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净心”是一种对自我价值的重新认知,同时也是对别人自我价值的重新认知。有些人正是因为缺乏对自己、对别人的价值认知,才会出现心灵、心理的纠结,出现心灵、心理的毒素……从某种程度上说,人能通过正确的价值取向确定和选择,去除错误价值取向带给自己的心毒,就能实现这个层面的“净心”。
如何实现“零极限健康静心”三部曲——净心、境身、境界?我采访了心理学家、国家专家、中医专家和艺术家,他们从身心灵的不同外延和内涵表达了健康静心……
彭江涛(国学专家、心灵导师)
处理生命海量信息,清除信息假定
人要静心首先要学会处理海量的生命信息。因为有些信息是你自己造出来的,不是宇宙给你的。比如有人买了张彩票,还真的中了小额的钱。然后他就出现幻想,觉得买张大彩票也会中大奖。但是他花了很多钱却一次也没中,因此陷入情绪和心理纠结。这是因为误读误想导致的信息纠结,而这种纠结会导致我们人生中出现很多偏差或者走火入魔。比如感觉应该是自己能升处长,但结果是别人当了处长,于是就怨恨领导,怨恨新处长。这就是自己被你内心深处的这种信息的假定操纵了,是你自己的“心”造出来的假定。其实宇宙没有给你这个信息,是你自己给它装饰了、装修了,而后甚至认为自己就是这个信息的主宰。错了,其实它还是它,你还是你。
那么当你开始找到一种方法来规则和清理这些信息的时候,你发现:你不为之所动就是最好的方法。他跟你说了什么,或者你感觉到什么,就在你心里头,你不为之心动的时候,反而觉得好坏对你不重要了。而到那个时候,你反而能接受很多的对你正确的东西,因为你心不动了;你心一动,你就可能臆造很多虚假的信息。
放“空”净心,“有”中修“无”,心生莲花“零极限静心”要归“零”,净心首先“心”要放“空”。但这种“空”的状态是先要存在“有”的状态。那种“空”是相对于你以前的“有”,是一种你可能不知道的“有”的状态,是一种很安静的状态,它还不是纯粹意义上的“空”,只是一种静的状态或者一种超静的状态。那会产生一种“有”。“有”是什么?是“幻”,幻想的“幻”。从“静”中产生了幻想。有幻想的时候,你再把幻想克服掉,你又达到一个新的“净”。前面是安静的“静”,后面的是纯净的“净”。第一个“静”是你通过处理自己过去负面的海量信息安静起来了。但你身体安静了,内心深处的心反而可能浮躁起来,产生了许多“幻”的东西;你把这些“幻”的东西克服掉的时候,内心就进入纯净的“净”了。到了这个“净”的时候,就会滋化出一种东西来,叫“空”。然后内心就会起变化,内心深处有一种纯洁的东西、高尚的东西出来了。所以佛陀说:极乐世界每人都有一朵莲花。这是我们内心深处的莲花开了。我们用我们自己的明珠,放到了我们心里的莲花上。
这个莲花是我们一个舒心的比喻。因为莲花盛开的过程正好是我们静心的一个过程。根在淤泥里,种子在污泥里,社会也在污泥里。我们的生长过程就先要突破那个障碍。莲花有叶子有杆。开放的是一朵花,但这朵花,离不开叶子,也离不开根,同样离不开这个污泥。所以说当你真正活到那个境界的时候,你并没有跟你之前的任何事情进行脱离,它恰恰植根于你以前的污泥,然后从中产生所谓的“静”。
我们所有的智慧和我们所有的信心,恰恰是从我们的烦恼中获得的。因为我们有过了,我们才能产生新的东西;因为我们曾经拥有,才能放下。所以很多错误的说法动不动就“放下”,你“放下”什么?连拥有都没拥有过,你怎么去“放下”?你没有在污泥里,怎么能说出污泥而不染?我们说滚滚红尘正好修。你只有了解红尘是什么,才有可能在里面修为;你连红尘都没找到,你怎么去修?所以第一步是要净心,尽可能排空不洁净的东西。比如我前面说的假信息和虚幻的念头,只要这些东西逐渐排“净”以后,才会出现第二个“静”。因为只有你心里干净的时候,才会出现正信息。你清净了,你的信息就会转变为能量;你的内心就仿佛会出现一种光的感觉,可以把黑暗的东西照亮;你会跟那种光相吻合,会进入到光影里头,进入到光的世界里;然后又会跟宇宙的光相吻合。这个时候,如果我们就把宇宙比喻成一束光的话,你就进入到宇宙的一束光中去了。这个境界下你就产生了心净的“净”。而这个“净”产生以后,你在光里就发现你不再有“我”的存在了。“我”和这个光融为一体了。宇宙不再是宇宙,我不再是我了;我是宇宙,宇宙是我了;宇宙和我不再分割了。
有些心理学家提供了一些静心的方法,比如让光照进心中之类的,这是在一种“静”的基础上,给你提供了“静”的方法。但它还不是我说的那个“静”。用了“静”的方法以后,你一定有个“排”的过程,把好的坏的都抛掉。那些方法使你感觉某种状态很舒服。这些方法当然对静心也是有好处的。但同时我们要清楚,当你有舒服和不舒服感觉的时候,那么你还没有进入到“净”的状态。“净”,就不存在舒服和不舒服。这个存在只是存在而已。比如练功可以使我们感受到“静”的状态,但是不能产生干净的“净”的状态。这个干净的“净”和安静的“静”的区别点是什么呢?就是你要摒弃前面的好与坏,摒弃你的好信息和坏信息,摒弃你的妄想。
“观”与“立”,觉知“静”与“净”
“零极限静心”要归“零”,意味着你可以感悟到人生。而这种状态我们用一个字,叫“观”。这个“观”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去“观”自己,“观”人生,而是观察。一个是外一个是内。但这个内观的“观”又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我去看”,而是“立”,竖立的“立”,立在上面。这个“观”是不可分的。我们假设把一件事情做了个比较,这叫好,这叫坏,那么内观过程中你还是叫做好和坏,“观”好和“观”坏。那么我真正意义上说的“立”的状态是,好坏已经通了,没有好坏之分了。
安静是一种祥和状态。静的状态下你可以捕捉到很多东西,比如心灵上好的不好的东西。当你把好的坏的,比如正信息与负信息也抛弃掉的时候,你就到下一个“净”点,你就会有新的感觉。这个“净”就是纯净的净。而这个“净”不再起任何波澜,好也罢坏也罢。
如果要我们给静心下个定义的话,我们一定要让自己的心有一种状态。什么状态呢?就是洁净状态。因为我们不进入那个洁净状态,我们内心深处就会天天被烦恼的事纠结。怎么办呢?我们就用干净的方法,天天去洗。洗什么呢?洗我们的心灵。怎么洗呢?很简单,就是要一个状态。什么状态呢?第一个就是道德状态。我们搞静心,没有道德长久不了;一个人没有道德支撑也走不远。现在我们去看,有钱、有势、有道德,哪个更重要呢?可能很多人会去选择钱和势,但我认为道德最重要。为什么?这是你自己的东西,它不会远离你;权和钱都会远离你,道德不会,一旦拥有,就长期拥有。你的道德不会抛弃你,而会抛弃你的金钱和权力。德是我们的本,所以要固本。我们中医讲究固本,如果我们连本都没固好,怎么健康呢?所以我们希望通过静心文化,先把我们内因引起的病因去掉。这种病因是什么呢?就是佛家说的贪嗔痴慢疑,就是我们内心深处的毒,包括思想的毒,信息的毒……而这个清毒过程最需要的是一个团体,一个环境,一支专业的心灵导师队伍,需要一个静心体系。而排毒过程中,首先需要让人弄清楚的就是:什么是我们最想要的?人为什么活着?人活着快乐吗?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这就是我们说的命运密码。
李果(笔迹心理学专家、资深心理研究者)
“净心”,给价值系统打分
其实“净心”是一种对自我价值的重新认知,同时也是对别人自我价值的重新认知。有些人正是因为缺乏对自己、对别人的价值认知,才会出现心灵、心理的纠结,出现心灵、心理的毒素。一个人首先应该是个生理人,然后是社会人,作为社会人他还有一个由心理成熟度形成的人格。所以掌握自我价值的测评能力,就可以去除很多纠结。从某种程度上说,人能通过正确的价值取向确定和选择,去除错误价值取向带给自己的心毒,就能实现这个层面的“净心”。
举个例子,有个女士,谈了好多朋友都没成功。后来认识了医学院的一个男士,但相处一段时间,觉得进不了退不了,心里挺纠结。我跟她说:“你为什么不给他打打分呢?”首先给他的社会属性打分:他在社会创造财富的能力,他的社会价值感,他的社会地位,过五十分咱就算及格;如果不到五十分,那这分就算没了。第二生理上能不能履行一个丈夫的职能。你要的是一个丈夫而并不光是一个朋友,对吗?生理上你能打多少分?如果也不到五十分,那这也就完了。第三从心理上,他能让你感觉很舒服吗?还是很痛苦?三个方面你打完分自己就知道结果了!人基本就这三个纬度和标准,搞清这三个标准,一个人的基本情况也都可以判断出来了。而这个女士的困惑是自己的价值观出现了一些问题。她一方面需要这个人,因为这个人可能满足了她某个历史阶段的一些潜意识,而这个人正好符合她的这种认知状况;但是这个人恰好又扮演不了她想要的那个人。比如作为夫妻也好,比如她喜欢的某一种状态也好,他扮演不了这个角色。于是她就纠结在里头了。那怎么能解套呢?就打分呗。这种分只能自己打,别人代替不了。鞋穿在自己脚上舒服不舒服只有自己知道。如果这三种分都很低的话,这种关系的成功概率能有多高?如果对方扮演不了你要他扮演的角色,即便勉强结合,多年以后必定纠结成心理疾病。所以后来女士和他分手了。决定做出以后,也就实现就这种纠结的“净心”了。所以“净心”是可以通过一些方法实现的。
认识“潜意识”,实现有效“净心”
从中医的角度讲,身心是一体,生理和心理同等重要。一个人五脏六腑配比和谐了,他的心理状况就会得到改善。如果不谈生理单独去谈心理的话,怎么能“净心”?
中医把心灵叫精气神嘛。我们说这个人灵气,首先说的就是气上的。它又分很多层面。精和气也是不一样的。练精化气,练气还神,练神还虚,这是一套修炼方法。在心理和心灵里,“理”更多讲的是心理学的社会属性这块,心灵那就涉及除了社会属性的人的意识。意识是心理的,而心灵的叫潜意识。心灵的范畴会更大。我们说精气神,“气”你是看不到的,“潜意识”你也看不到,但是“意识”你可以反映出来。事实上,你也可以反映“潜意识”,也可以反映“意识”;但是“意识”可以表达,“潜意识”是不好表达的,它是一种下意识的反应,是你综合的一种反应。也就是说,心灵包括的是“意识”和“潜意识”,甚至还有更多的精气神以外的我们看不到的东西,包括你遗传基因里的生命信息,它会在心灵的层面上。比如说这人有灵气,说他心灵手巧,反映的就是一种综合体。
“净心”,首先要分两块:意识和潜意识。如果把一个人的意识和潜意识当成一个冰山的话,冰山露出的那部分就是“意识”,只占了12%;而埋在水底下那部分88%的冰山就是“潜意识”。所以说我们潜意识有无穷大的力量,是可以杀人的,只是你没有把这个野兽放出来。
所以我们讲“净心”,“净”的是“潜意识”还是“意识”呢?实际上乱的是“潜意识”并不是“意识”,“意识”是被“潜意识”给搞乱了。“意识”也有很乱的时候,改变“意识”只是改变一部分;真正能迅速改变的是“潜意识”,改变“潜意识”的认知状态,通过意识和潜意识之间的这种滤网,然后意识迅速地进入潜意识,让它中间形成一个沟通,形成一个通道,修复我们曾经错误的认识,错误的认知情绪。这也进入认知心理学的范畴了。这种情绪修复好了的话,它的能量是无限的,就可以产生很大的社会价值。
因此“净心”应该包括“意识”和“潜意识”,你真正要打开的是“潜意识”的宝盒,才能“净心”,因为它是88%,你就算“意识”全改变了也不过是12%,88%不改变,问题依然会源源不断。改变88%的潜意识的方法其实有很多种。催眠就是其中的一种方法。自我催眠,自我意识的认知的这种催眠。
我们的“潜意识”是怎么形成的呢?心理学的知情意,感知觉,然后意识,情绪,它一级级递进的。刚出生时我们没有太多的意识,也没有太多的这种情感,我们的情感也不够丰富,我们只有感觉和知觉。我们感觉到冷的时候会哭,感觉饿也会哭,感觉到被拥抱的时候就会高兴,妈妈冷落就会感觉到孤独,被狗咬的时候就会感觉到害怕。我们生活的环境给你创造了很多刺激,然后你的感觉知觉综合在一起变成了人的潜意识的一部分。然后我们孩提时和父母形成的关系,又变成了一种未来对配偶的追求关系;有的人因为和父母的关系没有在一开始得到满足,他就用一生时间追寻伴侣的陪伴,去寻找他要找的那种缺失。但实际上是找不到的。所有的婚姻倒回头来的都是因为原生态家庭的不满足和缺失,造成了现在的婚姻不好。原生态家庭给你的关爱和你需要的不成正比。最重要的是三岁之前。我们父母的父母也有他们的问题。我们这个民族是带着这种深刻的心理学问题来的。
意识和潜意识它们之间有一层潜意识“滤网”。对这个“滤网”我们举一个形象的例子来比喻:你曾经被狗咬伤过,这个痛苦的记忆会在意识和潜意识的“滤网”里边有一个负数,负数多了的时候你见着狗就跑,根本就不去考虑。再比如有人见着虫子就跑,其实就是虫子在小时候吓了他一跳,形成了一种“潜意识”的负面的东西。“潜意识”有两个机制:一个是逃跑机制,一个是战斗机制;我们要不然就跑,要不然就战斗。婚姻也是这样的,要不然就坚持,要不然就分手,不会老在中间彷徨。我们脑子里有负数的东西就会形成一个判断,这个判断是不由意识来判断的,而是会形成一个条件反射。
我们的“潜意识”是怎么去运作的呢?比如我们看见糖我们就会觉得好吃,就会去拿,这是正常意识,听到好听的话,我们就会笑。但如果在糖里面我们给你下了药,你吃了又拉又吐的,那下次你再拿糖的时候你的意识已经修复了,你以后见着糖就躲。就像有的人我们见着就跑,不爱理,因为以前被这种人伤害过,然后在这里面就不断地产生了潜意识的结论,这种结论就是潜意识发出指令了:逃跑!那他就会利用各种各样的理由逃离这个现场。就包括我们做生意也一样,我们所有的生意做不好赖不得别人,全是潜意识里给了很多负面信息:“我一定是最后失败的,被伤害的人。”不管你多成功,潜意识里面经常还是这样的信息:“我不够出色。”因为他妈妈老说他不好,要求他不断地去超越,所以他就要不断地挑战自己。
潜意识里面的东西和你的社会形象、社会公认度没有什么关系。比如我跟说:你一定跟这人分不了手。我使劲说,然后周围第二个人、第三个人、第四个人在不停止跟你说的时候,你就会进入潜意识,然后你的潜意识就控制你的情绪,控制你的判断了,反过头来就形成了一个“滤网”,然后这个“滤网”就不工作了,最后就说:“算了,我不分手了。”在这里面就出现了一个个逃跑机制,就是:“结论是你们给我的,我已经接受结论了。”为什么电视里那些广告不断地出现的时候,我们就会去购买那些东西?厂商把广告都刷到了农村的墙上。这铺天盖地的广告是为什么?就是为了进入人的“潜意识”。它让我们的“意识”不工作了,直接就是逃跑机制:我不用想了,我只接受就好了。我吃了这个保健品以后我身体就会好了……它是意识一条链的状态,“意识”已经不工作了。保健品的所有模式都是从你的“潜意识”开始渗透的。
所以我们的静心系统就是要让我们的“潜意识”接受我们是一个正常的人,是一个安静的人,是一个不给社会不良信息干扰的人。所以才要静心。你之所以“乱”是因为你的“潜意识”认为这些东西不对,但是你的“意识”又不得不去妥协,然后在“意识”和“潜意识”之间产生了矛盾,然后才“乱”。如果一个人就喜欢天天大鱼大肉,每天都去应酬,他不会有心理问题,也不觉得乱,因为他的“意识”和“潜意识”是一样的,他喜欢这种生活嘛!如果他是农村来的或者是一个经济条件不够好的学生,可是又想享受小资的生活,但是他工作特别忙,那就会产生一个对峙。一方面是所有的东西都围着这个时代的大格局团团转,另一方面工作生活已经超越了人能承受的生理极限。于是压力和负面的情绪无法释放,人的整个节奏就被打乱了,他就会出现心理、生理上的扭曲,在这种扭曲状态形成了一个价值。于是调整价值的这种产业链就出现了,比如说“净心”,它实际上在减缓人的扭曲状态。我们所能做的通常就是减缓,很难改变;改变需要靠自己。而只有本人的“意识”和“潜意识”统一,他才可能会改变。人在多大的压力下其实都能生存,只是“潜意识”没有告诉他能接受多大的承压能力。还有他的生理的极限,如果调整不过来就会形成一种捕青蛙效应,不断地恶性循环。在这里我认为“净心”应该包括两个层面,更重要的那个层面是心理学上对“意识”和“潜意识”的开发,才能做到全方位的“静心”。而不是简单的就是说打坐什么能解决的,得有真正的技术系统。
架起“意识”和“潜意识”的桥梁
比如情绪型的人如果不先把他的心给“净”了,他可能也很难进入下一步的“静身”。比如情绪型的人是身心分离的。就是我们说的交感和副交感神经,一个管运动,一个管意志。情绪型的人如果他的运动神经系统很发达,他可以长时间地去运动;同时他的思维神经系统也很发达,会不断地去思考,可以让他忍受各种各样的痛苦,让他的思维意识来控制他整个人体,可以不吃不喝地不断地去运动。当他的身体上走到极限的时候无法发出一个信号来,说我困了我一定要合眼。也就是说,他即使困了也感觉不到,他是很容易被伤害的。这类人就是被“潜意识”控制了“意识”。他的“潜意识”和“意识”之间没有沟通。也可以说他的信息通道之间,被一个非常厚的墙挡住了,所以已经很冷了,但是他的反应还不够冷;他已经穿得很少了,但是大脑没有得到一个信息说很冷了需要穿衣服了。他大脑收到的信息是还能忍受,于是他继续走,但实际上环境已经是很恶劣了。他这个脑神经反应的就像我们说这个机器反应慢,他就是一个缓慢的反应过程,是很危险的,他的透支程度和他对环境的调节能力都很有问题。
这种人就应该制定严格的时间表,到点就该休息,到点就该吃饭,因为他自己不知道。就像我们说一个人自闭一样,生活在自己的氛围里,他没有感知度,感觉、知觉不明显。他的意识层面很强,但他表达意识通道的感知觉不知道什么时候被阻碍住了,神经系统之间沟通不了。
有效使用“净心”技术
“净心”的技术方法,比如催眠,再比如音乐疗法就是一个很好的静心方法。音乐最容易让人进入“潜意识”。但过后我们就需要专业的心灵导师和心理师去引导他,这些导师必须经过专业训练。
刘杰(资深中医师、副主任医师、资深身心灵研究者)
“净心”:寻找自然呈现的心
比如讲“净心”,干净的“净”,不是没有人提出来,但是普遍来说大家还是习惯于用安静的静,那个“静心”,两者相比差别是非常大的。干净的净这个“净心”,就涉及“心”是干净的还是不干净的?不干净的时候是怎么样的,干净的时候又是怎么样的?判断的标准是什么?判断的标准涉及对“心”的认识。对“心”的认识除了从生理角度讲心脏以外,还有一个“心”该怎么去理解?因为这个“心”会涉及头脑中的思想、思维、意识、情感等,可能从传统文化角度看,“心”的内涵会更丰富。要去看这个“心”本来的状态是什么样的,以这个为标准来看是“净”还是“不净”。所以传统文化讲到修心啊,关心啊,都不是单纯的概念,而是一步一步是有阶梯的,不管是儒家、道家、佛家都是有严格的阶梯的。所以“净心”的标准也很重要。那么这个“净”从实践的角度来说,我们不去用社会上那些思维意识去干扰它,它自然呈现的、逐渐呈现的那个就该是干净的“净”,这个就需要一个过程。
比如一对夫妻关系,每一个人都是一层一层的,好像油画一样。一个好的油画就是一层一层地涂上去的。人也是这样,当别人看到你这个自我的时候,已经涂了很多层了;而你看到对方的时候也已经涂了很多层了。那你是用你的哪一层去和对方的哪一层去接触?不同的层之间必然有矛盾,有障碍,也有认同,也有争执。但是你最原本的那个画板是没有分别的,相融无碍的。就像水倒进水里面一样。那个画板就是原始画板,是你们还没有作画时候的画板。所以作为夫妻关系来说,你能否用你最深层的内在跟对方的深层内在去交流,去沟通?如果两个人都能在原始画板层面沟通的话,那是相融无碍的。但是这一点很难,因为你越推到那个原始的东西,“自我”越剥离、越消失,“自我”一旦被剥离就会引起恐惧和不安,它以为它就要完了。其实你剥离到最终你仍然是存在的;或者即使你不存在,你也没有忧虑。这就是回到原来的“净”嘛!
也就是说“净心”就是要回到本来,回到天然,回到自然。在人际关系中,邻居关系也好,夫妻关系也好,其实都要努力看到自己和对方那个本然的东西,把“自我”的东西一个个拨开,放下多余不好的东西,放下的越多,你“净心”的程度就越高。
“净心”:去感知事物本然,摆脱对思维的依赖
因为思维的本质需要有主体有客体,需要逻辑,要有起点有终点,有中间过程,但是从“心”的层面来说,可能起点就是终点。
比如说你看到一棵树,那么你这个人是一个主体,这棵树是个客体。你看到树的时候你想:哦,这是一棵树。这里你有一个意识,有一个思维,那么这些过程其实离那个心就有距离了。所谓“心”,它本来的状态是一个直接映照的过程,中间没有分别,没有哪种思维,这个就看对“净心”如何从不同层面来说了,从不同的传统文化路线会发现都有类似的表达。只要你纠缠在逻辑上,纠缠在语言的表达上,都会阻碍干净的净这个“净心”。而当你放弃语言的时候,会发现信息的传输、表达、显示不一定需要语言,所谓心领神会嘛!
举一个更简单的例子。假如说一对青年男女第一次见面彼此很喜欢,但是当时在彼此的心里面不一定会出现“我喜欢你”或者“他喜欢我”的文字和文本,也就是说信息的表达不一定需要文本格式,就是一种感觉;而这种感觉会在不同层面,有时会是很深的一种感觉,可以直接击中他内在的东西,引起内在的一种震动。所谓一见钟情就是这样的。
其实人有些时候判断事物是有直觉的,凭直觉他可能已经得出结论了,不需要再去导入中间的逻辑关系。但是我们已经习惯于依赖思维了,没有思维我们就觉得没有安全感了,这就是所谓的理性。自然界万事万物各种现象之间有一种本来的联系,所以我觉得“净心”就是你能抛弃个人过去的经验,尤其是成见,去直接感受这种本来的内在的联系。
“净”和“染”
就好比我们前面说到的“污染”。为什么“净心”?因为你“净”之前就有一个“染”,污染的“染”。什么来“染”了你的心?是你带着过去经验、过去成见的意识和你的固有思维,或者说社会强加给你的一些东西。平常讲到“净心”,咱们总是需要某种方法、某个大师、某个学派、某个理论。其实凡是语言能表达的东西,都是意识层面的东西,这些东西相对于心灵层面来说,可能都是“污染”。如果没有这些东西你就是“无染”的,“无染”本身就是“净”的。当然人是一切关系的总和,是天地的产物,又是社会关系的产物。这种关系有本来存在的,也有人为的链接;那么当你用人为的链接来看待事物、处理事物的时候,就有很多所谓的“染”;那你自然存在的那个东西就是“净”。“染”和“净”就看你怎么去判断。
那为什么会出现“染”呢?因为“染”是需求和欲望的产物。而需求和欲望是自然存在的价值,所以这个“染”从社会角度来说也有它存在的价值。不是说要让我们所有的人都一尘不染,这是不现实的,也是没有必要的。很多人有他的内在需求和未来满足需求产生的一种驱动力,不去做他内心会有种不安的东西。所以,有人趋向于“染”,有人趋向于“净”;趋向于“染”的那你就让他去“染”吧,趋向于“净”的那你帮助他去“净”,各得其所。
而“染”也分成两种:一种“染”是适用于在这个社会的个体和谐和他人和谐,这种不妨碍别人的“染”是可以允许存在的;但如果因为个人的“染”,导致心理毒素,比如欲望和纠结,以至于影响了人际和谐、家庭和谐,这种“染”恐怕需要去“净”一下了。
“净”可以有两个参照物:一种“净”是本源的趋向;另一种“净”是以顺应社会为参照,以和谐为参照。比如电脑是裸机完全没有操作系统是一种“净”,装了操作系统只要系统间和谐存在也是一种“净”,不和谐了就要杀毒了。也就是说,从A点到B点,有些“染”可能还是动力,但是一过B点它就是“染”,就是“恶”了。
所以“净”和“染”的尺度应该以个人秩序与社会秩序、周边人际关系和谐为前提,在一定“度”的情况下允许有一定的“染”。水至清则无鱼嘛!
“觉察”就是“净心”
为什么说“觉察”就是“净心”呢?比如说这个人胸闷心慌,有可能是心脏这个层面出问题了,有可能是他生了点气,也有可能是工作压力感引起的心慌。那么你把他还原到本来的那个状态,也就是“净心”状态,让他自己本身能够认识到他不舒服的根本来源是什么,这就是“净心”。兰峰(资深心灵禅修专家)
“净”也需要“静”
人要“静”啊……“静”下去,才能把握一个整体。“静”靠什么?“静”到一定程度,就脱离了“实相”。要放下我们自己,当把整个的你的一切,眼耳鼻舌身意都放下的时候,你才会体会到“空”,“静”就是空。但这个时候的“静”和前面的“静”不一样。前面的“静”是波澜不要起,不准想不准看,这种静是傻静,是死静,是没有用的,眼睛一睁开又不“静”了。在深圳“静”完心一回到北京就没有用了,一定要“静”到空相出来了,这种“空相”一出来,它跟你的眼耳鼻舌身意没有关系。但它能看着你的眼耳鼻舌身意的运动和变化,然后客观地知道你在做什么,在想什么?你的脚往哪里迈?你的右手在做什么?耳朵在听什么?心又在想什么?你作为身体的主人都不能把握自己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经常顾此失彼,看到前面看不到后面。有一句话“顾头不顾腚”就是描绘人的这种不能面面俱到的情况。面面俱到不是靠我们“小我”的心,而是要找到“纲举目张”的东西。你身体里有一个“心”是和所有的东西连在一起的,这个“心”就叫本然,也可以叫“本我”。它不是想象出来的,你可以把它找到。你的心“静”到那个层面的时候,无论哪个地方发生反应,你都会知道,而不再是乱的。而不是说我的心停留在脚的时候,背就没有感觉了;停到背的时候,耳朵痒就没有知觉了……
从“静心”进入“圆融”
有的事业狂由于没有“静”心,在人际关系中,尤其在夫妻关系中就是处在一个不圆通的状态。他专注于脚的时候,手可能就被虐待了,因为他不够深,他如果深了就不会这么硬,他非常执著于他的脚。本来妻子是一个更宝贝的位置,至少在手掌心。但他为了把脚搞好,就把手掌扔到外面去了;他觉得他搞手掌的话,脚就没办法了。于是就形成一种排斥。他要脚的话就要对老婆保持一种距离。我不能对你太有感情,因为我干不好事情,干事情是我第一位的。这是他的能力限制了他。如果你让他有一种面面俱到的能力,他就会丧失创造发明的能力。到那个时候你就会发现他是对老婆好了,但是平庸了许多。如果他能进一步让心更静,进入到一个本能的、圆融的心,事情就会好很多。拿树根和树干作比喻,柳树干和松树干是没有关系的,但是它们的树根有点关系。因为树根可能都用着同样的地下水,用同样的土壤。它们用这个共同的土壤发生了共同的联系。在树干的层面,你们家是你们家,我们家是我们家,但再往下伸一点进入树根,进入“圆融”了,很多东西都会发生改变了。事业狂通常在树干层面,但他如何能进入树要的本能的圆融,他可以这边专注创造发明,那边看着电视,就能一心多用了,不矛盾了,人际问题也缓解了。有“圆融”就能为自己创造静心的环境。吴云艳(零极限健康静心系统创始人、作家)
做心灵的“盗火者”
与其说我们是静心思想的传播者,不如说我们是心灵的“盗火者”。我们在别人已经准备好的油灯上帮他们把火点亮,你点亮自己的灯而已,而不是我把我的灯给你。我们不是传播人,我们是借火人。
净心首先从修身开始。身体是我们心灵的载体,也是我们唯一的载体。我们如果不把身体里的道德树立和规范起来,如何去静心?先“立”才能“破”。如果道德都没有“立”起来的话,你给他一切的方法都“立”不住的,因为心里没有承载的东西。“立”在哪里?“立”在理的基础上。社会需要一种次序,如果连秩序都没有,社会将不复存在。其实道理我们每个人都懂,只不过需要一种重复,需要经常的自我提醒。人与人之间需要正向的交流,我们的社会需要正向沟通。
静心源自“自我”的需求
静心首先需要人自己有需求,如果他没有需求的时候,我们跟他谈净心、静身就如同对牛弹琴。对牛弹琴不是牛的问题,是弹琴人的问题。牛本身不听琴,是弹琴人给牛弹琴,是你弹琴人犯的错误,跟牛没有关系。所以对牛弹琴不是在骂牛而是在骂弹琴的人。
在静心的需求上我们永远是被动的,我们需要等待别人来找我们静心。我们主动的方法是我们有告知的义务:你需要静心。但是做不做是他的事情,不能去强迫。
净心的前提是“觉知”
人作为一种的生命,他们本身就具有不可知的自然力,通过静心,人可以开发出的一种“觉”的自然力。“悟”是可以通过学习实现的。这种“觉知”能力开发出来以后,就相当于你自己出现了第三只眼睛。这只眼睛能够洞察到很多你在自然力没有打开时候的东西。这种觉知力可能会在某一天不经意间就出现了。出现以后就会出现人格分裂,这种人格分裂是一种觉察力的分裂,就相当于说一个行走在现实中的我和一个观察、觉知中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