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天下爸爸心
14705300000003

第3章 男人,一家之王?还是一家之主?

会不会很多男人竟是自己废弃或轻看了原本该承担的领导角色?

爸爸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因着做主还是做王的心态不同,就谬之千里了。

不做纸老虎

近来每天晚上我都会告诉妻子在网络上有关某位著名运动员的最新消息。

“你为什么那么关心人家的丑事?你不是对这些八卦新闻最没兴趣吗?”她对我的“好奇”深感奇怪。

这是我头一次如此认真(好奇)“追踪”名人的私生活。不过,我觉得坦然与配偶讨论别人的婚姻失败,绝对是件值得做的事,因为谈论别人的同时,也可引以为鉴,不重蹈覆辙。

“他是我心目中的英雄之一,尤其在那个顾问公司的广告里,他几乎就是正直的化身。我也曾用心学习他每次打球的态度,做准确的抉择。”我向妻子解释。

近年,这位球员不单事业有成,还有爱家的完美男人形象,是不少年轻人的效法对象。所以,我不是带着落井下石的心态来谈论,而是反思当事人在这事件前后所说的“名言”:

我认为,能成为别人的楷模是一项极大的荣誉。如果你有机会成为榜样,我认为应该要接受它,因为你能正面影响一个人的生命。这就是我想做的,也是人生的意义。

我的父母亲教导我:不要理会别人对你的期望,你应该有属于自己的人生,不要辜负你给自己的期望,达到期望才是我所关心的。

我的不忠给许多人带来失望和伤害,其中对我的太太和孩子造成的失望与伤害最大。我要再次向大家说:我深感抱歉,恳请原谅我!

“一个人的人生比职业生涯来得重要。”这位球员的经纪人如此告诉记者。

小儿子放学后兴奋地告诉我:“爸,你听过这个笑话吗?”他把当天在同学中间流传的那位著名球员招妓的“讽刺式幽默”说给我听。

“你觉得她的妻子会有什么感受?”在我们父子捧腹大笑之后,我决定借题发挥,问问我这两个开始对异性有兴趣的高中生儿子。

“不知道!”他们摇摇头,对我的“机会教育”毫不感兴趣。

“正直的品格不是装出来的,更不是外表形象。”我语重心长地告诉他们,但他们似乎仍然摸不着头脑。

忽然间,我发现自己从来没有和儿子们讨论过或是教导过男人在婚姻忠诚上的课题。

那天晚上我把与儿子间的谈话告诉妻子。

“有些事情,身教远比言教更重要!”她说。

是的,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他们需要英雄角色做效法对象,就让我们的孩子(尤其是儿子)从父亲身上学习到怎样做一个好男人、好丈夫、好父亲,而决心不做一只纸老虎。

“母老虎”

“母老虎”这个嘲讽,对所有女性来说,会不会太沉重了点?有哪一个女人从一开始就“立志”要做个母老虎?假若家里真的有一个丈夫嘴里的“母老虎”,这会是妻子愿意的结果吗?

让我们站在妻子的立场,体会那渴望家中男人是个有风度、能做出决策、能使自己口顺心服的妻子——

“我实在希望我的丈夫能挑起一家之主的责任,不要只会把我当成佣人,所有家事都推给我,连孩子也不喜欢亲近他,都躲得远远的!”

“我当然喜欢被关心、被照顾,可是,我没这个福气!如果我自己不把一切安排好,就没有人会帮我!”

“我的先生是老太爷,孩子问他的每件事情,他的答案都是‘去问你妈’,他每天都可以跷二郎腿看报纸,我就得天天灰头土脸,忙完公司忙孩子,忙完孩子忙家事……永远没有停的时候!”

这样看来,是不是做先生的认为只要赚钱养家就足够成为一家之主,因而忽略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陪伴与付出,认为那是属于女人的繁琐事?所以——会不会是很多男人自己废弃或轻看了原本该承担的领导角色?

常常,女性会表现出比较强的母性,社会上一般会觉得女性比较唠叨、放不开、凡事瞻前顾后、无法果决,也因此很多做丈夫的就顺势一推,把家务、孩子等大小事全都推给了妻子、母亲;很多丈夫不知道家里最近发生什么事情,亲友间的人情义理几乎都是妻子打理;很多爸爸弄不清楚自己孩子的生日,孩子在学校的各种学习情况、交友状况如何,家里很多事情几乎一问三不知!时日一久,做丈夫的却埋怨自己仿佛被这个家隔绝了,与亲友间聊天时,妻子竟也就成为丈夫口里的“母老虎”:“唉呀,我们家所有事情都是太太做决定,我只有乖乖听话的分儿啦……”殊不知,妻子早已是气得牙痒痒的满腔埋怨!

这样的夫妻相处模式绝不是健康婚姻的模式,这样的亲子关系也绝不是健康的关系,但是,却究竟为何有这么多的婚姻与父子关系陷入这样的泥淖?

或许我们应该试着了解“母老虎”的心里到底在想些什么?

有什么是做先生的应该且能帮助妻子做的?做先生的可以用哪些行动减轻妻子的重担?

丈夫是否需要改变“我讨厌做这事”或对某些事情没有耐心的心态?

容我提醒一下做丈夫的人:你上一次告诉妻子,“你是我一生最大的福气,谢谢你!”是多久之前的事?或者,做丈夫的人现在已经根本不想说这句话了!甚至,你从来没有对妻子做过这样的表达!

也让我提醒一下做父亲的,你还记得上一次与孩子有比较贴心的对话是什么时候吗?还是你们家从来就没有出现过“父子亲密对话”?

爱情的坟墓

希望妻子永远性感,是不少男人从好莱坞影片中得来的幻想,这也是个极易破灭的幻想。希望丈夫永远温柔体贴,是女性基于天性而有的需要,但对大部分的女人来说,婚后不需要太久的时间,就会“品尝”心碎的滋味。这到底是怎么了?婚姻真如人说的是“爱情的坟墓”,一旦进入,便葬身其中吗?

健康的婚姻,并不表示这个婚姻里没有问题、没有争吵,而是夫妻双方都能用成熟的方式与态度去处理一个家庭会面临的金钱、家事分配、性、孩子的朋友、个人的感受及双方家庭……种种问题,这些都是极为复杂的问题,尤其是在中国人的社会里,单单如何面对双方家庭就是一门极大的学问,更何况两人的金钱观、分配家事的公平性……这些都极其需要夫妻双方能够平心静气、顾虑对方看法、成熟地好好沟通及面对。

上面提到的这些在家庭中会遇到的种种问题,几乎都是充满张力及压力的,夫妻的沟通,如果在言语、情绪、表达的方式上,稍有偏差,便会掉入责怪(控诉对方,不能宽恕)、强求(唠叨,施压力,不断要求)或是情绪化(发脾气,避而不谈,暴躁或是退缩不理)的陷阱里,一旦如此,就一定会走入不健康的表达方式,当然就不可能期待可以有一个理性、完满的结局了。

女性重情感,情绪比男性敏锐,因此,比较容易有情绪上的波动;妻子如果察觉自己有被情绪左右的倾向时,一定要提醒自己能大气、愉快地接受对方的建议,并且心平气和地告诉丈夫愿意调整自己的反应。婚姻本就是一辈子学习的功课啊!

夫妻之间的相处,需要拿掉无谓的“面子”问题,知道自己错了要立刻道歉、修正,否则,一生将近五六十年的相处时光,如果都坚持己见,双方不是都会痛苦万分吗?——或许这也是在极度注重个人权益的今日,离婚率不断高升的重要原因。

在爱的基础下,双方愿意为对方让步、妥协,才是婚姻的真谛,一般人常有夫妻间到底谁该听谁的无谓争论,这只会使得夫妻不能同心的情况日益严重。不要让“权力之争”出现在自己家里,夫妻当彼此接纳、取长补短,这样就会如虎添翼,使自己的家更健康、更充满爱。

而且,夫妻相处方式绝对会为儿女留下“婚姻便是如此”的看法,儿女若看到夫妻彼此间没有敬重,如何能学到在将来的婚姻中尊重自己的配偶?儿女若看到不论做丈夫或做妻子的,都能衷心为自己的过错向对方道歉,就能学习在婚姻里诚恳的态度……所以,在许多个案中,常会发现如果父亲殴打母亲,将来儿子也会使用暴力对待妻子;如果孩子在和乐融融的家庭环境中长大,他不但可以对人温和有礼,在经营自己的家庭生活时,也能将和乐气氛带给全家人。

一家之主或一家之王?

移民海外的华人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在海外出生、成长的孩子,常常抱怨学习中文的痛苦:“为什么中文如此困难?‘王’和‘主’两个字只差一点,意思似乎也很接近,为什么不可相通使用?就是纸上恰巧有个污点,也无大碍嘛!”

或许,就像“王”和“主”这两个字一样,许多人认为只是差之毫厘,但事实上,爸爸在孩子心目中的形像,因着做主还是做王的心态不同,就谬之千里了。当爸爸是“一家之主”时,他做出的重大决定,要考虑的利害都会以家人为大前提,并且以全家人的幸福为己任;但是,以“做王”心态做父亲的人,就往往会把家人当做服侍自己的属民,高高在上,随便指使,甚至成为家中暴君。

现代西方提倡的“领导”概念,告诉我们不论在政界、商界甚至在家庭里,每个人都可以成为领导者,中国人则在这方面有更深层的教导:“齐家,治国,平天下”。不管什么理论,可以肯定的是,做“一家之王”委实容易得多。

“我辛苦工作供养全家,难道我没有资格享受他们的服侍?累了一天,回到家,轻松看几个小时电视,又有什么不对?”

“你们都给我闭嘴,我来做决定,不准有其他意见!”

“如果我喜欢,你可以……如果老子讨厌,你休想!”

对大多数华人爸爸来说,上面这些反应是最惯常的领导方式(这就像管治臣民!)。说真的,在家做个“皇帝”何其简单,但是要成为“一家之主”,那可是完全不同思维的两码事!

“主”与“王”的差异

在华人文化里,一般认为女人要更多为家庭奉献自己,可是,这绝对不应是为妻、为母者的“专利”!

父亲应该照顾全家的需要,为照顾家人而放下自己,以家人的利益为先:“你们是我最宝贵的,爸爸就是再辛苦,也要把你们养大,因此,你们的需要比我自己的需要更重要。”这就是“仆人领袖”,也是做“一家之主”的心态。

“仆人领袖”单看字面似乎自相矛盾,其实这就是一种牺牲心态,传统认为理应享有的地位和权利,都因着把家人看得更重要,就甘愿放弃。

“虽然忙了一天回到家,但在休息之前,我有什么我可以帮助孩子的?他们一整天没有看到我!”

“告诉爸爸你的想法,让我们一起讨论一下。”

“你这个做法原本蛮好的,但是在这个情况下,爸爸却认为有更好的方法,我认为你该再多思考一下。”

“爸爸正忙着,让我先把这个做完,然后便能专心和你一起来……好不好?”

一个“仆人领袖”的爸爸:

●绝不是对孩子唯命是从,百般迁就;而是有智慧教导孩子,又能敏锐观察孩子的心。

●绝不是取代母亲的角色;而是支援她,不让她身心疲累,帮助她更有效发挥母亲的特质。

●绝不是让孩子长幼不分,自我中心;而是教导孩子为人设想,甘心服侍他人。

以下是“仆人领袖”的爸爸会有的一些表现:

●“我的爸爸跟别人的爸爸就是不一样。他总是把最好的给我们,不是单指物质上的供应,而是他虽然忙碌,也不会忘记关心我们身心的需要。”

●“爸爸常帮助家事,又煮得一手好菜。爸爸在帮助家事时从不抱怨,甚至能乐在其中。”

●能接纳孩子的过错,忍耐他们慢慢成长,愿意俯就他们,让孩子无惧地分享心事。

甘心为家人牺牲、服侍家人的爸爸,才是真正的“一家之主”!以“和蔼可亲”取代“无上权威”,不但使家庭和乐融融,且能得到家人更多的尊敬,何乐而不为呢?

◎大家都追求成功,然而,如果没有温暖的家、没有温馨的亲子关系,这个拼命得来的成就,又与谁人分享?

◎改进自己就是多爱家人一些、少爱自己一些。

◎能说出“孩子,我爱你”,就是做爸爸的全垒打。

◎我们都愿意为孩子奋斗一生,却常常吝于给他们十五分钟。

◎孩子评估爸爸的方法是他如何对待他们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