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镇海楹联
14673100000001

第1章 序言

楹在屋前,联出心中。楹联,又称对联,是悬挂或粘贴在墙壁和楹柱上的联语。因其言简意赅、构思奇特、雅俗共赏而深受人们喜爱。

镇海楹联,根基源自地域,传承涵于文化,魅力在于格调。镇海,历来有“海天雄镇”“东南藩垣”之称,一千多年来,承载了吴越文化的深厚底蕴,民俗淳朴、文风昌盛,楹联文化遗产十分丰富,它几乎涵盖了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当代朱吉相撰写的楹联高度概括了镇海的史事变迁,联云:“名经四易,望海、静海、定海、镇海,观沧海高轩走蛟水;时历千年,宋朝、元朝、明朝、清朝,于今朝伟绩刻巾山。”镇海,又是兵家必争之地,经历过抗倭、抗英、抗法、抗日战争的硝烟洗礼,许多楹联佳作都反映出镇海人民为国为家不甘屈服于外敌的浩然正气。明代卢镗的“六国来王处,平倭第一关”;清代纳兰常安的“踞三江而扼吭,看远近层峦秀耸,碧浪潆洄,永固浙东之锁钥;俯六国以当关,任往来宝藏云屯,牙樯林立,会同海岙之共球”。民国袁思亮的“丰碑留梓荫,威望震欧洲”。当代周律之的“雄关存浩气,大海吊英魂”。高尚伟岸的民族情怀、悠远绵厚的历史人文植入楹联肌理,充分展示出镇海“浙东门户”的器宇轩昂、风范昊天。

然而随着岁月流逝,很多古楹联逐渐散失在各个被人们遗忘的角落。此次,镇海区档案局组织开展对这些古楹联进行抢救性的收集、整理和归类,并对当代联家所撰写的各类优秀作品同步进行收集成册,以结集《镇海楹联》的崭新姿态使这宝贵的文化遗产得到传承和发扬,我认为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在《镇海楹联》中,分为景观篇、情理篇、庆吊篇、建筑篇、宗教篇、行业篇等多个栏目,不仅真实反映了先贤的丰功伟绩和地域的历史人文,大量填补了历代史志的不足,还有机融入了镇海的乡情风貌、文化遗存和名人掌故。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老一辈镇海人在这片热土上奋斗创业的艰辛和一大批宁波帮人士报效家乡的行迹,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作为中华文化的一种特殊形式,在浸透了镇海地域人文精粹之后,《镇海楹联》付梓成册,可喜可贺。并望继承文献遗风,紧跟时代步伐,编撰出更多更好的镇海乡土精品,为镇海区文化发展示范区建设作出新贡献。

是为序!

中共宁波市镇海区委书记 薛班海

2013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