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我心中的校园文化
14684600000012

第12章 落寞的故居

刘永存,云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2004届硕士研究生。

来云大两年了,到过三次熊庆来—李广田故居,今晚是第三次。看完厚厚几大本云大校史,心中竟隐隐有一种压抑不住的冲动:一定要重新感受一下这两位曾经开创云大历史上“两个黄金时代”的老校长,故居显然是最好的选择。就这样,一个人拾起心中久违的记忆,怀揣一颗敬仰之心,傻傻地坐在了故居前面的阶梯上,思绪万千。

对于熊庆来和李广田,我并不陌生。一个是著名的数学家,不但自己学问做得好,而且还慧眼识珠培育了华罗庚、陈省身、张广厚等名家,一时传为佳话,于童年的故事中我早已耳熟能详;另一位是著名诗人,那篇《花潮》,读小学的时候就烂熟于胸,其中的“春光似海,盛世如花”更是让酷爱文学的我感叹不已,还曾萌发做一位诗人的梦想。于是装了这些故事和梦想在人生的路上痴痴地期待着、憧憬着。直到那一天我走进云大,走进这座小楼,儿时心中梦幻般的美景便在刹那间真实起来。

读研的第一天,院里组织我们几个新来的研究生参观学校,感受云大厚重的文化底蕴,识读历史留给云大的精粹。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走进了这座只有308平方米的砖木结构的两层小楼。给我们讲解的老师生怕漏掉了自己认为最重要的东西,而达不到他所预想的教育效果,不厌其烦地在那儿絮絮叨叨。我呢,早已按捺不住心中的向往,眼睛不由自主地在屋子里搜索脑子里曾经设想的各种东西,为儿时那份美丽的向往和憧憬作一个印证。找到了,找到了,一张张图片,一件件藏品,分明是在向我们诉说着数学家和诗人往日的研究与生活,心中的各种期待在那一刻得以释然。时至今日,回忆起那短短十来分钟,自己激动不已,但更多的却又是遗憾——除了为自己以往的各种猜想找到了一份着落,惊讶于数学家何以能做出如此骄人的业绩和诗人何以能写出如此优美的诗句之外,自己并无其他的感动抑或是另外的期待。就这样草草地结束了我的首次教育之旅,留在心底里是暗暗窃喜,我以为,我可以向以前的朋友炫耀一下了:我到底还是真切地看到了我年轻时梦想的源流,真实地感受了年轻时梦想的所指!

后来的日子,我后悔了。

许是专业的缘故吧,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常常要接触到大学,常常要谈论起大学校长和大学文化。在某次课上,我们的专业课老师在讲述中国大学校长的时候赫然提到了熊庆来和李广田的名字!不能再错过了,我匆匆从图书馆找来张维老师写的两本传记——《熊庆来传》和《李广田传》,一口气读完,心中的感慨无以言表。那一刻,我才明白,原来这位数学家做校长也可以做得这么漂亮和潇洒,这位诗人做校长也可以做得如此浪漫与通达,尽管他们都曾历尽艰辛和磨难!

说来也怪,以后的日子,数学家和诗人的风貌竟渐渐在脑中褪去,脑海里又多了另一份猜想与揣度——身为校长的他们又是什么样子呢?于是心中多了一份期盼,何时能再进那间小屋,于细微处感受一下当年校长们奋斗的身影?如果有的话,我发誓不会再错过,一定要用最诚的心去体验、用最真的情去想象。但机会终究还是没有来,我也一直没有能再进到那间小楼。其间,也曾多次路过这儿,但也只是稍作停留,远远凝视一会儿:小楼本已地处偏僻,在树木的掩映下,更不起眼,因此,平时到的人更是不多,多少显得有点儿肃静,甚至还有点儿萧疏。有好几次,在远远观望之余,心中陡地有一种莫名的伤感,为她的被遗忘,至少是被疏忽。

第二次走近小楼是带了一帮孩子过来。院里一位老师的同学在一家小学教书,周末要求带自己教的孩子来参观云大,说是感受一下大学的气息。老师把讲解的任务交给了我,我一阵兴奋。带了孩子们直奔两位校长的故居。站在台阶上,我感觉到一种从来没有过的激动,那些从书上看到的,从老师那儿听到的,在小楼里曾经亲眼见到的,如潮般从口里奔泻而出。可是看看那些孩子,我失望了,有的吃零食,有的早已把眼睛转向了旁边树上的小松鼠。有几个孩子倒也听得入神,可是他的提问立马又让我陷入痛苦之中:“老师,你骗人吧,云大有那么好吗?我父亲说了,要我长大了考到北京去,那儿才有中国最好的大学。”除了无言,我还能说些什么呢?

许久以后,我才明白,其实怪不得那些孩子们的。历史只是烟云,无论曾经有过多么的辉煌与荣耀,铅华洗尽,迎接一切的都是大地黄土。孩子们也许是对的,历史上的千万荣华于他们只是羁绊。他们需要的是创造与开拓,义无反顾!国家、民族、社会莫不如此,学校亦然。孩子们是现实的,他们的眼中只有现在,历史于他们而言已经远去,早已不能代表什么,也早已打动不了他们的心,虽然还是稚嫩的心!

但历史总是需要有人回忆,也需要有人坚守,毕竟在历史的火光中我们常常可以找回自信。孩子们不愿意去找,当然也不应该由他们去找,那么,来吧,就由我们这些成年人去找吧,由我们这些肩负了云大发展使命的人去找。因此,我们首先应当感谢这座小楼,感谢这座小楼后面那些动人的故事,感谢这座小楼曾经伴随云大走过的让人怀念的光辉岁月!

熊庆来治下,云大曾经多次被英国《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列为当时中国15所世界著名大学之一,美国国务院曾将云大指定为中美交流留学生的五所大学之一。想想这些辉煌的成就,哪一个云大人能不为之而振奋呢?而所有的决策就是在这座小楼里,在那盏昏黄油灯底下作出,你能不为之感到兴奋吗?想起这段历史又不免使人伤感。但更为伤感的是,人们更愿意将这些辉煌挂在嘴边,而不愿意再去追溯这间小楼里为了这些辉煌而上演的故事:为了聘得名师,熊先生遍寻天下英才;为了争得经费,这位数学家周旋于政府之间;为了赢得信任,校长面对薪金竟然不取分文。有太多的东西需要云大人重新面对,有太多的财富需要云大人重新去挖掘。但更重要的,希望有更多的人能不时观望这座小楼,去想象一下小楼主人脑海中的风云激荡!

云大的夜是静谧的,今晚亦如此。月光从婆娑的树缝里射下来,柔柔地笼罩着整个小楼,周围显得异样的恬静。旁边不远处的草地上,有成堆的学生在那儿谈天,笑声不时传过来。于他们,小楼里的故事并不是兴趣所在,他们关注的多是出国、考研抑或是情人的生日。小楼在这样的笑声里多少显得有点儿落寞吧。历史如果成为今人的羁绊固不可取,但如被遗忘尤为可悲,我们没有理由如孩子们那样愉快地接受并飞快地遗忘。审视自己我们就会发现,重拾小楼里的一切是多么必要!我不知道人死后是否会有灵魂。假如有,此刻,飘荡在东陆园上空的两位校长的灵魂一定失望不已,他们可曾想过若干年后,那些由他们演绎的动人话剧竟然会被人遗忘,那间承载了他们一辈子心血和心愿的小楼竟在现代社会的躁动中如此落寞!

忽然感觉有些凉意,站起来,猛然看到对面的会泽院里还亮着几盏通明的灯,比那时这间小楼里的灯亮多了吧。看,这样的夜晚还有人在关注着这个大学,在为这个大学思索着,奋斗着,操劳着。也许正在对面远远地望着这座小楼呢,甚或是想着里面的那些故事呢。于是便有了满足般的安慰:在灯火通明的城市里,会泽院里的灯显得多少有些缥缈。但至少还有灯,有灯就会有希望,我坚信!

“点评”

本文通过对校长故居的感受,写出了几代云大人艰苦前行,负重进取的精神,虽没有华丽的辞藻,但却扣人心扉,通过描写,让读者细细品味云大的校园文化与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