中出现瑕疵或缺陷。

一次成功的演讲也好,一个成功的演讲者也罢,需要注意的问题很多,演讲时的缺陷也应该引起我们的特别注意。

在演讲中,我们一定不能信口开河,切忌没有主题,没有重点;既不能自傲,目空一切地“标榜”自己,也不能太过谦逊,以至于给人一种妄自菲薄的感觉;演讲语言千万不能含混不清,一定要清晰,言简意赅;穿着打扮要得体,切忌过分奇异……

作为演讲者,对以上的缺陷要尽量避免,引以为戒。只有把演讲视为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才能真正驾驭演讲,从而取得演讲的成功。

有人曾对“演讲”这两个字做过分析,认为“演讲”就是“演”与“讲”的统一。这是正确的认识,一个人在演讲过程中,应该既有“讲”,又有“演”,在“讲”中“演”,在“演”中“讲”,讲的内容与演的形式应该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美国前总统林肯出身卑微,做过雇工、石匠、店员、舵手以及伐木者等。在初当律师的时候,一次,林肯听到了一位传教士挥舞手臂、声震长空的布道。随后,他也学他们的样子,对着光秃秃的树桩和成行的玉米,一遍遍反复练习演讲,在演讲的时候不忘做手势。为了提高自己的演讲水平,林肯经常徒步30英里,到镇上的法院去听律师们的辩护词,看他们如何辩论,如何做手势,而且一边倾听一边模仿。就是经过这样的“讲”与“演”的过程,林肯成为世界上著名的演说家、雄辩家、交谈家。一次,林肯参加葛底斯堡的演说,一共才3分钟,讲了10句话,竟使1500人落泪。他的演说词已经铸成经文,安放于英国的牛津大学,成为了英文演说的典范。

林肯后来说:“我不喜欢听刀削式的、枯燥无味的讲演。当我听人讲演时,我喜欢看他表现得像在跟蜜蜂搏斗似的。”“表现得像在跟蜜蜂搏斗似的”实际上就是在“讲”中“演”。林肯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如果是在背诵、记忆演讲稿的基础上进行所谓的“演讲”,是绝不会达到很好的效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