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传奇女皇:武则天
14699800000037

第37章 改革政治,施惠于民

任何一个时代,改朝换代或者是政权更迭,都需要付出流血的代价。武则天执掌政权的过程也不例外,她任用酷吏,打击异己,铲除李氏诸王,用许多人的鲜血和生命,铺就一条通向权力顶峰的路……

光宅元年(684年)二月甲子,武太后正式称制。所谓称制是由太后、皇后等御驾紫宸殿,垂下帐幕,在帐后听政,正式代替天子颁发诏书。武皇太后亲自临轩执政,皇帝李旦则居住在别殿,不再过问朝政。乾元殿后面的内朝宫宇紫宸殿里,武太后用浅紫色的帐幔隔着接见百官,这一年,太后六十一岁。

武太后执政后,一切都耳目一新,她把大唐的旗帜改为金色,洛阳东都改为神都,洛阳宫为太初宫。

这期间,也有反对者。留守在长安的老臣刘仁轨上书劝说武则天以吕后为鉴,免得被后人贬责。武太后看了刘仁轨的奏折非常生气,但碍于他是前朝的老臣,经历过太宗、高宗两位皇帝就没有处罚。而且,武太后知道她要治理天下,就需要有刘仁轨这种德高望重的老臣来辅佐。于是,她派她的侄子武承嗣带上她的亲笔书信前往刘仁轨的府上抚慰。信中说:你上书用吕后来劝诫我,使我受益很深。但当今皇上昏庸,我且代亲政,不过是为了大唐的帝业和国家的安定。你是先朝老臣,德高望重,我对你十分敬重,如今朝政面临很多困难,希望你能给予帮助,万勿因衰老而推卸责任。刘仁轨看着武太后的信,犹豫再三,最终为了保全刘氏家族的命运,不得不服从武太后。

武则天还对官衙名称进行了改革,改尚书省为文昌台,左右仆射改为左右相,把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依次改为天、地、春、夏、秋、冬六官,改门下省为鸾台、中书省为凤阁,改侍中为纳言,中书令为内史,御史台为左肃政台,增加一个右肃政台。其余的省、寺、监、率名称,都按各部门的职权令改名称,表示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其目的就是为她实现“天命”而做准备行动。她知道要正式获得“天子”的名分仍然十分困难,“牝鸡司晨,惟家之索”的金科玉律、中国古老的传统成为她当皇上的最大障碍。为了向这个空前的大障碍挑战,她已经很慎重地,而且以无比大的胆识,积极做各种准备。

这期间,武太后最大的贡献是实行科举制度。她认为没有经过检验谁都不能当官,科举制是最好的检验标准。科举制度不是她创立的,但她却充分发展运用起来,突破了父子相承的当官制度。她亲自在洛阳对全国的考生进行考试,几万考生在她眼前一一而过,把好的考卷贴到尚书省,让人们知道她选用了什么样的人才,所有人不论出身是什么都要接受统一考试,出现“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的局面,让普通人也看到上升的希望,保守的选拔制度灵活地调动起来。这种科举考试到清末才结束,一千多年都是靠这个制度选拔人才。

武太后执政的贡献还有经济政策。唐朝旧有的土地分配制度是均田制,就是把老百姓束缚到土地上,你名下有多少土地,到年终要按土地的指标向政府缴税,对农民有束缚作用也有帮助作用。人都被束缚在土地上,对经济束缚很大。天后实行相对宽松的政策,不再清查户口清查土地,老百姓可以进城打工,可以到其他政府没有控制的地方开荒。很多老百姓进入洛阳等城市做买卖,城乡的经济流动起来了,整个国家的经济能力、土地利用率都加强了,她的经济政策也使当时的经济非常活跃。这个活跃给后来的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开元盛世用的宰相都是天后实行的科举制度选出来的,她培养的人才汇集了以后的几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