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靠天不如靠自己:新农民自立自强创业故事
14677100000041

第41章 赵本山的老乡,齐白石的经历

老郭的全名叫郭庆凯,今年54岁。老家在一个“特别大特别发达”的大城市——铁岭。

“和赵本山是老乡?”

“我认识他,年年见他,他不认识我。”

郭庆凯早年的经历与齐白石颇为相似。

他原来是一个小木匠。因为干木匠活的时候,经常需要画个山水人物、雕刻个花鸟鱼虫什么的,每到这个时候他就得找会画画、会雕刻的朋友帮忙,当然不能让人家白帮忙,所以自己的收入就大打折扣,于是老郭决定自己学绘画、学雕刻。

还好,28岁开始拜师学艺,经过三年的努力,绘画、雕刻的功夫还真让这小子学到手了,各式各样的家具,从设计到制作、绘画、雕刻、喷漆,一条龙的手艺都让他一个人包了。到后来,绘画和雕刻的水平日渐提高,木匠活倒成了他的副业。

由木匠变成了绘画雕刻的,这是本质上的转变,也是社会地位的转变,是由工匠到艺术工作者的转变。以前是干活的,现在摇身一变成了艺术人,身份的转变必然带来心情的改变。

然而,艺术毕竟不能当饭吃。的确,木匠在学会了绘画、雕刻之后,作品的质量有了本质的提高,手里的活儿也是干不过来的干。但是,老郭的心里却技痒起来,开始对自己的木匠活有些不屑了,渐渐地他搞起了门面装修、牌匾制作、写字、刻字,这些活不仅轻松、体面,而且艺术含量高,更像一个真正的艺术人。加上老郭当时上进心特别强,特别勤奋,进步特别快。他设计的牌匾、刻的字都别具一格,拿东西往门前一挂,让人眼前一亮,跟别人的就是不一样,当时他还没开门市呢,找他干活的人已经络绎不绝了。

1989年,老郭开始正式支摊——成立了自己的美术社,牌子一挂出去,美术社立刻就火起来了。渐渐地,老郭在当地成了一个名人,慕名而来的可以说是车水马龙。就怪老郭生不逢时,再不就是没有享受到地利之便,要是他也在北京混,说不定也成腕儿了。所以,老郭有点飘飘然了,觉得自己是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了,感觉铁岭这个大城市似乎有点太小,水也太浅,有一种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觉。

老郭说了:“铁岭太小,我离开那儿的时候铁岭还没变市呢,那时候叫铁岭地区,城区的人口可能也就30多万,以煤矿工业为主,没啥发展。(20世纪)90年代那工夫,我一年能赚2万多元钱,但是那时候的2万元能顶现在的20万,那时候我们铁岭的楼房一平方米才几百元钱。”

虽然他是木匠出身的艺术人,毕竟也是艺术人,所以郭庆凯的浪漫思维能力和艺术想象能力还是比较发达的。经过一番考察和思考,他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离开铁岭,到大连发展。这一走,走出了一肚子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