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镇海楹联
14673100000013

第13章 桥梁

贵驷憩桥东侧

民国·佚名

路亘南北徒龙虎;

水跨东西贯镇慈。

贵驷憩桥西侧

民国·佚名

少憩不妨居近市;

长桥于此影垂虹。

“注”憩桥位于镇海区贵驷东北憩桥村,始建于宋代,民国十二年(1933)复修。现为镇海区文物保护单位。

觐祖桥北侧

清·佚名

西墓东祠,人思觐祖;

朝潮夕汐,水解朝宗。

觐祖桥南侧

清·佚名

一带流长通孝水;

三层阁近睽文星。

“注”觐祖桥位于镇海区骆驼街道田胡自然村,始建于明朝,初为木桥,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改木桥为石拱桥。现为镇海区文物保护单位。

聚兴桥南侧

民国·佚名

日照虹梁风帆叶远;

云开栈道水陆咸宁。

聚兴桥北侧

民国·佚名

入河可见船身正。

登岸方知水体平;

“注”聚兴桥位于镇海区贵驷朝阳村聚龙房自然村,建于光绪十三年(1887)。

爱登村爱登桥南侧

民国·佚名

爱此风光好;

登临气象雄。

爱登村爱登桥北侧

民国·佚名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注”爱登桥位于镇海区贵驷爱登自然村,俗称“矮凳桥”,建于嘉庆年间,1947年重建。桥北联为王湾诗《次北固山下》句。

九龙源太平桥正面石柱

清·杨敬

后区无江也,前区无河也,无江无河岂知横溪风水好;

北岠有狮兮,南岠有象兮,有狮有象方信蓬山地脉灵。

九龙源太平桥背面石柱

清·杨敬

四字能镇千山浪;

二洞可供万水流。

“注”太平桥位于横溪村和香山寺之间,建于1907年,2005年重修。

长石西闸桥

明·佚名

西流不尽汶溪水;

闸废犹留此桥名。

“注”西闸桥位于镇海区九龙湖镇长石自然村西街西端,横跨长应河,因东街有东闸桥,故名。原为碶闸桥,建于清代,闸已废。

义成碶桥内侧

清·胡钧撰乐涵书

傍蚶岙以奠基,风波永息;

并蛟门而划界,泾渭攸分。

义成碶桥外侧

清·胡钧撰乐涵书

万灶乐为农,灵岩乡、泰邱乡、清泉乡,惜不共沾美利;

三邑通其水,五乡碶、东岗碶、堰山碶,至此独障狂澜。

“注”义或碶桥位于小港龙头山东麓黄瓦跟村(今属北仑区)。始建于道光九年(1829),由里人胡钧、乐涵出资建成。因自发起至建成,皆出于“义”,故名。1937年、1962年先后两次加宽。

鄞镇渡桥联

清·佚名

易渡为桥,跨过江津通两邑;

建亭立祠,座居旷野对双峰。

“注”鄞镇渡桥位于小港渡头董村(今属北仑区)小浃江上,始建于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因桥处原镇海县和鄞县的分界线,故称鄞镇渡桥,又称鄞镇通津。

五马桥南侧

明·沃撰并书

曾经水陆几千里;

特建东南第一桥。

五马桥北侧

清·杨人模撰并书

笔山遥映虹千尺;

芦水长流月半规。

“注”五马桥位于柴桥五马村(今属北仑区),为明弘治年间由柴桥沃姓始祖沃所建,清乾隆年间重修时增撰北联。

紫石谢家桥

清·曹菊泉

源水发自龙泉,到此烟波涌万顷;

五峰始于大岭,看他云树接千山。

——摘自民国《镇海县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