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卡耐基成功学:语言的突破
14694300000004

第4章 三种成功演讲的有效方法

一场演讲由演讲者、演讲内容、听众组成,

而演讲者的亲身经历和学识、倾注的热情,

以及听众的投入程度,

是一场演讲成功与否的关键。

掌握好三者的相互关系,

就像支起一个演讲的铁三角,

使你在各种演讲场合中无往不利。

在演讲中融入自己的热忱与经验,是打动听众简单而有效的方法,也是一个必要的条件。如果你对自己的演讲话题都不感兴趣,又有什么理由能希望别人感动呢?

根据多年的训练经验,我认为,演讲者只有完全倾注于所要说的事情里,才会获得观众的欣赏。要学习成功地当众演讲,以下有三个简单而又有效的方法。

一、在演讲中讲述亲身经历和精通的知识

几年前,一位学员在一次演讲会上正进行他的开场白:“自由、平等、博爱,都是人类词典中最伟大的思想,如果没有自由,生活就不再有存活的价值。设想一下,假如我们的行动随处都受到限制,会是一种什么情境?”这时,一位指导老师明智地打断了他,问他是否有什么亲身经历或有什么证明来支撑他刚才的观点。这位曾经是二战中法国地下革命工作者的学员讲述了一个震撼人心的故事。在纳粹统治下,他和家人遭受了种种屈辱。他生动地描述了自己和家人是如何逃过秘密警察追捕来到美国的。最后他说:“今天,我从密歇根来到这里,可以随意地来去,当我经过警察时,他并不注意我。在上完课后,我可以去自己想去的任何地方,因此请相信,自由是值得争取的!”话音刚落,他就赢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

演讲时如果能阐述生命的启示,是不会没有人听的。不过经验表示,这很不容易让演讲者接受。他们觉得个人经历太平凡、太琐碎,更愿意东拉西扯地谈一些一般的概念或哲理。而这,更难以让听众接受。

经统计发现,“教导初学者以适合的题目进行演讲”,是课程初期最常碰到的问题。而演讲者根据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经验来选择适宜的演讲题目,是最容易引起观众兴趣、也是最适合的演讲题目。演讲者寻找最适宜的题目,可以从自己的生活背景中去搜寻那些在你生命中有意义并给你留下鲜明印象的事情。

我们曾就能够吸引听众注意的题目作过调查,发现最为听众欣赏的题目,都与某些特定的个人背景有关。比如,个人成长经历、奋斗故事、爱好、专业知识、信仰和信念等。

二、对演讲题目满怀热情

你有资格谈的事情并不一定能引起听众的兴趣。比如我是个整天干家务的丈夫,确实有资格谈谈洗盘子的事情。可我对此并没有热情,甚至根本不想说它,你认为我能把这个有关洗盘子的题目讲好吗?而一些家庭主妇却能发自内心地把这个题目说得津津有味。

有个简单的方法,能帮你确认某个题目是否适合你演讲。如果有人站起来反对你的观点,你是否有完全的信心为自己进行激烈的辩护?如果你会,那就是个适合你的题目。唯有对所选的题目是真心所感、真心所想,才会在演讲里有完美的展现。这也是我在教学上所一直倡导的法则。

如果我的训练班上有学生说:“我对任何事都提不起兴趣,因为我过的是单调的生活。”指导老师便会问他:“你闲暇时都做些什么?”有回答看电影的,有回答打保龄球的,有回答种花的。其中有一位回答说,他喜欢收集有关火柴的书籍。当老师继续问他有关这个不寻常的嗜好的一些问题时,他渐渐有了精神。不一会儿,他就兴致勃勃地讲起了自己收藏火柴书籍的小房间。他对老师说他几乎收藏有世界各国的火柴书籍。老师打断他说:“我觉得很有意思,为什么不给我们谈谈有关这方面的话题呢?”他说,他从未想到会有人对此感兴趣。老师告诉他:“要知道一个话题有没有趣味和价值,问自己对它有多感兴趣是唯一的方法。”

后来,这位学员以收藏家的态度对所有学员畅谈这个话题。我还听说他去参加各种午餐俱乐部,向人们演讲有关收集火柴书籍的话题,获得了许多人的推崇。

如果期望能迅速而简易地学会当众演讲,这个例子正好可以引出以下的第三条法则。

三、与听众产生共鸣

演讲由演讲者、演讲内容和听众三种因素构成。前两条法则,都是讨论演讲者和演讲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但这还不够,只有当演讲者把自己的演讲与听众产生联系之后,才算真正完成了演讲。

周详的准备、演讲者对自己话题的热衷,这两大要素都很重要,可要演讲真正成功,还要有另一个必须考虑的因素:演讲者要使听众觉得他的话题很重要。不仅仅只是演讲者本身要对话题有热情,还要把这种热情传递给听众。历史上的雄辩家们都具有这样的本领。

高明的演讲者,总是热切期盼听众能与他产生一样的感觉,赞同他的观点,去做他认为该做的事,一起分享他的快乐和忧愁。他不是以自我为中心,而会以听众为中心,他明白,自己的演讲是否成功不是由他来决定的,而是由听众的头脑和心灵去决定的。

以上三项原则,是我的成功演讲训练的根本法则。在第二篇里,我们将把这些法则逐条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