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每天懂一点怪诞心理学
14692000000028

第28章 春哥、伪娘引领何种时尚

为什么说负面的词汇能让人的大脑更有反应?

“伪娘”现象是低俗吗?

“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对现代人是不是更重要?

词汇的“魔力”

什么样的词汇能被人的大脑迅速记住?有营销心理学实验得出结论,与正面的词汇相比,“恶魔”、“爆炸”、“崩溃”等负面的词汇能更快地让人印象深刻。

这个实验结论被广泛用到广告和培训当中。如果平时我们仔细留意的话,可以发现在各种各样的广告中,总会用很多的篇幅来描述“悲催”、“触目惊心”、“痛苦不堪”、“一败涂地”……各种相关的文字介绍、图片显示、滚动画面总是不停地出现在我们的眼前。

刚开始的时候,人们很容易接受这种广告。例如化妆品广告,广告商会先列举一个人在使用他们的化妆品之前是如何的满脸痘痘、皮肤暗淡无光泽等,然后,又会用对比图片来展示这个人在使用他们产品之后,皮肤又是如何的美白和有光彩。然而,随着人们审美与购物“智商”的提高,这样的广告令其中的一部分人感到恶心。因为这时候,这部分人需要的是简洁明了的介绍和干净精美的画面,而有文化沉淀的品牌才是他们的选择。

另外,富有特点的词汇与负面词汇有“异曲同工之妙”。例如前几年不断涌现的新鲜词汇:小资、娘娘腔、文艺青年、80后、90后……但是随着竞争日趋激烈,只有特点已经不够“震撼”了,还要“更上一层楼”。因此,一些人将特点与负面结合成“重口味”,以此来吸引人们的眼球。

这些年,选秀节目中出现的“伪娘”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伪娘”是心理和生理错位造成的,即生理是男性、心理是女性的一部分社会群体。伪娘现象曾经被认为是一种不正常的心理疾病。但是,现在医学界和心理学界都不把它当成一种疾病看待,而认为是一种正常现象,并且还有变性手术可以帮助他们纠正这种错位。

草根的“创新”

伪娘现象出现的初期,人们褒贬不一。有人认为这是一种吸引别人眼球的低俗做法,认为这些选手没有真本领,只会哗众取宠,所以会对这些人嗤之以鼻。但是另外一部人却认为既然传统戏曲就有反串的角色,还曾经造就了像“梅兰芳”这样的大师,那么“反串”就是一种很正常的表演形式,谈不上什么低俗不低俗。因此,这部分也就认为它没有什么负面影响。

确实,“伪娘”只是一个富有特点的词汇,人们可以用它提高自身的识别度,而它本身并不是一个负面的词汇。

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这样的例子:性格豪爽的女性以中性的打扮博得掌声一片;相貌出众的年轻女孩可以以光头的形象出现,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这都是人们以特点、特色来“推销”自己。因此,选秀的选手面临激烈的竞争时,就会突出自己不一般的“特点”,希望借此“突出重围”。

草根也可以有自己的点子——创新,或许经过时间的沉淀,他们也能别具一番“风味”。

审美的差异

俗话说得好,“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各花入各眼”——这些老话在今天依然适用于任何关于“审美差异”的问题和争论。

从前,我们对女子美的标准有“病态美”,例如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里的林黛玉;有“丰腴美”,例如唐朝的杨贵妃;有“小脚美”,例如清朝女子;有“忧郁美”,例如文艺女青年……而对男子的美在不同时期也有不同的标准。有彬彬有礼的君子,通晓琴棋书画;有热血男子,心系大事、忧国忧民;有小资男人,家务做得比女人都好;有富二代,苹果手机加跑车再加刷不爆的卡……

我们很难以哪种美的标准为好或者不好,这样简单地加以评论。“伪娘”的出现,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审美方向——中性之美。这样让我们有机会打破了以单一的标准来衡量美,让个人以更宽松的审美“度”去发掘别人的优点,同时也可以有更多的形式展示自己的青春、美貌、风格和品位。让企业有更好的商机,产出更多“多元化”的产品来满足我们的需要。让娱乐文化有丰富的内容形式,愉悦大家,娱乐生活。

你可以根据你的需要,选择你想要的——或者有文化、有历史的品牌,或者是流传大街小巷的普通牌子。你可以根据你的需要,变换各种形象,来满足不同场合和心情的需要,真正体会多样化的精彩。

世界注定是多彩的,生活也注定是精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