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现代经典作品赏析
14692200000154

第154章 青春之歌

杨沫,原名杨成业,祖籍湖南湘阴县,1914年出生于北平一个大地主家庭。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青春之歌》、《东方欲晓》、中篇小说《苇塘纪事》等。

《青春之歌》是杨沫于1959年创作完成的一部优秀长篇小说,是当代文学中较早出现的描写知识分子投身于革命斗争的文学作品。

1929年,西方日本帝国主义为了摆脱经济危机,对整个中国大地顿时加紧了侵华战争的准备。1931年9月18日,驻东北的日本关东军炸毁南满铁路,以中国军队破坏铁路为借口,向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开炮轰击,此后,很快占领了沈阳。历史上称此事件为“九·一八”事变。

驻守东北的边防军司令张学良接到了蒋介石不予抵抗的命令,将拥兵10万的东北军撤入关内。日本军队如入无人之境,很快占领整个东三省。东北的3000万同胞,饱受了侵略者的欺压凌辱。日本帝国主义为了继续扩张对中国的侵略,于1932年1月28日深夜,组织大批军队突袭上海。驻守上海的国民党第19路军,在爱国将领蔡廷锴等人的指挥下,不理睬蒋介石不准抵抗的命令,对日寇的进攻进行了顽强的阻击。此次事件史称“一·二八”事变。中国军队顽强地挫败了日寇多次凶残的进攻。最终由于国民政府拒绝增援19路军,他们无奈地在弹尽粮绝之后,撤出了上海,又将我国最大的城市拱手让给了日本强盗。

1935年,野心勃勃的日本侵略者再次实施对中国进一步侵略的行动,日本军队直逼北平和天津。国民政府派国民党华北军分会代理委员长何应钦与日本华北驻军司令梅津美治郎签定了国民政府中央机构撤出河北省,取缔一切抗日活动的卖国协定。这个协定史称《何梅协定》。此后华北局势陷入危急,中华民族已经到了亡国的边缘。

为了展开抗日救亡的斗争,1935年12月29日,共产党领导几千名北平的学生举行大规模的示威游行,但游行队伍遭到国民党军队血腥的镇压。这次学生运动史称“一二·九”运动。12月16日,北平一万多名学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冲破国民党军警的封锁和阻挠,再次走上街头举行抗日救亡的示威游行。北平和天津的学生还团结起来,组织了南下宣传团,到工厂、农村和军队中去宣传抗日救国,得到全国人民的支持和响应。整个中国大地顿时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

《青春之歌》所讲述的就是发生在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在共产党的领导下,青年学生抗日救亡的活动,以及青年知识分子在抗日救亡斗争中觉醒和成长过程的故事。作品形象地告诉人们,知识分子只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把个人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块,才有前途。小说中塑造的众多的艺术形象反映了在激烈动荡的年代里,知识分子觉醒的过程,讴歌了革命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