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展现自我
14695800000006

第6章 读你千遍也不厌倦

谈起自己的密友小茹,秀秀脸上洋溢着圣洁的光彩,“我也常常搞不明白自己为什么喜欢小茹。但我就是愿意和她在一起,没有任何心理负担,特别放松、愉快,什么都可以说,什么都可以不说。想起她,我就想起那首歌:读你千遍也不厌倦……”

其实,秀秀说的彼此喜欢,就是人际吸引。所谓人际吸引,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接纳和喜欢。怎样才能被别人接纳和喜欢呢?我们为什么喜欢别人或被别人喜欢呢?

社会心理学家经过研究发现,人际吸引的条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性:信念、价值观念和人格特征相近;

互补性:能满足对方的需要;

邻近性:指人们生活的空间距离小,即居住地的邻近;

对等性:人们在交往中常常怀有这样的心理倾向,喜欢那些同样喜欢自己的人;

熟悉:熟悉的本身,就可以增加一个人对对方的喜欢;

个人特征:主要包括一个人的面貌、身材、举止、个性品质、才能等方面。

下面,我们重点谈谈人际吸引中的个人特征。

1.外貌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可见,爱美是人的一种天性,因此外貌对于人际吸引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美丽远比一封介绍信更具有推荐力”,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不论是外国还是中国,不论在哪种文化氛围中,美貌无疑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颂颂是一位非常美丽的女生。因为出众的长相,她在初中阶段就参加了几部颇有影响的电视剧的拍摄。尽管她的学习成绩平平,但老师们都很喜欢她。上课时,她被提问的几率远远高于其他同学;同样是回答错了,或者干脆回答不上来,老师也不会像对待其他同学那样批评她。由此可见,人们更喜欢那些漂亮的人。因为漂亮本身就是大自然的杰作,是一道优美的风景,能让人赏心悦目,沉浸于美好的享受之中。这也是影视界有些演员虽然演技低劣,或者毫无演技,但凭着一张动人的脸蛋,却能占据一定市场的重要原因。

值得说明的是,外表的吸引力是有限的,暂时的魅力抵挡不住时间的考验,人们就有了“金玉其外而败絮其中”、“徒有外表”的感叹。随着交往的不断深入,外貌的作用会不断减弱,而人格魅力的影响不断扩大,于是人们有了更深切的顿悟:“人是因为可爱了才美丽,而不是因为美丽了才可爱。”通过这简单明了的话语,我们应该明白两层含义:第一,美丽是件好事,在人际交往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是,美丽并不能和可爱划等号;第二,不漂亮也没有什么,可以通过其品行来弥补容颜上的不足,从而过渡到“可爱”的彼岸。

有人曾经戏言,说可爱的女孩不一定漂亮,但大都聪明。因为她清楚容颜遗传于父母,自己没有选择的权力,再美丽的红颜也有花败柳残的一天。她于是知道填充大脑比装饰“门面”更重要。少一分俗气,增一分儒雅;减一分琐碎,添一分自然;多一分须眉的旷达与宽容,从而变得更颖慧、更敏锐、更自信、更有德行。也就是说,个体特征中,最让人喜爱、接近、仰慕并渴望接近的是性格因素。

2.个性品质

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安德森设计了一个调查表,表中涉及了555个描写人个性品质的词汇,然后让100名大学生被试者给予评价,让他们按照自己喜欢的程度由高到低排成序列。结果表明,大学生评价最高的是“真诚”,评价最低的是“虚伪”、“说谎”。我国学者西南师范大学的黄希庭先生采用社会测量、访问观察等方法,对21个班级进行了关于人际吸引情况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受人欢迎的“人缘型学生”和让人厌烦的“嫌弃型学生”的个性品质特征。

由上述调查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真诚则受人欢迎,所谓的“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而不真诚者则令人厌恶,让人退避三舍。因此,要想吸引别人,赢得别人,就必须培养积极的人品因素,优化自己的个性品质,从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3.能力

我曾在学校做过有关“追星族”有关问题的调查。某学生告诉我,为了得到红遍大江南北的《还珠格格》小燕子的亲笔签名,他从见面会一直跟到宾馆,硬是在小燕子窗下站了一晚。那天碰巧是冬天最冷的一天,夜间温度零下20℃左右。第二天,他高烧不退,连续一周输液。从被追对象来看,绝对是当红的影星、歌星、球星等,也就是说比较有才能。换言之,均是某方面有所特长或突出特长的人。由此可见一个人的能力大小与被喜欢的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能力是人际交往中吸引对方的重要条件之一,我们从没有听说过谁会拼命追求一个“弱智”,为他茶不安、食不宁、神魂颠倒,最简单的解释就是“能力问题”。但实际生活中我们也会发现,才能与受人喜欢的程度并不一定呈正相关性。有时能力越强,越聪明能干,反而人际关系不良,所谓的“曲高和寡”。为什么容易出现这种现象呢?一方面,人们希望自己交往的对象有才华,但对自己来说,同时就会产生一种压力,从而产生一种本能的反感;另一方面,从有能力的人自身分析也存在一定的缺陷。“才高八斗”的人往往恃才傲物,锋芒外露,让人感到高不可攀,人们只好敬而远之了。

而心理学家阿龙森的“犯错误效应实验”,则能帮助我们从另一角度更好地理解“能力”与人际吸引的相关程度。

1961年,美国总统肯尼迪试图在猪湾侵入古巴,结果计划惨遭失败。消息传来,全国一片哗然。可是令人大惑不解的是,“猪湾事件”非但没有使肯尼迪的声望降低,相反却大大提高了。心理学家因此推测:过去新闻媒体把肯尼迪描述得过于完美,无可挑剔,让人感到他不是凡人,无法和他相提并论。而一旦大家知道他也像常人一样犯些低级错误,于是心理为之放松:肯尼迪也不过如此,不是想像中的无所不能。这一下反而让人对他产生亲近、体谅的感觉。无形中因祸得福,靠犯“错误”拯救了自己。

心理学家阿龙森等人的实验证明了有关肯尼迪假设的正确性。他给被试者呈现出4种类型的人,然后让被试者评价哪种人最有吸引力:

才能出众而犯了错误的人;

才能出众而未犯错误的人;

才能平庸而犯了错误的人;

才能平庸而未犯错误的人。

结果,“才能出众并且犯有错误的人”被评价为最有吸引力,是大家最喜欢、最能接受的人;“才能出众未犯错误”的完美者为第二位;“才能平庸未犯错误的人”的吸引力位居第三;而“才能平庸并犯有错误的人”因最缺乏吸引力而位居末尾。由此我们可以知道,“白璧微瑕”的人比“洁白无瑕”的人更令人喜欢,被人接纳,因为在心理上我们更期待的是和我们相似的平常人,而决不是高高在上的神!亦如歌中所唱:“平平淡淡、从从容容才是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