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机结队飞临天坛上空,威胁北平 “七。七事变”爆发时,南京国民政府外交部在派人到日本大使馆就事变提出严重口头抗议,并劝告日本方面停止军事行动,不要将事态扩大的同时,寄希望于英美调停是事变后南京政府的一大迫切愿望。 这时,英国方面作出了一些愿意调停的姿态。15日,英国驻华大使许阁森到外交部访问王宠惠,两人就事变会谈了一个多小时,交换了彼此的意见。许阁森向王宠惠表示愿意从中调停中日冲突。但是他要求中国方面给他一个确实的保证,即中国军队的北上只是为了预防起见,并没有主动攻击日本的意图。对此外交部王宠惠说:“此事有关军事,在确实答复前,我需要同最高军事当局商量。”经过电话联系后,王宠惠得到了蒋介石的明确答复,蒋说,中央军北上只是为了自卫而不是为了攻击日军,他让王宠惠将他的话明确转告许阁森。在得到明确的答复后,许阁森一面致电美国驻日本大使馆请求共同行动,一方面向日方作和平试探,提议中日双方于17日起停止增兵,并陆续撤到7月7日之前的地点,恢复到事变前的状态,但遭到日方的拒绝,日方态度强硬地宣布不欢迎任何第三国的调停,自行关闭了由第三国调停解决事变的大门。 美国则对调停中日冲突态度异常冷淡。 另一方面,蒋介石于7月8日紧急召见王宠惠和孙科,催与苏联缔结中苏共同安全条约。第二天,王宠惠和孙科立即飞赴上海。就中苏共同预防外患问题,王宠惠多次与苏联大使鲍格莫洛夫秘密商谈,鲍格莫洛夫坦率地对王宠惠说,如果现在苏联与中国签订这样的互助条约,即意味着苏联必然参战,日本就很可能进攻苏联。因此,他建议中苏立即开始互不侵犯条约的谈判,但当时南京政府的外交政策的基点依然放在英美身上,对抵抗也未下最后决心,因而对与苏联签订互不侵犯条约不感兴趣。 其实,蒋介石在外交上的努力是徒劳的。当时中国在外交上可谓步履艰难。 “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尽管退出国联,并与英美等国关系闹僵,但是,并不意味着美英一定会支持中国。英国一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一直以中国为“敌性国”,中英关系存在敌性性质由来已久。这与鸦片战争不无关系。况且30年代以后,德国纳粹兴起,已经对英国构成极大的威胁,英国也感到无暇东顾。英国也已明确表示,中国如与日本发生战争,英国不能支持中国。 而美国对中国与日本之间的摩擦一直抱着观望的态度,只有日本损害美国在华利益之时,美国才出面表态。中国与日本爆发战争,如请美国支持中国也是不可能的事。因为美国人会认为,两个黄种人的国家争吵 ,我们不必介入。 至于苏联,西面面临纳粹德国的威胁,苏联不愿东西两面受敌,几乎和日本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苏联愿意中国牵制住日本,但不愿明显地支援中国,而激怒日本,影响日苏关系。 这样一来,南京政府寄希望于外交特别是英美调停的希望最终破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