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如何赏识孩子,给其自信
14691500000003

第3章 让孩子在体验中成长

当父母怪孩子不懂事的时候,您是否想过,您曾经给他懂事的机会吗?当您怪他能力不如人家的时候,您是否想过,您曾经让他们到生活中去体验过吗?

初中生王一繁是一个外表憨厚而内心机敏的北京男孩。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中央电视台《万家灯火》节目的《体验》栏目中“体验”了一回。之后,他写了一篇感想《我当了一回傻瓜》,读起来很有趣,相信对父母们也会有一些启发。

王一繁写道:

我这个人心眼比较少,所以当接受这个任务时,想都没想就答应了。从这儿开始,我就当上了傻瓜。

不过,我也不是一点儿没有动脑筋,虽然编导事先并没有告诉我体验什么。

但我想栏目的名字是《体验》,很可能是考验能力的,在家里跑不了要做个饭什么的,所以在拍摄的前一天,我就问了爸爸炒土豆丝的方法。不出所料,拍摄那天,编导向我宣布了当天的任务:给我30元钱,自己动手给家人做一顿午饭,然后按要求去取东西和送东西,所有的饭费和车费用30元钱解决,节约归自己。我当时挺高兴,一是庆幸前一天英明地问了爸爸怎么炒土豆丝,二是觉得一天不白过,30元肯定有赚。

我先去了菜市场。虽然说出门的时候还独自计划:怎么砍价,怎么省钱……

可到了摊上就全乱了:原来土豆不能买半斤,人家嫌生意太小;葱要买成捆,白给我爸妈做了够吃半个月的贡献。最狼狈的是为了怕忘了买葱、姜等零碎,我始终自言自语、念念叨叨的,全忘了编导在我身上配了可录音的无线话筒,节目播出后透着一股傻劲儿。

其实我做的饭很简单:炒土豆丝、煎鸡蛋、小泥肠和米饭。当我千辛万苦把这些菜端上桌以后才发现,除了米饭,所有的菜都做少了,只够我一个人吃,而且一点青菜也没有。钱倒是省了,用了还不到7元钱,真叫我爸说着了,照这么过,我家就买得起房子和汽车了。

吃完饭,我就上路去别人家取东西。问路我会,虽说我问过懵头懵脑的外地人,但这种错误不会多犯。可我从小注意力就不集中,办事情慌慌张张的毛病真害苦了我。费尽周折才找到那人家,而且多走了二里地,脚也疼啊。出乎意料的是,人家交给我5000元钱,让我转交给另外一个人。我吓了一跳,这辈子从来没见过这么多钱。不过转念一想,反正有电视台的叔叔阿姨保驾,出不了大事,又安心了。给我钱的人让我写收条,我想都没想就写了,根本没想过这是编导设的一个圈套。

我又走了不少冤枉路,找到了收钱的人家。虽然我的脚疼得要命,可我还是满心喜欢地敲起了门。没想到又中了埋伏,家里没人,旁边出来了个邻居对付我。

我当时想,这准是编导故意安排的,加上对邻居的信任,也想早把事情了结,好坐下歇会儿,喝口水,就把钱交给了那个人。邻居数了钱,告诉我少了100元,直到我保证一定补齐才放了我。事已至此,我才恍然大悟,我这个大傻瓜,给人打了收条不数钱,活活让人坑了。社会真是太复杂了,难怪爸爸妈妈常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这回我算是真记住了。

节目拍完了,我懂得了不少道理。生活中不仅需要知识,还需要各种能力。

通过这次体验,我发现了自己能力上的差距,生活能力、办事能力、判断能力都不强,而且思想单一、缺乏经验、粗心、轻信。我要感谢《万家灯火》节目的叔叔、阿姨给我这次当傻瓜的机会。

可以说,这是一次难得的体验机会。在体验中,王一繁学到了好多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这些知识、技能在一些父母们眼里也许很不起眼,因为父母们常常觉得学习好才是最关键的本领。在这样的“爱心”支配下,孩子们做许多事情的权利都被父母剥夺了。但王一繁一天的经历却告诉父母们,光让孩子学习而不让孩子体验生活,孩子是无法真正成长的。王一繁是一个在北京城里长大、见多识广的孩子,而且在拍摄前他也有所准备,尽管这样,他还是当了一回“傻瓜”。

试想,如果父母们不多给孩子一些体验的机会,孩子将来如何自己去面对生活?

后来,该节目的编导吴小岩谈到他们策划这个节目的初衷时说:“应试教育使得大部分学校和家庭都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如何提高孩子成绩上面,从而忽视了对孩子能力的培养。随着教育观念的变化,人们已经意识到了一个人的成功除了智力因素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非智力因素,例如与人合作、自我激励、处理事情的应变能力及思考问题的方法等。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拥有了比以前更为优越的生活、学习条件,但这同时也带来家庭和社会对孩子的娇惯和放纵。在很多父母和老师眼里,他们的孩子只要学习好就行了,其他的事情例如买菜、做饭、去陌生的地方取送东西……一律不用多管多问。其实对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来说,这些事情只是一些很基本的技能,可大部分的孩子都没有做过这些事。如果让他们在一天内去完成这样几件事,他们能完成吗?完成得又怎么样呢?这个问题,恐怕父母不知,老师不知,孩子本身也不太清楚。为此,在一个周末,我们请来了一位初中二年级的学生,真实地体验了一下长大成熟的感觉。”

吴小岩的话也许正是需要父母和教师思考的问题。当父母们怪孩子不懂事的时候,您是否想过,您曾经给了他懂事的机会吗?当您怪他能力不如人家的时候,您是否想过,您曾经让他到生活中去体验过吗?其实,体验也是一种学习,而且是一种更贴近生活的学习。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他们呈送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学习——内在的财富》中提出:“能力是每个人特有的一种混合物,它通过技术和职业培训获得的严格意义上的资格、社会行为、协作能力、首创能力和冒险精神结合在一起。”“交往能力、与他人共事的能力、管理和解决冲突的能力越来越重要。”可见,人的能力是多方面的,光有好的学习成绩并不能证明这个人将来一定能够很好地在社会上立足。

怎样让孩子在体验中成长,获得真正的能力?提出下列建议:

相信孩子的潜能。每个孩子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能力,关键在于父母怎样去挖掘这些潜能。首先要让孩子体验生活,要相信孩子的能力,并且了解孩子的能力,这样才能真正放手让孩子去做事情。

对孩子大胆放手。父母只有对孩子真正放手,孩子才能获得许多体验的机会。教育家陈鹤琴说:“做母亲的最好只有一只手。”说的就是要对孩子放一只手,有些问题让孩子自己去尝试,去体验。

教给孩子一些生活常识。父母不敢让孩子去体验,大多是怕有危险,希望孩子平安,但逃避不能帮助孩子真正长大。父母要在日常生活中多给孩子讲解一些生活常识,孩子懂的多了,胆子就会大一些,能力也会有所增强。掌握生活常识是学会生存的重要一环,很值得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