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我心中的校园文化
14684600000010

第10章 历久弥新的校歌

刘灿辉,云南大学丽江旅游文化学院2004级旅游管理5班本科生。

在暖冬的春城里,在云南大学洋浦校区里举行纪念“一二·九”运动70周年的大会上,云大学子们又一次激昂地唱起了老校长熊庆来先生作词的《国立云南大学校歌》,借此来纪念在民主革命时期牺牲的革命烈士和民主进步人士。云南大学是一所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学校。在民主革命时期里,云大的学生们都是一直站在时代和革命的前列,不吝惜自己的青春和热血,以至烈士之多在全国各高校中仅次于北大,让我觉得继承这优秀文化是一种自己的责任,发扬光大这优秀文化是一种终身的追求。

1938年,校长熊庆来先生出于对云大青年学子的勉励与期望,创作了《国立云南大学校歌》,以此表达了他希望云大人学有所成,为人民作贡献,发扬中华民族的文明于永远的教育思想。歌词是:

太华巍巍,拔海千寻;

滇池淼淼,万山为襟。

卓哉吾校,其与同高深。

北极低悬赤道近,节候宜物复宜人。

四时读书好,

探究境界更无垠。

努力求新,以作我民。

努力求真,文明允臻。

校歌的前三句不但是云大和昆明地理位置的真实描述,也是云大气魄的彰显。而校歌中,“北极低悬赤道近”,进一步描述了昆明的地理气候特征,也显示了老校长的学力深厚。云南地处低纬度高原,北回归线横贯全省的南部,因此说“赤道近”。而“北极低悬”四字则进一步从天象上表明了云南的低纬高原特征。正是这种低纬度的地貌,造就了云南气候兼具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中温带和高原气候区等7种气候类型特征,有利于多种作物生长,这就是“节候宜物复宜人”之意。在这四季如春的地方读书学习,当然是其乐无穷。

“探究境界更无垠”,读书学习不仅仅是在宜人环境里的一种享受,它更是一个求索、实践、创新的艰苦过程。这三者是一个紧密相关的链接。“求索”是基础,“创新”是最终目标,“实践”则是中间环节。没有创新的学习是没有意义的。这已经体现在云大学生行为规范里,想要达到这个境界,就需要有一种精神,这就是“会泽百家,至公天下”的云大精神。知识分子有了“有容乃大,汇纳百川”的胸襟和气魄,去遵循“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方针,科学才会昌盛发展。如果知识分子没有“大公无私”和“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境界,则知识分子只能称为“识字分子”,如果人人都具备“至公天下”的精神,我们民族又何愁不能重振雄风,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进一步说,科学昌盛发展,就会到达“文明允臻”的境地。要民族振兴,首先就要求作为民族精英的知识分子做到“以作我民”。“以作我民”是表示要做人民的表率,反过来,也要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来规范自己的行为。这八个字是熊庆来校长在校歌中提出的,也可以看做是早期的云大精神,而这八个字又与我们今天云大精神“会泽百家,至公天下”是一脉相承,相得益彰的。

熊老先生在云大当了12年的校长。经过12年的苦心经营,他的愿望真的实现了,原先不入流的简陋大学已发展成五个学院、十八个系、三个专修科等学科齐全、颇具规模的综合大学。云南大学也由省立改为国立,并且被英国《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列为当时中国15所著名高校之一。他的“小清华”梦想基本上实现了。在这12年里,对国家来说正是华北陆沉,中原动荡,三吴烽火,九夏蜩螗,举目神州疮痍满地的时候,熊校长是过着粗茶淡饭、入不敷出的艰难时光。大批学者,如闻一多、华罗庚、费孝通等是在日机轰炸、物价飞涨的环境里,过着艰辛的生活。但是风雨如晦、鸡鸣不已,就是在这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云大发展了、成熟了,迎来它辉煌的时代。这靠什么?也许可以用校歌的最后两句来概括:“文明允臻,以作我民”。

在云南大学光辉的办学历史上,云大学子们传唱着云大校歌这韵雅之音,其间曾涌现过一代又一代在科学上卓有成就的学者,也曾涌现过许许多多为人民利益而捐躯的英烈。希望在新世纪我们这些莘莘学子能通过自己的校歌来体会到老校长熊庆来先生在歌词中所寄予云大人的愿望,继续着“东陆代有英才出”的辉煌!

“点评”

校歌是一所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的作者通过对云南大学校歌的诠释,来解释云南大学的精神,并通过云大精神和云大所取得的辉煌两者之间关系的分析,说明了一所学校文化的主要地位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