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病从脾胃生
14705600000014

第14章 肠?下血论

治肠?,饮凉血地黄汤

《素问?太阴阳明论》说:阳像天,主外、主表、为腑,为人体的外卫;阴像地,主内、主里、为脏,为人体的内护。所以阳明经病多实,太阴经病多虚。所以贼风虚邪伤人时,阳分首当其冲;而饮食不慎,起居失调,阴分则独受其害。外表受病,传入六腑;内在受病,传入五脏。如果病邪进入了六腑,就会发烧,不能安眠,发喘。如果病在五脏,就会发生胀满发闷和肝郁脾虚引起的飧泄,经过一段时间,会成为肠?的病。肠?是水谷夹杂脓血下注大肠,像唧筒里的水一样挤压出来,排气??有声。如果正当长夏,湿热之气旺盛,脾胃元气亏虚,抵御不了外界湿热的侵袭,所以肠?就会加重,可用凉血地黄汤主治。

凉血地黄汤

“组成”黄柏(去皮、锉碎、炒)、知母(锉碎、炒)各3克,青皮(不去皮穰)、炒槐子、熟地黄、当归各1.5克。

“方义”以炒黄柏、炒知母清热燥湿为君,以熟地黄、当归养血和血为臣,青皮理气为佐,炒槐子凉血入大肠为引。

“用法”以上药物切碎,混匀,作为一服,加水一盏,煎到七成,除去药渣,温服。

凉血地黄汤随证加减法

如果小便短涩,脐下小腹胀闷,或者大便时肛门坠胀,应当用木香、槟榔各1.5克,研为末,空腹或者在饭前,用热水冲服,以行气、消积、通便。

如果服药后,仍然出现腹内急迫欲解大便,而大便时肛门坠胀又解不出来,便应当用大黄等泻下药治疗。

如果疾病发生了病症转变,就应该随症加减。

如果腹中用力摇动时有水声,而小便又短少不利的,是水饮停聚于肠中。诊病时,应分析是哪个脏水饮停留的脉象,可以用治疗水饮的药泄去水饮;如果脉象洪大,就当并用泻火、利小便的药为宜。

如果胃虚,不能进食,且大渴不止,这是胃阴不足的表现。胃阴不足,津液的化生就会不足,因此就不能用猪苓、车前、通草等淡渗利尿药,以免再重伤津液。应当用七味白术散以健脾和胃、清热生津。

如果全身发热且怕热,烦躁不安,大渴不止,肌肤发烫,不想穿衣,脉象洪大,但重按无力,或者兼有目痛、鼻干的症状,那不是白虎汤所能治的病症,这是血虚津少所致的发燥,应当用黄芪30克、当归6克,切碎后,加水煎服,以补气生血。

大便不通,饮升阳除湿防风汤

如果大便闭塞不通,或者急欲大便而肛门坠胀,多次到厕所但又解不出,或者大便中带有少量白色脓液,或血液,对于这样的病人,不要乱用泻下药;如果误用了泻下药,必然会加重病情,反而使大便闭结不通。正确的方法是用升阳除湿防风汤来升举下陷的阳气,清阳能够升举,则浊阴自会下降,大便自然也就通利了。

升阳除湿防风汤

“组成”苍术(用淘米水浸泡,去皮净)120克,防风6克,白术、白茯苓、白芍药各3克。

“方义”方中重用辛苦温的苍术以燥湿健脾,辅以少量的白术、白茯苓以健脾利湿,用防风取其风药胜湿并升阳气,配白芍药平肝养阴以防利湿而伤阴。

“用法”将苍术切片,其他药物切碎,苍术入锅用一盏半水,煮到两大盏时,再将切碎的其余药物,加入同煎,煎到一大盏,除去药渣,空腹或饭前温服。

升阳除湿防风汤随证加减法

如果肛门不能收禁,大便泄泻,挟有完谷不化的食物残渣,可用升阳除湿防风汤健脾燥湿止泻;如果飧泻仍然不能止息,可以用升散的风药,如升麻、柴胡、葛根以升阳举陷,苍术以燥湿健脾益胃。如果出现浮、中、沉三候都有力的脉象,并且还有胸腹胀满、大便闭塞不通,治时就应当随症权变用药,多用苦味药、少用甘味药以泻除积滞的湿热;如果大便通利,再用升阳除湿防风汤除湿升阳;或者是在该方中加入泻下的药,使清阳得到升举,浊阴得到下降,从而使脾胃的功能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