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变发生后,梁启超逃到日本使馆,心情极度紧张。当时的北京街头,到处是追捕维新党的军警。9月22日晚,梁启超剪掉辫子,穿上西服,进行了一番巧妙的化装,在日本友人的护送下,逃到了日本驻天津领事馆。
天津是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荣禄的地盘,戒备森严。据说梁启超刚下火车,就被盯梢的密探发现。只因他们行动迅速,才没有落入敌手。一连数日,日本驻天津领事馆前暗探密布,梁启超根本无法脱身。9月25日晚9点,趁暗探放松警惕,梁启超等四人化装成猎人,偷偷潜出领事馆,上了海河上的一艘日本船内,急向塘沽驶去,准备乘日本商船,逃往日本。不幸还是被清廷暗探发现行踪,并被误认为是康有为,一队清廷巡警气势汹汹,以船上藏有康有为为名,逼迫该船回驶,日本人拒不听命,双方展开激烈的争辩,清廷巡警惧怕惹出中外交涉等麻烦,决定分兵两路,一部分赶回去向荣禄请示,一部分随船监视日本人的行动。不料日本人迅速开船,26日早晨7点即抵达塘沽,恰巧旁边停有一艘日本军舰。日本人挥帽联系,梁启超等人迅速逃到军舰上。清廷巡警一不敢和日本军舰发生冲突,二也没有接到上司的命令,只好干瞪双眼,让梁启超等逃之夭夭。9点半,直隶提督聂士成,亲兵营总教习王得胜,天津县知县吕宗祥30余人,飞奔塘沽车站。当得知逃犯已躲到日本军舰内,聂士成暴跳如雷,执意要上舰抓人。为了防止和日方引起冲突,经王、吕二位苦苦相劝,聂士成不得已只好作罢。随后,荣禄又派人往日舰交涉,要求放人,被日方一口回绝。26日午后,日本军舰启航,梁启超等人终于脱险。
这是梁启超第一次走出国门,此时刚25岁,回想自己这些年的奋斗,然而理想抱负不能实现,正义的事业遭到摧残,爱国的同志者遭到杀害,不禁潸然泪下。面对浩瀚的大海,碧波壮丽的海浪,梁启超眷念着家乡的父亲、兄弟和爱妻,想起他终身难忘的万木草堂和与自己一样生死未卜的恩师康有为,然而现在却是有家不能回,有国不能报,不禁黯然神伤,写下了著名的《去国行》:
呜呼,济艰乏才兮,儒冠容容;佞头不斩兮,侠剑无功;君恩友仇两未报,死于贼手毋乃非英雄!割慈忍泪出国门,掉头不顾吾其东。
东方古称君子国,种族文教咸我同,尔来封狼逐逐磨齿瞰西北,唇齿患难尤相通。大陆山河若破碎,巢覆完卵难为功;我来欲作秦廷七日哭,大邦犹幸非宋聋。
却读东史说东故,三十年前事将毋同。城狐社鼠积威福,王室蠢蠢如赘痛;浮云蔽日不可扫,坐令蝼蚁食应龙。可怜志士死社稷,前仆后继形影从。一夫敢射百决拾,水户萨长之间流血成川红。尔来明治新政耀大地,驾欧凌美气葱茏,旁人闻歌岂闻哭,此乃百千志士头颅血泪回苍穹。
吁嗟乎,男儿三十无奇功,誓把区区七尺还天公。不幸则为僧月照,幸则为南洲翁。不然高山浦生象山松阴之间占一席,守此松筠涉严冬,坐待春回终当有东风。
吁嗟乎,古人往矣不可见,山高水深闻古纵,潇潇风雨满天地,飘然一身如转蓬,披发长啸览太空,前路蓬山一万重,掉头不顾吾其东。
这首诗反映梁启超当时忧愤、苦闷,而又不甘心失败的复杂心情。
梁启超抵达日本后不久,在英国人的协助下,康有为从香港转到了日本。师徒相见,不禁热泪盈眶,难以用语言描述彼此的心情。从康有为那里,梁启超得知清廷在以10万两银子买他的头,家已经被抄,亲族多被株连,为避难妻子李惠仙已携全家逃往澳门。梁在致李惠仙的信中,极力安慰贤妻,感谢她对自己事业的支持,倾吐夫妻间情深似海的爱慕之情。患难之情,真金难买,李惠仙的理解,支持和勉励,加深了他们的感情。1899年,李惠仙也到了日本,夫妻团圆,恩爱有加。李惠仙总是从各个方面去关怀、理解、帮助梁启超,全力操持家务,千方百计分担丈夫的忧愁,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梁启超事业上的成功,倾注着李惠仙的无数汗水和心血。梁启超对妻子也感激不尽,称他们是“美满婚姻,百年相爱”。
在日本,梁启超和康有为利用一切条件,继续为他们的政治目标而奋斗。他们广泛地结交日本各界人士,希望得到日本政府的支持。他们还千方百计地从国内获取消息,了解清政府的动向和下层人民的呼声。与此同时,他们还广泛联系美洲、澳大利亚和南洋的华侨,试图取得更多海外华侨和国际友人的支持。为了交流的方便,梁启超还刻苦学习日文,经过半年的努力,可以较顺利地阅读报刊、图书,从此他广泛地搜集日本各方面的著作,潜心研究。梁启超这位敏锐的思想家,较戊戌变法时期更成熟和富于自己的独立思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