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病从脾胃生
14705600000035

第35章 脾胃损在调饮食适寒温

不生病,重在饮食寒温适度

《难经?十四难》说:损伤了脾胃的人,要注意调节饮食,还要注意生活起居,使衣着适应时令寒热的变化。《素问?六节脏象论》又说: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是水谷传化的根本,是营气贮藏的地方,名叫器,能排泄糟粕,转化五味而主吸收、排泄。《灵枢?师传》说:在饮食方面,不要让那种习惯与病情相矛盾的人吃过热或者过凉的食物。这样寒温适中,真气就能内守,邪气也就无法侵入人体而致病了。如果饮食没有节制,食物的寒温不适宜,人就会得病,或者出现大便稀薄、泄泻不止,或者出现心下胀闷不舒,腹部和胁肋胀满,食不知味,四肢沉重倦怠。这些症状都是脾胃被损伤引起的。肠胃就像个市场,是饮食杂聚的地方,没有它们不能包容的东西,也没有不能进入的东西。但是如果风、寒、暑、湿、燥、火等六气中,有一气偏胜成为邪气的话,也会损伤脾胃。因此临证用药应当仔细审察。

从右手关脉候胃气状况

脾胃之气可以通过右手关脉候出,脾胃正常的脉象是缓慢的。

弦是风木的脉象,如果诊得右手关脉脉象为弦脉,就表明脾胃是被风邪损伤了。这时如果出现腹中牵引不适有紧缩感且疼痛的症状,可以服用甘草芍药汤来缓解疼痛;如果出现腹中牵引不适有紧缩感,中气不足,或者自汗、盗汗等症状,可以服用黄芪建中汤来缓肝疏脾;或者服用酸甘的药物,如乌梅、大枣等来调和肝脾。

洪是热盛的表现,如果诊得右手关脉脉象为洪脉,就表明脾胃是被热邪损伤了。如果出现心中烦闷、口舌生疮、大便不通利、小便赤涩等症状,可以服用三黄丸、泻黄散、调胃承气汤等方剂或者甘寒的药物来清除三焦的积热。

缓为湿土的表现,如果诊得右手关脉脉象为缓脉,就表明是脾胃本经感受了湿邪。如果出现恶心呕吐、腹中胀满、大便稀薄、小便量少等症状,可以服用平胃散再加入白术、茯苓来燥湿健脾;如果出现口渴,小便不通利,或者口渴想要饮水,但水入即吐等症状,可以服用五苓散或者其他淡渗除湿的方剂来利水渗湿。

涩是燥邪的表现,如果诊得右手关脉脉象为涩脉,就表明脾胃是被燥邪损伤了。如果出现手足四肢无力,中气凝滞,面色黄白、没有光泽等症状,可以服用异功散再加入当归来健脾助化、益血润肠,或者服用四君子汤再加入熟地黄以滋阴润燥,或者服用甘温滋润的方剂。

沉脉主寒,如果诊得右手关脉脉象沉细,就表明脾胃为寒邪损伤了。如果出现饮食不能消化、腹痛、腹泻等症状,可以服用益黄散;如果出现不思饮食、反胃呕吐等症状,可以服用养胃丸;如果出现腹泻、肠中作鸣等症状,可以服用理中丸、理中汤等。如果寒邪严重损伤脾胃,还可以加入大辛大热的附子,或者辛甘温热的方剂来治疗。

上面制订的治疗脾胃虚弱的方药,都是一般的方剂。如果病情起了变化,就要根据具体情况变化用药。

脾胃虚,饮胃风汤

胃风汤主治大人小孩脾胃虚弱,而风寒之邪又乘虚而入,侵袭肠胃,导致的水谷不能消化,泄泻如水注一般,腹部和胸胁胀满但是按压时反而感觉胀满减轻,肠中作鸣,腹中急痛。如果肠胃内有湿毒滞留,排出像豆汁样的物质,或者大便中夹杂有淤血,昼夜不停、反复发作,都应当服用胃风汤治疗。

“组成”人参(去芦)、白茯苓(去皮)、川芎、肉桂(去粗皮)、当归(去苗)、白芍药、白术各等分。

“方义”用人参、白术、白茯苓补益脾胃、健脾胜湿;治风先治血,用当归、白芍药养血和血,缓急止痛;川芎行气活血、升阳举陷;肉桂通经散寒、温化肠胃的冷气。

“用法”以上药物研为粗末,每次服用6克,加水一大盏,再加入粟米一百多粒,和药一同煎至水剩下大半盏,去除药渣,饭前空腹温服。小孩要酌情减轻用量。

三焦热毒,治用三黄丸

三黄丸主治男女三焦积有热毒。如果上焦积有热毒,热毒上攻,就会出现眼睛红肿,头颈部肿胀疼痛,口舌生疮等症状;如果中焦积有热毒,就会出现心胸烦躁不安,不思进食等症状;如果下焦积有热毒,就会出现小便热赤涩痛,大便干燥不易排出等症状。如果五脏都被热毒侵袭,就会出现痈、疖、疮、痍,以及各种痔疮,肛门肿胀疼痛,或者肛门破裂、便出鲜血等症状。

“组成”黄连(去芦)、黄芩(去芦)、大黄各30克。

“方义”用大黄泻热通便,涤荡三焦热毒;黄连泻火解毒,主清上中二焦热毒;黄芩清热泻火,主清中下二焦热毒,三药合用,以达到清除三焦热毒的功效。本方苦寒太过,因此一般只是用来治标救急,而不宜长时间服用,以免败坏脾胃之气。

“用法”以上药物研为细末,炼蜜制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剂,每次服用三十丸,以沸腾多遍的热水送下。如果脏腑的热毒壅积得很严重,可以增加服用的丸数。小孩积有热毒,也应当服用三黄丸。

脾虚,服白术散

白术散主治脾虚,全身肌肤发热,口渴。

“组成”人参(去芦)、白术、木香、白茯苓(去皮)、藿香叶(去土)、甘草(炒)各30克,干葛60克。

“方义”用人参、白术、白茯苓、甘草补益脾胃之气,强健中焦,以治其本;味甘性寒的干葛生津止渴、解肌热,直入阳明经,鼓舞胃气以上行津液;木香理气,通调三焦气机;藿香芳香化浊醒脾。

“用法”以上药物研为粗末,每次服用9~15克,加水一盏,煎到一半,温服。

如果口渴,饮水较多的人,可以将白术散煎成汤剂,不拘时多服。

如果不能进食、口渴的,张元素老师会将生津止渴的葛根的用量增加一倍;如果胃口较好,口渴的,则不适合服用白术散,可以服用白虎汤加入人参来治疗。

脾胃不调,服加减平胃散

加减平胃散主治湿滞脾胃,脾胃不调,不思饮食,心腹和胁肋部胀满刺痛,口中泛苦,口不知味,胸中胀满,呼吸短促,恶心干呕,打嗝,胃中泛酸,面色枯黄,形体肌肤瘦弱,倦怠嗜睡,身体沉重,关节疼痛,经常泻痢,或者剧烈呕吐、心腹绞痛的霍乱,以及各种噎证、痞证、嗝气、反胃。

“组成”甘草(锉,炒)60克,厚朴(去粗皮,姜制炒香)、陈皮(去白)各96克,苍术(去粗皮,淘米水浸泡)150克。

“方义”苍术为君药,能燥湿健脾、芳香化浊、发汗除湿,配上厚朴温中燥湿、宽肠理气为臣,陈皮健脾理气燥湿为佐,生姜、大枣补益脾胃,甘草调和诸药。全方有燥湿健脾、行气除满的功效。

“方法”以上药物研为细末,每次服用6克,加水一盏,入生姜三片,干枣二枚,一起煎至水剩下大半盏,去除药渣,温服。或者只去除姜、枣,饭前空腹热服。加入一小撮盐,开水冲服也可以。经常服用加减平胃散,能够调节滞气,温暖脾胃,消化宿食,消除痰邪水饮,避开风、寒、冷、湿等四季异常气候所致的疾病。

如果小便热赤涩痛,应当加入白茯苓、泽泻以利尿。

如果米谷不能消化,饮食过多损伤脾胃,应当加入枳实以导滞。

如果胸中气滞不适,胃脘胀满不舒,应当加入枳壳、木香以利气。

如果脾胃虚弱,不思饮食,应当加入黄芪、人参以益气生津。

如果胃脘胀闷不舒,腹胀,应当加入厚朴,将甘草的用量减少一半。

如果遇到夏天,应当加入炒黄芩以清热泻火。

如果遇到雨水较多,天气湿润,应当加入茯苓、泽泻以淡渗利湿。

如果遇到痰涎较多,应当加入半夏、陈皮以化痰。

凡是在增加其他药物时,除了苍术、厚朴的用量不变外,其余药物的用量应当按照下面的方法调整,比如,每次服用15克,有痰的人应当加入半夏1.5克。

如果咳嗽,饮食减少,脉象弦细,应当加入当归身、黄芪身以补气养血。

如果脉象洪大、缓慢,应当加入黄芩、黄连以清热燥湿。

如果大便干硬,应当加入9克大黄、6克芒硝以开结通秘。先将麦麸炒制的桃仁嚼烂,再用药汤送下,以活血润肠,加快其通幽导滞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