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属于“消渴”范畴,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肺、脾、肾等脏腑为主的脏腑功能失调,以阴虚火旺、水谷精微吸收输布代谢失常为其患病机理。
提起糖尿病没有几个不头疼的,为什么?难治啊!它是富贵病,在中国已被列为第三大疾病,而且在全国范围每7个人中就有1个是糖尿病患者,重要的是糖尿病病人最小的年龄已经到了3岁,这是很可怕的事情。糖尿病病人的致残率相当高,已达到30%。
我国糖尿病的诊断已执行国际标准(人世后开始执行),你自己若怀疑可能有糖尿病便要化验血糖,若空腹血糖≥7.0毫摩尔/升(126毫克/分升),或者餐后2小时血糖≥11.1毫摩尔/升(200毫克/分升),就可明确诊断为糖尿病。一般人的心态是拿过化验单只问:正常吗?若正常,便露出笑容,以为万事大吉,从此平安无事了;若不正常便愁眉苦脸,恨不得马上医好。
其实问题并不是这样简单,倘若你空腹血糖是6.9,餐后血糖是11,即此诊断标准只差0.1毫摩尔/升了。要知道,离糖尿病只差一点点了!你是正常里血糖最高的,也会受损害的,而且一不小心就“达标”了。
糖尿病是怎么形成的?中医里讲,糖尿病属于“消渴”范畴,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肺、脾、肾等脏腑为主的脏腑功能失调,以阴虚火旺,水谷精微吸收输布代谢失常为其患病机理。大家都知道,我们拿到嘴里吃的任何东西都有养分,嚼完后到了胃里消化后给小肠吸收养分,这些养分的医学名词就叫血糖。脾脏分泌胰岛素,然后把糖分运走,供给肾脏造血用,这就是人体的一个代谢功能。既血糖是用来造血的,献过血的都知道,在献血前问你吃饭没,要没吃就给你喝红糖水,就是这个道理。此外,思虑过度、情绪不安、肆情纵欲、情志损耗及劳乏过度也会导致糖尿病的出现。
中医认为,消渴有上、中、下三消之分。上消属肺,以口渴多饮为主症;中消属胃,以多食善饥为主症;下消属肾,以多尿为主症。因此,糖尿病便有了“三多一少”的症状:
1.多饮:中焦化热是由于饮酒和肥甘过度,既暴饮暴食就有了食火再加上心中窝火,中焦开始化热,造成燥热开始虚火、伤肺,引起肺燥津枯,这里“津枯”指唾液干枯了的意思,导致消耗过多,这时我们需要多饮水来解决这一问题。
2.多吃:一旦肺燥热,你不去管它,它便会烧到胃,引起胃燥津伤,造成脾阴虚耗,这样胃消化就会变快,脾脏分泌的胰岛素多,就会出现脾虚,脾脏就会受到伤害。这时主要表现为吃东西快且多。
3.多尿:你老多吃就老是给肾脏供养,这时肾脏在超负荷运转,就会很累,这就造成肾阴耗损,造成肾不固摄,这时就会出现多尿。
4.消瘦:不仅虚火燥肺、燥胃消损肾阴,而且全身肌肉还会逐渐消损,人就会变得越来越瘦。
当然,糖尿病患者不一定都有“三多一少”症状,因为“三多一少”仅是糖尿病典型和较晚期的表现,如果以此来诊断糖尿病,不但无助于其早期诊断,而且不利于其慢性并发症的早期防治。
对于糖尿病病人来说,如何养生保健最好呢?根据中医的气血流注节律,我们可以在正确的时间加以施治。
按摩疗法
1.上消:主要表现为咽中发热,口渴过甚,喜欢多饮水,津液失调。此时宜清肺生津。可在寅时(3.5时)按摩肺俞、廉泉、合谷三穴。
2.中消:主要表现为吃得多但也饿得快,身体反而瘦了,经常自汗多虚。此时宜清胃热而调中,降胃火。可以辰时(5—7时)按摩曲池、内关、脾俞三穴。
3.下消:主要表现为小便过多,尿中有沉淀,渐至面目黧黑,小便混浊。此时宜补肾阴、禁烟酒、以清淡为主、多吃蔬果。可在酉时(17~19时)寻穴,按摩肾俞、复溜、太溪、三阴交等穴位。
用药时间
糖尿病的药物治疗分注射药胰岛素和口服降血糖药物,2型糖尿病病人以口服药物治疗为主02型糖尿病病人占糖尿病病人的90%以上,因此合理使用口服降血糖药物对糖尿病病人甚为重要。那降血糖药什么时间用药最好呢?凌晨4时(寅时)是人体对胰岛素最为敏感的时段,此时即使给予低剂量,也可达到满惠效果。上午8时(辰时)再口服降糖宁,此药作用强而持久;午后4时(申时)再服,可使药效与体内血糖浓度变化的规律相适应,收到显著的治疗效果,使药物副作用降到最低程度。
调节心理
朋友前几天跟我说了一件事,她父亲今年56岁,患糖尿病有十多年了,由于注意合理用药、严格控制饮食和坚持适宜的运动,病情也很平稳,虽然久病多年,却没有发生并发症。可最近单位里评职称,他没有被评上,而比他晚参加工作的同事却评上了。为此,他与领导大吵了一架,回家气得一夜未合眼。第二天早晨刚起床就突然晕倒了,急送医院抢救,医生说是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难道生气也会让糖尿病发作吗?
当然,我跟她说糖尿病与情绪也有很大的关系,你父亲出现糖尿病合并酮中毒的诱因就在于“闹情绪”。我们人体的血糖水平不仅受胰岛素的调节,而且也会受情绪影响。人在极度愤怒、恐惧、悲痛等负面情绪影响下,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增高,会使肝脏中的糖原释放进入血液,以满足大脑等重要脏器的能量需要。本来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分泌不足,一旦血糖升高,胰岛素则不能及时分泌来控制血糖,致使血糖居高不下。这时,病人就会出现“三多一少”的症状。如果病人经常“闹情绪”,会导致血糖长期或反复居高不下,甚至形成恶性循环,引起一些并发症的提前到来。
因此,糖尿病人在坚持药物、饮食、运动三大疗法的同时,还要注意心理调整,必须注意心理保健,讲究心理卫生,少生闲气,心胸豁达,保持愉快而稳定的情绪,才会有利于提高疗效,改善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