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展现自我
14695800000043

第43章 严师出高徒

高中生萧力对我说:“升入高中以后,学习上的竞争更加激烈了,但我的学习成绩还比较让我满意。可是生活中总不是事事如意,也有一些苦衷。我觉得高中老师要求得太严格,老师越来越不理解我们。我们班主任才30多岁,可规矩特别多。学校规定早晨7点40分到校,可她要求我们7点钟必须准时到。如果谁来晚了,就得罚站。课间操必须在五分钟之内到达操场,否则就要挨批评。她还规定,男同学一律‘板寸’,女同学一律齐耳短发,而且不允许穿裙子。中午在教室只能休息或做作业,不能大声讲话,更不能吵闹。对班值日要求得也特别严,有一次我因为堵车没能做值日,结果接连三天挨批评不说,还补做了一周值日……这样的事还挺多,她真不理解我们的愿望和要求!我们该怎么办?”

萧力同学的不满是可以理解的。从根本上来说,班主任是班级的管理者,学生自然是被管理者。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本身就是一对矛盾。同时它也反映出中学生渴望独立自主、不受约束的心声。

随着中学生自我意识的不断提高,他们越来越希望别人把自己当成独立的个体来对待,要求发挥独立性,要求个性发展。但是,由于中学生认识上的片面性,有时还不能正确理解个人与集体、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往往把个人凌驾于集体之上。培根曾经说过:“秩序,只有秩序才能产生自由。”卡莱尔也说:“不遵守规章制度的人,不能自由。”它告诉我们规章制度和自由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自由不是绝对的,是相对的。其实,作为班集体,任何活动都要受到纪律的约束,否则这个班集体就成为一盘散沙,成为无组织、无纪律的乌合之众,“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遵守纪律,才能使集体具有强大的凝聚力。

因此,面临严格的管理制度和严厉的班主任,同学们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要提高自我认识

有的同学错误地认为,“自立自强”就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受别人或集体的约束。结果有人在班里打闹嬉戏,有人在教室踢球玩耍,有人在楼道跳绳唱歌……严重影响同学的学习。一个人有主见当然是好事,但不能任性而盲目。凡事要考虑后果,不能只从自己的好恶出发,要三思而后行。如果做事只从主观愿望出发,那么个人行为就会影响集体,甚至耽误大事。

2.加强群体意识

群体是为了实现某种特定的目标而结合在一起的集体,是社会协作的产物。一个人进入青年时期后,想过群体生活的愿望更加强烈。人们的具体活动是通过群体交往而完成的,任何人都不能离开群体。“群体精神”即集体主义精神,是一种美德。任何一个群体都有一定的活动目标,有共同的价值和规范——群体成员一致认为应当的行为标准。群体成员对社会现象、社会活动的一致看法和评价形成了群体价值。所以群体的每一个成员要有群体精神和群体意识,群体活动才能协调一致,才能实现其目标,因此,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应首先考虑集体利益。

3.委婉提出建议

一般情况下,老师提出的管理措施都有一定的依据,比如《中学生守则》,我们必须遵守。如果有些管理措施的确过于严格,可以向老师提出建议。值得说明的是,对班主任提要求时一定要把握好时机,注意场合和分寸。如果办公室有太多的老师,或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最好不要直述己见。提要求要掌握好表达的技巧,陈述一定的理由。只要把道理讲清楚、讲透彻,班主任是会理解并采取一定措施的。

记住这句老话:严师出高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