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崇高的目标,只要不渝地追求,就会成为壮举。
——华兹华斯
几年前,职场中曾一度盛行这样一句话,“做事业需要埋头苦干的人,也只有埋头苦干的人,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成就事业”,然而,在竞争日渐激烈的当今职场,埋头苦干不一定能闯出一番事业,埋头智干才能真正出人头地。
埋头,就是对工作专心致志、一步一脚印,低调做人。智干,就是虚心吸取周遭人的经验和教训,灵活思考,为实现目标不断累积实力。只有埋头,没有“智干”,就永远不会出头。
本田汽车公司(Honda)不仅在日本家喻户晓,在全世界也是人尽皆知,创始人本田宗一郎功不可没。他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摩托车生产商,也是日本战后经济奇迹的创造者之一,他被世人称为“日本的福特”,一生拥有四百七十多项发明和一百五十多项专利。
从懂事起,本田就展现了发明创造的天赋,自己常常制造一些有趣的玩具。幼年时,他迷上了机器和引擎之类的东西,开始刻苦钻研。但他从来就不会一味埋头苦干,而是在埋头中努力思索,对生活中的一切都观察入微,综合这些线索成为他日后发明创造的灵感。
1922年,经过一番准备后他只身到东京的亚特商会应征当汽车修理学徒。在刚开始的半年里,他只是替老板看小孩、打扫环境卫生,但他在做好这些小事的同时,也会留意老板修车的每一个细节。
他不仅很快就对汽车的构造和引擎原理知之甚详,也练就了熟练的修车技能。两年后,他已经能单独为上门的客户修理各种汽车了。
1928年,本田回到家乡,自己开了一家汽车修理厂,擅于解决棘手汽车问题的他,很快就扭转了生意惨淡的局面,不仅扩大经营开始接手汽车改造,还琢磨发明了不少小玩意。
之后,他又创立了东海精机公司,从修理转向制造,并研发出高质量的活塞环,成为当地家喻户晓的年轻企业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本田开设了“本田技术研究所”(本田汽车公司的前身),不久,又研发了一种新型的机器脚踏车,开始向摩托车业进展。直到1954年1月,本田技研工业公司成功上市,他的公司成为日本最大的摩托车生产公司,被产业界视为奇迹。
然而,紧接着,公司就因扩建而陷入资金周转不灵、货款支付困难的艰难境地,加上产品耐久性差的问题,整个公司被即将破产倒闭的可怕氛围所困扰。
当世人都感叹惋惜时,本田却以惊人的信念、坚定的意志力夜以继日埋头于产品改良,最终成功研制出高功率引擎的化油器而克服了种种危机。
1960年,本田技研工业公司成为世界一流的摩托车公司,于1969年开始向轻型汽车市场进军。虽然困难重重,但一向埋头智干的本田,在两年之内就成功跻身竞争激烈的汽车市场,并在1972年成功研发出低公害引擎,大幅提升了本田汽车在美国的市场占有率,最终于20世纪80年代末,成为世界第三大汽车制造商,产品遍及全世界。
本田的一生是磨难重重的一生,但每一次他都能以坚强的意志力在埋头智干中闯出一番新境界,使得他从最初的汽车修理不断发展壮大成就今日的辉煌。
没有人在做事前能保证自己必定一帆风顺,也没有人在工作和生活中不会遇到任何的艰辛和困难。但面对困难时你是选择面对,还是闪躲逃避?
俗语说“唯有埋头,才能出头”,那些出人头地的人,那些一鸣惊人的人,那些不只在一方领域中取得成绩的人,都是在长期埋头努力之中,在无数的思索动脑之后获得成功。
毕竟,种子如果不经历在坚硬的泥土中挣扎奋斗的过程,它将始终是一粒干瘪的种子,永远不能发芽生长成一棵大树。
也许,你也曾为自己以后的职场生涯作过打算。譬如,工作两年后要成为一家公司的小主管,三五年后成为部门经理,八年左右成为总经理……
但很多情况下,大多数人工作两三年后依然是企业的基层员工。单调而重复的工作模式,让原本的棱角渐渐被磨平,不是满足于现有的状况,就是因为压力、排挤等原因从此止步不前,把原本出人头地的期望和目标通通抛诸脑后。
也有很多人很有抱负、才华洋溢,但满脑子都是一鸣惊人的幻想,而不愿一步一步埋头去做,总是觉得自己怀才不遇。直至看到比他资质差的人,都已经有了丰厚的收获时,他才明白自己只是在坐等丰收,却忘了播种。
所以,想要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光靠幻想和抱怨、一味的埋头苦干都是不行的,只有埋头智干才是真理,然而,这“智干”也是需要一定技巧的:
1.从基础做起
大凡行业中的佼佼者,大多从行业的最基层、最基础的部门做起,只有这样,才能更“透彻”地熟悉和认知有关产品、工作的所有细节和过程。
2.关注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
在职场生涯中,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要适时归纳检讨,只有这样,才能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在以后的工作中,才能取精华、去糟粕,扫除一切工作上的障碍。
3.明白比智慧更重要
拿到事情就做的人,往往不一定会做得最好。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事先弄清楚关键目标,明白重点和目的才能确定执行的过程和细节,这才是最省时间、最有效率的做事方法。
意志力工具箱: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人,是不会大有所成的。工作中,当你为自己的目标奋进时,当你吸取他人的经验和教训时,一定要谨记:每个人走向成功的道路都不同。只有把他人的经验予以消化,才能真正为自己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