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培养会输的孩子
14689700000011

第11章 3、不要干涉孩子的日常生活

结果,好好的语学研修项目就这样因为几个无知而自私的母亲被毁掉了,参加者纷纷指责主办方并要求赔偿。

语学研修不仅仅是学习语言,还可以体会其他国家的文化,实在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离开父母生活,可以培养孩子独立的性格,克服面对新的环境所带来的不安,是一个接触不同环境的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这样的语学研修,父母陪同一起去,这无疑是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家庭环境所流传下来的。由于孩子对母亲的依赖,使得他们难以独自迎接新的事物。因此,这次活动不得不变成了全家人去国外旅游。只有让孩子独自参加,才能使其从所谓妈妈的栅栏中完全解脱出来,使活动成为让孩子在新的环境中培养独立人格、检验优缺点的契机。

“帮助”和“干涉”

“妈妈,快来帮我!”

这是孩子经常会对妈妈说的话。有时即使是并不太难的事情也要向妈妈要求帮忙。大部分的妈妈会欣然地附和孩子的要求,认为帮孩子解决问题是理所当然的。她们帮孩子挑衣服、修饰头发、确认学校的通知、整理书包,等等。

好像我们的妈妈们并不明确“帮助”和“干涉”的区别。妈妈们认为这只是帮忙,但这样的行为却是名副其实的“干涉”。

大约一周岁的时候,孩子就可以独自使用勺子或者试图走路。这是孩子形成自主行为的开始。但是,很多妈妈看到这些却显得十分焦急,要从孩子手中抢走勺子来喂饭,看到孩子摇摇摆摆走路的样子也立即过去扶。

很多父母们剥夺了孩子犯错误的机会,使孩子只能慢慢变得有依赖性。

担心孩子过于依赖的母亲们在责备孩子之前,应该首先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因为依赖性并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后天的环境养成的。

肖恩三岁的时候,有一次从下坡路上滚了下去。

看到这些,我一下子吓呆了,想赶快跑过去扶他,但我的丈夫一下子拉住我说,孩子摔得并不严重,并让我别往他的方向看。

我偷偷瞥过去的瞬间,肖恩正大声地哭喊着朝我们这边望,希望我们能赶快过去。但是我们好像什么也没发生似的,于是,他就立刻自己起来,朝我们走过来。

当然,我毕竟是一个韩国母亲,一听到孩子的哭声,虽然表面上装作什么也没发生,但心里却十分焦急。有时候我也怀疑身为美国人的丈夫所接受的教育方式是不是过于冷淡无情。但不管怎样,重要的是,自那以后,每当肖恩摔倒的时候,总是自己一个人起来。

在英国使馆工作的时候,有一个同事这样说:

“刚到韩国的时候,对于孩子打架父母却站出来为自己的孩子理论很难理解。两个孩子为了争一个玩具打架的时候,父母说服自己的孩子做出让步,这难道不是常识吗?但是韩国的妈妈却要对对方的孩子说:‘你不是有很多玩具吗?就不要要这个了。’然后把玩具拿回来给自己的孩子。”

我们也经常在小区的入口看到家长们为了孩子提高嗓门争吵的场面。孩子因为一点小事吵嘴最后演变成了大人们的吵架,其原因就是母亲们的过度干涉。

父母不要成为审判官

常听人说,孩子是边打架边成长起来的。孩子们的想法往往是感性的,不一定符合道理。他们不能完全表达清楚自己的立场,同样的也不容易接受对方的观点。他们之间的争吵往往过了一会儿就好了。但是,如果大人们插进来,提高了大家的火气,孩子们即使能立刻和好,也会变得很难了。

孩子们吵架或争论的时候,父母不要充当审判官。孩子们自己会分清对错,道歉后又重新成为朋友。这种过程在大人不插手的时候,会变得更加自然。

要想让孩子独立地成长,母亲不能像这样的小事也要干涉。所有的问题,只要孩子们能解决的,大人最好就不要管。不得不介入的时候,也不要把感情放在首位,自己的孩子做错的时候,就要让他向对方道歉。

当然,这一切并不都是非常容易的事。看着孩子把勺子放到嘴边,掉下来的东西比吃进去的更多,又不去抢勺子,只是那样看着,这样做谈何容易啊!看到笑呵呵的跑着摔倒之后开始大哭,却假装没看见在一旁等着,是多么令人心焦的事啊!看着自己的孩子被邻居家的孩子打得鼻青脸肿,却还要看似大方地说“哪个孩子不是打着长大的”又何尝容易?

但是,如果一想到我们的孩子长大以后成为一个有依赖心的、懦弱的人,凡事按照别人要求的去做,不合理的地方也不敢表达自己的见解的话,父母们想必立刻就知道该如何做了。

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

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我们当下就可以实践的有几点。

第一,做一个计划表,列出每天孩子要做的事情。

当然,这个计划表并不是妈妈一方的意见,而应该充分反映孩子的意见。

把计划表贴在显眼的地方,不要去唠叨。每天睡觉前和孩子一起核对计划表,如果孩子完成的话,要给予称赞。

为了给孩子获得称赞的机会,表上的内容少定一些为好。有时候,孩子因为喜欢做的事得到了称赞,他就会有种成就感,这会使他产生想做别的事情的动机。

第二,让孩子对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

比如,应该收拾的东西没有收拾的话,妈妈不要替他收拾,而是就让他这个样子去上学。

如果孩子因为睡懒觉,每天都如此的话,就给孩子准备一个闹钟,让他自己起来。即使迟到了,也不要去管他。

这样孩子就会慢慢懂得,自己做错的事情就要自己承担后果。

第三,给予孩子选择权和决定权。

对此,有必要转变和孩子的说话方式。比如,使用“做什么什么怎么样”而不使用“做什么什么”。

如果提出意见,孩子也无动于衷的话,就尽量给出两种答案供孩子选择。比如,“你是要先做作业后看电视,还是先看电视,后做作业呢?”,而不说“快去做作业”。

由于孩子是自己选择决定的,因此,会努力去做。同样的,买衣服的时候,妈妈也不要按照自己的意志挑选,而是最好给出两三个选择,让孩子自己挑选。

这样凡事都让孩子自己决定,可能一开始会不太熟练,但慢慢地,孩子就可以自己做判断了。而且,会有一种成就感和尊重自己的感觉。

这个时候千万不要忘了的一件事就是,孩子即使判断错误,也不要总是把正确的选择和行为说出来,而是静静地等待,相信孩子有一天会做出正确的选择和行为。

第四,可能的话,尽量不要向孩子唠叨。

因为很多时候,刚开始的话总是没错,说着说着就变成了唠叨。而且孩子的行为多数情况不会令妈妈满意,所以有必要偶尔放任一下孩子。

尤其是当妈妈的性格和孩子的性格相反的时候,就更容易唠叨,但是唠叨毕竟只是唠叨。孩子绝对不会认为这是爱的表现。

给孩子时间和机会

有时放任孩子并不意味着袖手旁观。父母应带着关心等待着,给予孩子自己做的时间和机会。

我们的孩子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应该意识到,无论是多小的孩子,跌倒后也能一个人重新爬起来。

像这样,不断地诱导孩子自己处理事情,那么孩子的行为半径就会像橡皮筋一样伸长。相反,如果父母剥夺了孩子的机会,孩子就会一直驻足不前。

本节提要

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

第一,做一个计划表,列出每天孩子要做的事情。

当然,这个计划表并不是妈妈一方的意见,而应该充分反映孩子的意见。

有时候,孩子因为喜欢做的事得到了称赞,他就会有种成就感,这会使他产生想做别的事情的动机。

第二,让孩子对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

比如,应该收拾的东西没有收拾的话,妈妈不要替他收拾,而是就让他这个样子去上学。

第三,给予孩子选择权和决定权。

对此,有必要转变和孩子的说话方式。比如,使用“做什么什么怎么样”而不使用“做什么什么”。

第四,可能的话,尽量不要向孩子唠叨。

因为很多时候,刚开始的话总是没错,说着说着就变成了唠叨。而且孩子的行为多数情况不会令妈妈满意,所以有必要偶尔放任一下孩子。

“妈妈,又要去洗衣服吗?”

就要开始学说话的肖恩3岁的时候,每天看到我去上班,都要这么问。看着语言能力一天天增强的儿子,我常常感到十分得意,因此,对他问我是不是洗了很多衣服不当回事,有时就会拍着他的小屁股半开玩笑地回答今天洗了很多衣服。

但是,那一年休假,在旅行地发生了令我吃惊的事情。

我在海边躺着,看到远处的肖恩把我的衣服放到海里浸湿,然后开始洗起来。

“肖恩,一个人在这干嘛呢?怎么不和哥哥们去玩呢?”“我在洗衣服呢。”

我一走过来肖恩就非常自豪的对我说道。

然后,肖恩又学着我的样子,开始把沙滩当成地板,在沙滩上擦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