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镇海楹联
14673100000004

第4章 亭塔

招宝山第一山亭

清·佚名

仙缘到此无多路;

福地原来别有天。

——摘自梁章钜《楹联丛话全编》

“注”位于镇海区招宝山中峰古道南侧,碑文“第一山”三字由明代庐陵萧天荫所题,原亭已圮。

招宝山入山亭东柱

当代·郑玉浦

佳景胜坊自宜留览;

雄关名将值得追思。

招宝山入山亭西柱

当代·朱吉相撰邬慕昆书

抗倭抗英抗法,海防古沙场,天下兴亡匹夫责;

爱国爱乡爱家,港城新气象,故园寒暖游子心。

招宝山入山亭北柱

当代·桑文磁撰陈启元书

明朝有戚,清代有吴,史书已立戚吴传;

足下是山,眼前是海,游客重温山海经。

“注”入山亭位于镇海区招宝山南麓山坡,又名渐入佳境坊。1980年毁于台风,1990年在原址重建。

招宝山半山亭东柱

当代·周律之撰并书

百舸争流通异域;

一山招宝耀中州。

招宝山半山亭西柱

当代·沈元魁撰沈元发书

百步穿云威远在;

半山望海纪功前。

“注”半山亭位于镇海区招宝山中峰古道半山腰,庙殿式四方亭,始建于明代,原名浩然亭。1981年重建。

招宝山棋子亭

当代·桑文磁

仙翁有迹翁能说;

棋局留枰局未终。

“注”棋子亭位于半山亭和威远城之间,始建于清乾隆六十年(1795)。道光二十六年(1846)改建魁星阁,日久湮圮。1982年整山时,发现乾隆年间所镌原碑,即于原址新建弈棋亭,置碑于亭内。并增置棋桌。

招宝山挽澜亭

当代·郑玉浦

面对戚山,古垒犹存雄杰气;

下临浃水,新亭能挽奔腾澜。

“注”挽澜亭位于镇海区招宝山南陵云路中段,单檐翘角八柱亭,建于1992年。

题鳌柱塔

当代·杨立强

九檐笼浃口;

一塔镇蛟川。

——摘自《招宝山诗词》第七集

“注”鳌柱塔原是招宝山十二景之一,即“鳌柱插天”。由于历史原因,原鳌柱塔早已损毁无存。新建鳌柱塔坐落于招宝山北峰顶上,为仿宋建筑,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锚岩桩基础,塔身净高57.6米,七层八角,青铜塔刹顶。

招宝山锁蛟亭南柱

当代·叶元章撰并书

能使蛟龙行好雨;

何须锁钥固重关。

招宝山锁蛟亭北柱

当代·曹厚德撰并书

曾凭名将安邦国;

仍属雄关保海疆。

“注”锁蛟亭位于招宝山西山幽径中段,单檐翘角八柱亭,1992年建。

吴杰建功碑亭联

民国·袁思亮撰俞佐庭书

丰碑留梓荫;

威望震欧洲。

“注”功碑亭原亭建于1936年,位于梓荫山麓。1986年仿建于招宝山东南山腰,亭中立石碑,镌刻吴杰生平。

俞佐庭(1889—1951),名崇功,字佐庭,镇海俞范人。曾任宁波市财政局局长、宁波市总商会会长、上海商会执委主任委员等职。抗战胜利后,继任四明银行私股董事、总经理兼常务董事。1947年当选为“国大”代表。1949年去台湾。未几,移居并逝于香港。曾捐资助建同义医院、辛成初级中学、志成小学等。

都督俞公亭

明·俞大猷

乾坤万里扶苍碧;

仰慰升平始解颜。

“注”抗倭名将俞大猷战绩卓著,邑人立生祠于镇远门内。因祠毁,迁碑记于梓荫山东南麓,并建亭以纪念。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联摘自俞大猷诗作。

光霁亭

当代·佚名

泮水鲲池,钟灵毓秀;

光风霁月,荡气涤胸。

“注”光霁亭位于镇海中学西南角,“光风霁月”出自北宋黄庭坚《豫章集·濂溪诗序》。

张世杰纪念碑亭前柱

当代·朱吉相撰郑玉浦书

碧峰独秀钟英烈;

鸿藻重刊表赤诚。

张世杰纪念碑亭后柱

当代·朱吉相撰卢石臣书

名经四易,望海、静海、定海、镇海,观沧海高轩走蛟水;

时历千年,宋朝、元朝、明朝、清朝,于今朝伟绩刻巾山。

——摘自《招宝山》

“注”张世杰纪念碑亭后柱位于今镇海区招宝山街道巾子山巅,1987年建仿明巾子亭,亭中有张世杰纪念碑,镌有全祖望撰写的《宋太傅越国公张公祠堂碑记》。今重建,改称沧桑亭。

沧桑亭柱联

当代·包芝江撰金燕昌书

源探南宋将军刃学士,文当须赞叹;

典溯东晋王远言葛洪,帙尽管俳诙。

“注”沧桑亭原为张世杰纪念碑亭,位于镇海巾子山。

棉丰村丰华园亭

清·程祖洛

醴泉无源,芝草无根,人贵自立;

户枢不蠹,流水不腐,民生在勤。

“注”丰华园亭位于蛟川街道棉丰村丰颐家园小区,此联出自清嘉庆进士程祖洛之手。

庄一社区清和亭

当代·佚名

父爱母慈,子孝媳贤家有福;

山清水秀,花香鸟语国长春。

江南第一学堂励志亭

当代·陈鸿远

励在少年承国学;

志存高远慕前贤。

“注”励志亭即叶氏义庄,位于镇海区庄市街道叶家自然村,为清同治十年(1871)叶澄衷创办。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更名为叶氏中兴学堂,1916年改为私立中兴学校,有众多宁波帮海外人士出自此校,故被后人誉为“江南第一学堂”。

清湖村春晖亭

清·佚名

少住为佳,且听北流鸣汩汩;

同行未晚,莫虑西照赤沉沉。

“注”春晖亭位于镇海区骆驼街道清湖自然村,光绪二十二年(1896),清湖张门徐氏80大寿,其子张成安建此亭,故名。

骆兴村公园悠然亭

当代·金贤德

水中月,月中桂,桂中鸟,鸟鸣清水;

城内村,村内亭,亭内人,人仰新城。

“注”骆兴村地处镇海区骆驼街道西南部,由原来的邵家汇、方严、桕墅方以及田胡4个村合并而成。

烟波亭当代·徐崇禧

一水平添三分秀;

四桥拱起十色春。

“注”烟波亭位于郑氏十七房淇水湖畔。

十七房古亭联

东来蛟海三千顷;

畅我胸襟四海风。

“注”十七房古亭位于郑氏十七房淇水湖西岸。

九龙湖思源亭

当代·佚名

碧血丹心,先烈精神垂永世;

宏图伟业,后人志气看今朝。

“注”思源亭位于镇海区九龙湖风景区天打山中垄,原为中共慈镇县工委遗址子瑛公馆。此亭建于1989年9月,现为镇海区文物保护单位。

大同公墓四墓园肆嘉亭

当代·佚名

万石峰中,月色泉声千古趣;

九龙湖内,天光云影四时春。

大同公墓五墓园慈恩亭前柱

当代·佚名

孝莫辞劳,转眼便为人父母;

善因望极,回头但看尔儿孙。

“注”大同公墓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下设第四、第五、第六及神钟山4个墓园,毗邻镇海区九龙湖度假村。

璎珞金沙井亭

元·刘仁本

一峰横玉前陈几;

九井深金下涌沙。

元·乌斯道

山看玉几无云好;

泉取金沙瀹茗甘。

——摘自《阿育王寺志》

“注”金沙井亭位于大碶璎珞村(今属北仑区),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由璎珞村李家与阿育王寺僧人合资建造。联句分别出自刘仁本和乌斯道《咏金沙井》诗句。金沙井亭毁于1956年,湮没于1990年。

丹井亭

插箸成竹今何在;

丹井留香话不空。

“注”丹井亭位于灵峰寺葛仙殿附近(今属北仑区),据说当年葛洪用此泉水炼仙丹,解百姓之疾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