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靠天不如靠自己:新农民自立自强创业故事
14677100000033

第33章 老大连摔了一个新跟头

伤心归伤心,生气归生气,想要振兴家业,想要给自己的未来找一条阳光大道,该想辙还得想辙。老话是这么说的:天上下雨地下滑,自己摔倒自己爬,亲戚邻居帮一把,还得酒换酒来茶换茶。毛主席是那么说的:自力更生。

张学忠梳理了一下心情,决定重回大连,杀他一个回马枪。按理说在大连当兵五年,在老乡那里又跑了一年业务,应该是一个老大连了,可就是这么一个老大连,竟然在大连遇到了新问题,使张学忠一脚踩空,栽了一个大跟头,老大一个大跟头。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张学忠一来大连就到舰艇学院找了自己的老连长。连长也没有什么大本事,每天蜷缩在部队的大院里,出了部队大院连个认识人都没有。连长最大的本事也就是可以给张学忠安排一个住的地方、吃的地方,其他的事情只能让张学忠自己慢慢想办法。连长无奈地说:“也许等我熬到团长的时候就有办法了,可那时你张学忠早不知道跑哪个爪哇国去了。”这一竿子支得也太远了吧?

张学忠有心回老乡那里跑业务,但是抹不开面子,只好每天背着在部队时背的那个草绿色小背包满大街找工作。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来大连的第三天,在老虎滩,离舰艇学院不远的一个地方,张学忠发现了一个本小利大的买卖:一家对外出口的工厂,向外委托加工一种按摩鞋垫,就是往鞋垫上串一些很小很小的小珠珠,用小珠珠把整个鞋垫覆盖上,一双鞋垫收10元钱押金,加工一双合格鞋垫给20元加工费,10元押金退还。张学忠一看这个买卖不错,也没问一问老连长,就自作主张交了1000元押金,拿了100双鞋垫,给老连长打了一个告别电话,连夜就回到了老家。张学忠按一双鞋垫10元钱加工费的价格包给了村里的5个老乡,每家20双,都没够分,那几天到张学忠家里找活的不下20人,张学忠真后悔自己拿回来的鞋垫太少了。

5天之后,张学忠兴奋地乘上了唐山到大连的火车,心情和水果摊被人家掀翻的时候根本没法比,那叫一个灿烂!5天的工夫不费吹灰之力1000元赚到手了!想想吧,把鞋垫一交,加工费2000元,押金1000元,再添上带来的2000元,可以一次拿500双鞋垫回家,半个月之后再回来,转眼就可以赚上5000元!这样干下去不出半年就可以赚上5万元,还干什么?

张学忠越想越美,下了火车打个出租车直奔那家工艺品厂。他兴冲冲地把鞋垫交到了收货处,产品质量检查员从鞋垫里随机抽出来5双,拿起手边的一个放大镜,比鸡蛋里挑骨头还要认真地开始检查,张学忠紧张得大气都不敢出。三四分钟的工夫,检查员有气无力地把鞋垫往柜台上一扔:“不合格!”

张学忠不懂,拿起那些没检查的鞋垫说:“这些还没检查呢!”

“我们这里是抽查,抽查5双都不合格,说明你这些鞋垫都不合格,不能验收!”

张学忠的心一下子就凉了,后脊梁上马上就大汗淋漓了!押金1000元,加上付给老乡的1000元,一个星期里外里赔了2000元,加上来回的差旅费,将近3000元钱!张学忠简直后怕死了,多亏没一下子把这5000元都买了他们的鞋垫,不然恐怕……

坐在工艺品厂外边的台阶上越想越窝火,从早晨到下午3点一口饭都没吃,尽想着发财的美梦了,到头来竟然是一枕黄粱。

到边上的小卖部买烟的时候,小卖部的老板问他:“送鞋垫的吧?”

张学忠一愣,他已经被骗怕了,本能地望着小卖部老板惊惧地一句话都没敢说。

小卖部老板又说了:“你再就别送了,这纯粹是骗人的买卖,他们只是往外放货,就没收过一个人送回来的货。那一双鞋垫和几颗破珠珠两块钱都不值。”

“就没人管吗?”

“怎么管?你们都是些外乡人,每个人损失一两千元,到哪儿告去?再说你们之间没有合同,也没有收货标准,谁给你们断这无头案……”

张学忠在那个台阶上一直坐到了半夜,一支烟接着一支烟,一个小半夜抽了3盒烟。要是5000元都变成鞋垫的话,他都能像伍子胥一样一夜白头!

电动螺丝刀的工作辞了,地里的农活不会干,水果摊让城管给掀翻了,加工鞋垫让人给骗了……前途渺茫,走投无路,欲哭无泪。

这是张学忠人生的最低谷。干什么不得交点学费?这就是教训,有了这一次,在将来的生意场上就学会了提防,也不是什么坏事,就算挫折教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