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我心中的校园文化
14684600000027

第27章 云大的灵魂:立一等品格、求一等学识、成一等事业

刘灿辉,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2004级旅游管理5班学生。

校训是广大师生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它既是学校办学、治校理念的精神反映,同时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一所学校教风、学风、校风的集中表现,体现着大学文化精神的核心内容。

云南大学在1923年创办之初,创始人唐继尧就制定了四条校训:自尊、致知、正义、力行。要求学生们本着爱国爱乡之心,立志高远、努力学习,成为国家有用之才,负起救国救民的责任。这虽然有那个时代的鲜明特征,但也透露出云大人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冲出云南,成为国家的栋梁。

在熊庆来当校长期间,他提出了以“诚、毅、敏、敦”为校训,表现出老校长始终把“诚实”视为做人、求学和建设文明社会的根本,强调以勤勉来做学问。正是这一股厚重、踏实的校训精神在我们云大人心目中生根发芽,使我们云大人在以后竞争日益激烈的年代里,逐渐培养起一种要干就干好,要学就学精的优良风气来。

“立一等品格、求一等学识、成一等事业”是新时期云南大学的灵魂,这个从明代学者吕坤的《续小儿语》中的“做第一等人、说第一等话、做第一等事、抱第一等识”演化出来的条文,既包含了大家所提的“争一流精神”,也概括古人历来对士子立德、立言、立功三方面的高标准要求,也可以是说明云大在人才培育上的指标和导向。通过这三句话可以说是对云南大学文化精神的提炼,它们不仅言简意赅,而且是对仗工整,朗朗上口,富有美感。云大校训虽不能囊括云南大学文化精神的全部内容,但它是对云大文化精神核心内容的反映,使人们一听到就能立刻对云大文化精神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立一等品格、求一等学识、成一等事业”是我们云大文化的物化。它不像时下一些大学把校训往往作为一种时尚来追求,简单地理解成为一种辞藻的堆砌。这根本就是在玩文字游戏,比如说是把“严谨扎实”、“勇于创新”、“求实”、“朴实”等语句相互换一下位置就形成了他们的校训,这根本就脱离了他们大学的文化背景,脱离了他们大学原有的办学传统,脱离了现实的社会经济文化条件,以至于相比较起来没有什么区别,大同小异。这样的校训起不到它应有的功能和效应。

“立一等品格、求一等学识、成一等事业”彰显出云南大学文化的个性,在学习和科研中,必须要有刻苦扎实,锲而不舍的态度,但更应该是有勤学好问、甘拜人师的品格,这样才能攀登一座座新的科学高峰,成就一等的学识,为国家造就一等的事业出来。虽然云南大学目前无法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全国一流的大学相比,但是不能当“团体冠军”的我们,就不等于可以安于平庸。正是我们秉承自己的大学文化,发挥出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创造了一个个“单项冠军”,造就了某些领域的研究在全国乃至世界处于最前沿的水平。

校训既是对大学文化的反映,同时又对大学的文化建设产生了反作用,即对文化的培育作用。这种培育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

评价作用。云大校训对云大的师生行为规范具有指导意义,它向所有师生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它出现在学校最醒目的地方,使每一个师生都能经常性看到,受其潜移默化的影响,久而久之,慢慢地化为自己的内在价值尺度。以此来衡量自己的行为,并可以及时调整和校正自己的学习行为。

导引作用。云大校训是对历史悠久的云大文化的一种提炼,它能反映云大长久的办学传统和办学发展目标,它能够使我们学子产生一种巨大的感染作用,引导着我们的一言一行,充分实现自我人生价值。

激励作用。虽然咱们的校训并没有过激昂语言,而是给人以一种平实语言的感觉。但正是这种平实的语言,它产生了巨大的号召力、鼓动力,激励着我们要把眼光盯住全国一流、世界一流的目标。

大学乃高等之学府,一所有着近百年历史,具有光荣传统的大学,如何在激烈竞争面前立于不败之地,非要有高起点不可。所谓高,就是要有争创一流,不甘平庸的意识,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襟,造福社会的思想境界,同时又要有脚踏实地的作风,有勉励谦虚的态度。“立一等品格、求一等学识、成一等事业”的高标准决定了云大人不能是停留在不随地吐痰、爱护公物的一般层面上,而是要以培育时代的精英、创造卓越的成就为标准。在新时代继续谱写着“东陆代有英才出”的新篇章。

“点评”

本文以云南大学校训“立一等品格、求一等学识、成一等事业”为切入点,梳理了云南大学校训的历史渊源及来龙去脉。本文认为,校训是广大师生共同遵守的基本的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是一所学校教风、学风和校风的集中体现,是学校的灵魂。本文思路清晰,观点明确,有一定现实意义和启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