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齐望着台下黑压压的观众,心不禁砰砰地剧烈跳动起来。小齐想起自己足足有5分钟的武术表演心里很发慌。昨天刚刚彩排过,可他还是在中途出现了动作失误。小齐现在心里很没底。
昨晚父亲严厉的教导依然在耳边回响:“不准失败,听见没有,要不然太丢脸了!”
想到这,小齐不由地打了个寒噤。
掌声响起,小齐上场了,然而由于过于紧张,小齐失误了。小齐哭着走回家。
也许小齐的父亲只是想激励小齐而已,但这种言辞太冷酷了。听到大人的这种说法,孩子会得到“可能会失败”的暗示,反而更容易失败。父母要允许孩子失败,孩子才能没有负担,才能轻松地完成任务。
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与成年人相比较为脆弱,尤其是害怕承受失败,一道题解答不出来就会急得抹眼泪。考试考“砸”了,会茶饭不思,甚至想寻短见。这种令人忧虑的现象,除了孩子本身的承受能力差外,还与父母平时缺乏“失败教育”,常对孩子说“不准失败”有关。
人的成长都不可避免要经历失败,然而失败自有失败的价值。运动员在获得世界冠军之前,流下的多是失败的泪水;科学家在获得重大发现与发明的前夜,也饱尝了千百次的失败。为什么单单不许普通的孩子经历失败呢?为了避免失败而不做任何尝试的孩子,是无法真正成长的。孩子本来就是从一次次失败中成长起来的,正由于失败的惨痛体验,才使孩子有机会了解真正的人生。若没有失败的经历,孩子一旦遇到挫折就会轻易被打倒,从此一蹶不振。
从这个角度来说,当孩子自动自发面对新的挑战时,父母即使明知会失败,还是应该让孩子去尝试。有时候,甚至还要故意让孩子尝尝失败的滋味。孩子往往在失败中才能总结经验,重获自信。
富有经验的教练员,在运动员尝试高难度动作的时候,绝不会说“不许失误”、“不准失败”之类的话,而是给予运动员以微笑和鼓励。因为他知道这种时候运动员心理压力很大,应当帮助他消除这种压力。即使动作失败了,富有经验的教练员也会轻松温和地说:“失败了不要紧,下次再来。”
一位哲人曾说:“不必畏惧失败,应该畏惧的是害怕失败而不做任何努力。”因为父母不准失败,为了避免失败,孩子可能什么都不敢做。这样,虽然可以免去失败的打击,但也将会因此失去尝试的意愿,对任何事都抱有无能为力的感觉,形成退缩的性格。
父母应该鼓励孩子多做一些需要努力、需要冒险、需要多次尝试才能做到的事情。有时候,父母即使知道孩子不能成功,也要让孩子做做看。孩子需要失败的磨炼,需要失败的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