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中医是如何诊病的
14705800000017

第17章 脉诊

学习中医诊断的一个重点就是脉诊。血脉为气血之先,以浮、沉、迟、数等象,应寒、热、虚、实等症,一切病变,都直接影响到神经机能的变化。而神经机能的变化,表现在血行动力上最为明显,最易查出。所以诊脉主要是就血行机能变化来分析全身机能病变与器质病变,以判定病因及疾病性质、类别。

01 诊脉的方法

“陈老师,诊脉的方法和注意事项都有哪些啊?”晓路问。

“诊脉要选择恰当的时间、体位、在诊脉的部位举按寻诊察呼吸与脉动等。”见同学们迷茫的神情,我分别仔细讲解。

◎时间

诊脉的最好时间是清晨,因为清晨患者不受饮食、活动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体内外环境都比较安静,气血经脉处于少受干扰的状态,故容易鉴别病脉。

总的来说,诊脉时要求有一个安静的内外环境。诊脉之前,先让患者休息片刻,使气血平静,医生也要平心静气,然后开始诊脉。诊室也要保持安静。在特殊的情况下,应随时随地诊察患者,不必拘泥于这些条件。

◎体位

要让患者取坐位或正卧位,手臂平放和心脏近于同一水平,直腕仰掌,并在腕关节背垫上市枕,这样可使气血运行无阻,以反映机体的真正脉象。

◎诊脉部位

(1)一般处:人迎、跗阳等,动脉在浅处都可,如颈动脉、足背动脉等。

(2)最适处:寸口,分寸、关、尺三部,左右手共六部——桡动脉末端,约寸长的地方,由远心端至近心端分寸、关、尺三部。

医者和患者侧向坐,用左手按诊患者的右手,用右手按诊患者的左手。诊脉下指时,首先用中指按在掌后高骨内侧关脉位置,接着用食指按在关前的寸脉位置,无名指按在关后尺脉位置。

位置放准之后,三指应呈弓形,指头平齐,以指腹接触脉体。布指的疏密要和患者的身长相适应,身高臂长者,布指宜疏,身矮臂短者,布指宜密,总以适度为宜。三指平布同时用力按脉,称为总按;为了重点地体会某一部脉象,也可用一指单按其中一部脉象,如要重点体会寸脉时,微微提起中指和无名指,诊关脉则微提食指和无名指,诊尺脉则微提食指和中指。临床上总按、单按常配合使用,这样对比的诊脉方法,颇为实用。单按分候寸口三部,以察病在何经何脏,总按以审五脏六腑的病变。

诊小儿脉可用“一指(拇指)定关法”,而不细分三部,因小儿寸口部短,不容三指以定寸、关、尺三部。

◎举、按、寻

这是诊脉时运用指力的轻重和挪移,以探索脉象的一种手法。持脉之要有三:举、按、寻。用轻指力按在皮肤上叫举,又叫浮取或轻取;用重指力按在筋骨间,叫按,又称沉取或重取;指力不轻不重,还可亦轻亦重,以委曲求之叫寻。诊脉必须注意举、按、寻之间的脉象变化。此外,当三部脉有独异时,还必须逐渐挪移指位,内外推寻。寻即寻找之意,而不是直接去取。

◎平息

一呼一吸称一息,诊脉时,医者的呼吸要自然均匀,用一呼一吸的时间去计算患者脉搏的至数,如正常脉象及病理性脉象之迟、数、缓、疾等脉,均以息计。但平息的意义还不止如此。平是平调的意思,要求医者在诊脉时,思想集中,全神贯注。因此,平息除了以“息”计脉之外,还要做到虚心而静,全神贯注。

◎五十动

每次诊脉,必满五十动。即每次按脉时间,每侧脉搏跳动不应少于50次。其意义有二:

一是了解五十动中有无促、结、代脉,防止漏诊;二是说明诊脉不能草率从事,必须以辨清脉象为目的。如果第一个五十动仍辨不清楚,可延至第二个或第三个五十动。总之,每次诊脉时间,以两三分钟为宜。

“正常的脉次是多少啊?”阿洪举手问。

“正常人呼吸1次,脉动4次,即一息四至。按照时间来说健康人每分钟的脉次随着年龄而有所变化:一岁时140~120次,二岁时120~110次,三岁时110~100次,五岁时100次~96次,十岁时96~80次;成人72次左右;老年人60~80次。”

“常听中医说起脉象,脉象是什么意思呢?”小丽向上推了推眼镜,认真地问。

脉象是通过位、数、形、势等四方面来体察。

位就是脉的部位,是指在皮肤下的深度而言。脉位分浮、沉,浅显于皮下者浮脉,深沉于筋骨者为沉脉。

数即至数,是指脉动的速率,脉数分迟数。一息不足四至为迟,一息五六至为数。

形即形态,包括脉管的粗细及其特殊形象,指下予以辨形,如芤脉似葱管,动脉似豆等。

势即脉动的气势或力量,以辨虚实,如脉来势大,有力为实,脉动势小,无力为虚等。

脉象分为正常脉象与病脉两种。

02 正常脉象

正常脉象古称平脉,是健康无病之人的脉象。正常脉象的形态是三部有脉,一息四至(闰以太息五至,相当72~80次/分),不浮不沉,不大不小,从容和缓,柔和有力,节律一致,尺脉沉取有一定力量,并随生理活动和气候环境的不同而有相应的正常变化。

正常脉象有胃、神、根三个特点:

(1)有胃:有胃气的脉象,正常脉象不浮不沉,不快不慢,从容和缓,节律一致便是有胃气。即使是病脉,无论浮、沉、迟、数,但有徐、和之象者,便是有胃气。

脉有胃气则为平脉,脉少胃气则为病变,脉无胃气则属真脏脉,为难治或不治之征象,故脉有无胃气对判断疾病凶吉、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2)有神:有神的脉象形态,即脉来柔和。如见弦实之脉,弦实之中仍带有柔和之象;微弱之脉,微弱之中不至于完全无力者都叫有脉神。神之盛衰,对判断疾病的预后有一定的意义。

但必须结合声、色、形三者,才能作出正确的结论。脉之有胃、有神,都具有冲、和之象,有胃即有神,所以在临床上胃与神的诊法一样。

(3)有根:三部脉沉取有力,或尺脉沉取有力,就是有根的脉象形态。或病中肾气犹存,先天之本未绝,尺脉沉取尚可见,便是有生机。若脉浮大散乱,按之则无,则为无根之脉,为元气离散,标志病情危笃。

正常脉象随人体内外因素的影响而有相应的生理性变化:

(1)四时气候:由于受气候的影响,平脉有春弦、夏洪、秋浮、冬沉的变化。因为人与天地相应,人体受自然界四时气候变化的影响,生理功能也相应地变化,故正常人四时平脉也有所不同。

(2)地理环境:地理环境也能影响脉象,如南方地处低下,气候偏温,空气湿润,人体肌腠缓疏,故脉多细软或略数;北方地势高,空气干燥,气候偏寒,人体肌腠紧缩,故脉多表现沉实。

(3)性别:妇女脉象较男子濡弱而略快,妇女婚后妊娠,脉常见滑数而冲和。

(4)年龄:年龄越小,脉搏越快,婴儿每分钟脉搏120~140次;五六岁的幼儿,每分钟脉搏90~110次。年龄渐长则脉象渐和缓,青年体壮脉搏有力,老人气血虚弱,精力渐衰,脉搏较弱。

(5)体格:身躯高大的人,脉的显现部位较长;矮小的人,脉的显现部位较短,瘦人肌肉薄,脉常浮;肥胖的人,皮下脂肪厚,脉常沉。凡常见六脉沉细等同而无病象的叫做六阴脉;六脉常见洪大等同而无病象的,叫做六阳脉。

(6)情志:一时性的精神刺激,脉象也发生变化,如喜则伤心而脉缓,怒则伤肝而脉急,惊则气乱而脉动等。说明情志变化能引起脉象的变化,但当情志恢复平静之后,脉象也就恢复正常。

(7)劳逸:剧烈运动或远行,脉多急疾;人入睡之后,脉多迟缓;脑力劳动之人,脉多弱于体力劳动者。

(8)饮食:饭后、酒后脉多数而有力;饥饿时稍缓而无力。

此外,有一些人的脉不见于寸口,而从尺部斜向手背,称斜飞脉。若脉出现在寸口的背侧,则称反关脉。还有出现于腕部其他位置者,都是生理特异脉位,是桡动脉解剖位置的变异,不属病脉。

03 病脉

疾病反映在脉象的变化,叫做病脉。一般来说,除了正常生理变化范围以及个体生理特异之外的脉象,均属于病脉。不同的病理脉象反映了不同的病症,近代多从二十八脉论述。

在二十八病脉中,有单一脉与复合脉。

有的脉在位、数、形、势方面仅有单一的变化,如浮脉、沉脉表现为脉位的变化,迟脉、数脉表现为至数的变化。这种单方面变化而形成的脉象,称单一脉。

有的脉象要从位数形势多方面综合体察,才能进行区别。如弱脉由虚、沉、小三脉合成,牢脉由沉、实、大、弦、长五脉合成,浮大有力势猛为洪脉等,这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方面的变化而形成的脉象,称复合脉。

单一脉往往不能全面反映疾病的本质,而复合脉则可以从多方面反映疾病的情况,除了上述二十八脉之外,还常出现数种脉象并见的相兼脉,如浮紧、浮缓、沉细、滑数等。

◎脉象主病

(1)浮——轻按有力,重按不足。

浮指漂浮,有浮起、上浮之意。浮脉是脉管的搏动在皮下浅表的状态。

“主病”表证,虚证。

“脉理”浮脉主表证,反映病邪在经络肌表部位,邪袭肌腠,卫阳奋起抵抗,脉气鼓动于

外,脉应指而浮,因此浮而有力。患者内伤久病体虚,阳气不能潜藏而浮越于外,也会出现浮脉,但体虚患者的脉象是浮大而无力。

(2)沉——轻按不显,重按乃得。

深下为沉,具有潜藏于内的意思。沉脉是脉管的搏动在皮下深部、靠近筋骨地方的状态。

“主病”里证,也可以见于无病的正常人。

“脉理”病邪在里,正气在体内与邪相搏,气血内困,因此脉沉而有力,为里实证;若脏腑虚弱,阳气衰微,气血不足,无

力统运营气于表,则脉沉而无力,为里虚证。

(3)迟——每呼吸三至以下。

迟指慢,迟脉是脉搏的频率少于正常的状态。

“主病”寒证。迟而有力为寒痛冷积,迟而无力为虚寒。久经锻炼的运动员,脉迟而有力,不属于病脉。

“脉理”迟脉主寒证,由于阳气不足,无力鼓动血行,因此脉来一息不足四至。若阴寒冷积阻滞,阳失健运,血行不畅,脉迟而有力。因阳虚而寒者,脉多迟而无力。邪热结聚,阻滞气血

运行,也会出现迟脉,但必迟而有力,按之必实,迟脉不可全部认为是寒证,应当脉症合参。

(4)数——每呼吸六至以上。数指快,数脉是脉搏的频率快于正常的状态。

“主病”热证。有力为实热,无力为虚热。

“脉理”邪热内盛,气血运行加速,因此会出现数脉。因为邪热盛,正气不虚,正邪交争剧烈,所以脉数而有力,主实热证。若久病

耗伤阴液,阴虚内热,则脉虽数而无力。若脉显浮数,重按无根,是虚阳外越的危候。

(5)虚——迟大而软。

不足为虚,虚脉是脉管的紧张力弱、脉管内的血液充实度不足的状态。

“主病”虚证。

“脉理”气虚不足以运其血,因此脉来无力,血虚不足充盈脉道,因此按之空虚。由于气虚不敛而外张,血虚气无所附而外浮,脉道松弛,所以脉形大而势软。

(6)实——浮沉有力,长而弦。

实脉是脉管内的血液充实度增

强,呈紧张状态。

“主病”实证。

“脉理”邪气亢盛而正气不虚,邪正相搏,气血壅盛,脉道紧满,因此脉来应指坚实有力。平常人也会出现实脉,这是正气充足、脏腑功能良好的表现。平人实脉应是静而和缓,

与主病之实脉躁而坚硬不同。

(7)滑——搏动流利。

流利为滑。滑脉是脉搏的起落速度过快,即脉管迅速扩张又迅速缩小的状态。

“主病”痰饮,食积,实热。

“脉理”邪气壅盛于内,正气不衰,气实血涌,因此脉往来甚为流利,应指圆滑。若正常人出现滑脉,必滑而和缓,这是由于气血充盛,气充则脉流畅,血盛则脉道充盈,因此脉来滑而和缓。妇女妊娠也会出现滑脉,是气血充盛而调和的表现。

(8)涩——细而迟,短且散。

艰滞为涩。涩脉是脉搏升降速度徐缓,即血管的扩张和收缩表现徐慢的状态。

“主病”精血亏少,气滞血瘀,挟痰,挟食。

“脉理”精伤血少津亏,不能濡养经脉,血行不畅,脉气往来艰涩,因此脉涩而无力;气滞血瘀,痰食胶固,气机不畅,血行受阻,则脉涩而有力。

(9)紧——搏动紧张。

紧指紧张、紧束。紧脉是表示脉搏急劲的状态。

“主病”寒证,痛证。

“脉理”寒邪侵袭人体,与正气相搏,以致脉道紧张而拘急,因而出现紧脉。诸痛而见紧脉,也是寒邪积滞与正气激搏的缘故。

(10)缓——常脉为缓和甚匀,病脉为缓涩无神。

不徐不急为缓。缓脉是脉搏的跳动不疾不徐、从容缓和的状态。

“主病”湿证,脾胃虚弱。

“脉理”湿邪黏滞,气机被湿邪所困;脾胃虚弱,气血乏源,气血不足以充盈鼓动,所以病理性的缓脉会出现怠缓。平缓的常脉是由于气血充足、百脉通畅而形成的。若病中脉转缓和,是正气恢复的征兆。

(11)长——搏动部位长。

长脉是指脉管搏动的范围超过本位的状态。

“主病”肝阳有余,火热邪毒等有余之症。

“脉理”健康人正气充足,百脉畅通无损,气机升降调畅,脉来长而和缓;若肝阳有余,阳盛内热,邪气方盛,充斥脉道,加上邪正相搏,脉来长而硬直,或有兼脉,为病脉。

(12)短——搏动部位短。

缩者为短。短脉是指脉管搏动的范围短小、不及本位的状态。

“主病”气病。有力为气滞,无力为气虚。

“脉理”气虚不足以帅血,则脉动不及尺、寸本部,脉来短而无力。也有因气郁血瘀或痰滞食积,阻碍脉道,以致脉气不伸而出现短脉的患

者,但必短而有力。因此短脉不能全部认为是不足之脉,应注意其有力无力。

(13)疾——搏动时间短。

“脉象”脉来急疾,一息七八至。

“主病”阳极阴竭,元阳将脱。

“脉理”实热证阳亢无制,真阴

垂危,因此脉来急疾而按之益坚。若阴液枯竭,阳气外越欲脱,则脉疾而无力。

(14)洪——搏动力大而抵挡力小。

极宽为洪。洪脉是脉幅宽大、血流量增加而搏动有力的状态。

“主病”里热证。

“脉理”由于阳气有余、气壅火亢,内热充斥,致使脉道扩张,气盛血涌,故脉见洪象。若久病气虚或虚劳、失血、久泄等病证而出现洪脉,是正虚邪盛的危险证候或阴液枯竭、孤阳独亢或虚阳亡脱。此时,浮取洪盛,沉取无力无神。

(15)芤——浮大而软,有空虚感。

芤是草名,有中空的意思。芤脉是指脉管在浮部搏动较有力而内腔血量不足的状态。如捻葱管之上。

“主病”失血,伤阴。

“脉理”芤脉多见于失血伤阴证,因此芤脉的出现与阴血亡失,脉

管失充有关,因突然失血过多,血量骤然减少,营血不足,无以充脉,或津液大伤,血不得充,血失阴伤则阳气无所附而浮越于外,因而形成浮大中空的芤脉。

(16)弦——端直以长。

端直为弦,弦脉是脉搏平直有力的脉象。

“主病”肝胆病,痰饮,痛证,疟疾。

“脉理”弦是脉气紧张的表现。肝主疏泄,调畅气机,以柔和为贵,若邪气滞留在肝,疏泄失常,气郁不利则会出现弦脉。诸痛、痰饮,气机阻滞,阴阳不和,脉气因而紧张,也会导致脉弦。疟邪为病,伏在半表半里,少阳枢机不利而出现弦脉。虚劳内伤,中气不足,肝病栾脾,也会出现弦脉。若弦而细劲,如循刀刃,便是胃气全无,病多难治。

(17)革——弦而芤。

革指皮革,为外强中空之象。革脉是指脉管搏动范围大而有力,内虚血量不足,不能充满脉道,形成鼓皮、内虚外急的状态。

“主病”亡血、失精、半产、漏下。

“脉理”革脉是弦芤相合的脉象,

由于精血内虚,气无所附而浮越在外,若此时被阴寒之气收束,则会形成外强中空的脉象。

(18)牢——沉实,搏动力小而抵挡力大,牢指坚实、牢固。牢脉是脉管在深部,搏动充实有力而长的状态。

“主病”阴寒凝结,内实坚积。

“脉理”由于病气牢固,阴寒内积,阳气沉潜在下,所以脉来沉而实大弦长,坚牢不移。牢脉主实,有气血之分,癥瘕有形肿块,是实在血分;无形痞结,是实在气分。若失血、阴虚等病证出现牢脉,则是阴血暴亡的危险征候。

(19)濡——浮取极软。

濡是浮软的意思,濡脉是脉位在浅层脉动细软无力的状态。

“主病”虚证,湿证。

“脉理”濡脉主各种虚证。如果是精血两伤,阴虚不能维阳,故脉浮软,精血不充,则脉细;如果是气虚阳衰,虚阳不敛,脉也浮软,浮而细软,则为濡脉。若湿邪阻压脉道,也会出现濡脉。

(20)微——浮取极细极软。

微是细弱、不显的意思。微脉是指脉幅细小、表在动脉血量减少而搏动无力的状态。

“主病”阴阳气血诸虚,阳气衰微。

“脉理”阳气衰微,无力鼓动,血微则无以充脉道,因此会出现微脉。浮以候阳,沉以候阴。轻取脉象似无为阳气衰,重取脉象似无是阴气竭。久病正

气损失,气血被耗,正气殆尽,所以久病脉微,为气将绝的预兆;新病脉微是阳气暴脱,也可见于阳虚邪微的患者。

(21)弱——沉取极软。

不足为弱。弱脉是脉管细小、沉伏而搏动无力的状态。

“主病”气血阴阳俱虚证。

“脉理”阴血不足,不能充盈脉道,阳衰气少,无力鼓动,推动血行,所以脉来沉而细软,形成弱脉。

(22)细——沉取细直而软。

脉细如线,但应指明显。

“主病”气血两虚,诸虚劳损,湿证。

“脉理”细为气血两虚所致,营血亏虚不能充盈脉道,气不足则无力鼓动血液运行,所以脉体细小而无力。湿邪阻压脉道,伤人阳气也会出现细脉。

(23)伏——重按仍不显。

伏是潜藏伏匿的意思。伏脉是指脉管位于深部、接近骨部的状态。

“主病”邪闭,厥证,痛极。

“脉理”因邪气内伏,脉气不能宣通,脉道潜伏不显而出现伏脉;若阳气衰微欲绝,不能鼓动血脉也会出现伏脉。前者多见于实邪暴病,后者多见于久病正衰。

(24)散——浮大涣散不收。

不聚为散。散脉是指脉搏浮甚无根的状态,为元气离散、脏气衰竭所致。

“主病”元气离散。

“脉理”散脉主元气离散、脏腑之气将绝的危重征候。因心力衰竭,阴阳不敛,阳气离散,所以脉来浮散而不紧,稍用重力则按不着,漫无根蒂;阴衰阳消,心气不能维系血液运行,所以脉来时快时慢,至数不齐。

(25)动——数见于关无头尾。

动指摇、不休的意思。动脉是指脉来流利、频数而搏动有力的状态。

“主病”痛证,惊证。妇女妊娠反应期可出现动脉,这对临床诊断早孕,有一定价值。

“脉理”动脉是阴阳相搏,升降失和,使其气血冲动,因此脉道随气血冲动而呈动脉。痛则阴阳不和、气血不通,惊则气血紊乱、心突跳,脉也应之而突跳,所以痛与惊也可见动脉。

(26)促——数而时止复来。

促是形容短与速,而促脉是指脉数有时一止、脉律不齐的状态。

“主病”阳热亢盛,气血痰食郁滞。

“脉理”阳热盛极,或气血痰

饮,宿食郁滞化热,正邪相搏,血行急速,因此脉来急数。邪气阻滞,阴不和阳,脉气不续,因此有时一止,止后复来,指下有力,止无定数。促脉也可见于虚证,若元阴亏损,则数中一止,止无定数,必促而无力,为虚脱之象。

(27)结——迟而时至复来。

结者滞也,是形容脉搏的波动,遇有停歇,阻碍之势;而结脉是指脉搏在迟缓之中时而一止的状态。

“主病”阴盛气结,寒痰血瘀,症瘕积聚。

“脉理”阴盛气机郁结,阳气受阻,血行瘀滞,因此脉来缓怠,脉气不相顺接,时而一止,止后复来,止无定数,常见于寒痰血瘀所致的心脉瘀阻证。结脉见于虚证,多为久病虚劳,气血衰,脉气不继,因此断而时一止,气血续则脉复来,止无定数。

(28)代——动而中止,良久方来。

代脉是指脉搏中止而有定数的状态。

“主病”脏气衰微,风证,痛证。

“脉理”脏气衰微,气血亏损,以致脉气不能衔接而遏止,不能自还,良久复动。风证、痛证见代脉,因邪气所犯,阻于经脉,致脉气阻滞,不相衔接为实证。

代脉也可见于妊娠初期的孕妇,因五脏精气聚积在胞宫,以养胎元,脉气一时不相接续,所以会出现代脉。但并非妊娠妇女都会出现代脉,只有平素体弱的孕妇,由于脏气不充,更加恶阻,气血大部分都用来养胎,脉气暂时不连续,才会出现代脉。

◎脉象类别

(1)浮——濡、微、芤、散。

(2)沉——细、弱、牢、伏。

(3)迟——涩、结、缓。

(4)数——动、促、滑。

(5)虚——濡、微、散、弱、细、短、涩、结、代。

(6)实——长、洪、紧、弦。

(7)滑——数、动。

(8)涩——迟、牢、革。

(9)结——促、代。

(10)缓——缓和沉长自如。

“陈老师,医生诊脉时,病人双手中寸、关、尺的脉象一样吗?知道了这些脉象有什么意义啊?”小北不解地问。

“一般人的脉象左右相同,但特异的体质例外。全身发生病变时,会影响脉搏发生变化,反映在寸、关、尺亦有不同的变化,比如寸部主要判定上部病变,关部主要判断中部病变,尺部主要判断下部病变,至于全身病变,又明显地表现在尺部。寸口脉分别反映的脏腑。”

“脉搏的浮沉变化与疾病有什么关系呢?”

“脉搏浮沉的变化,在正脉有余时与正脉不足时,见症不同。也就是说,脉象的浮沉在抗力足够时与抗力下降时性质不同,由此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疾病性质。”我列表解释道。

(1)正脉有余时:多属病实,应注重病脉——抗力胜过病因时,抗力与病因斗争紧张。

(2)正脉不足时:多属体虚,应注重正脉——病因赛过抗力时,抗力明显下降。

“原来同一脉象可以揭示多种病变啊!”晓路感叹道。

“是的,比如由于脏腑损伤而表现了迟脉,我们可据此推断患者是因为机能下降、体温不足而导致的虚冷,即内伤病的迟脉提示患者虚冷。若由于外界病因侵袭而导致的迟脉,则是由于热病是机能急速下降而到时的阴寒,即外感病的迟脉提示患者阴寒。”

“陈老师,其中有什么规律吗?”阿洪问。

“有的,诊脉时,内伤脉留意虚微,外感脉留意实强。具体的脉症如下。”

(1)内伤脉留意虚微:

浮:虚风——神经机能衰弱;

沉:气滞——郁闷易怒,精神抑郁;

迟:虚冷——机能下降,体温不足;

数:虚热——消耗热;

涩:血少血瘀——贫血,血流不畅;

缓:痹滞——神经麻痹,代谢障碍。

(2)外感脉留意实强:

浮:浮——表症,皮肤散热机能障碍;

沉:里症——表不解引发较深病变;

迟:阴寒——热病时机能急速下降;

数:阳亢——热病时体温升高;

滑:痰食——急性炎症,消化不良;

紧:急痛——缺血痉挛,剧烈疼痛。

“脉象与症状之间有怎样的对应关系呢?”小丽问。

“我将症类脉归纳了一个表格,便于大家理解记忆。”

“陈老师,您刚刚讲的都是单一脉象,那么复合脉象有哪些,对应什么症状呢?”晓路问。

“复合脉象有很多,我总结了一些常见的脉象与症状如下。”

浮数:表热——感冒,体温升高;

沉数:里热——内部急性炎症极期;

浮紧:表寒——表层排汗障碍;

沉迟:里寒——体温不足,组织缺血;

弦数:半表里发热;

弦迟:半表里恶寒——病变延及腔壁寒热往来;

浮迟:表虚——肌表衰缓;

微弱:里虚——心脏严峻衰弱;

数实:实火——急性炎症高热;

数虚:虚火——体液不足之消耗热;

浮实:风热——感冒高热;

浮缓:风湿——急性痒症,湿症;

浮滑:风痰——感冒诱发气管炎咳嗽吐痰;

沉滑:痰食——急性胃肠炎,消化不良;

数滑:热痰——浆液性炎症,发热;

弦滑:痰饮——肺及胸膜严重浆液性炎症;

沉细:寒实——组织水分潴留;

数细:湿热——慢性浆膜炎;

沉紧:里痛——内脏组织痉挛,疼痛;

迟实:气痛——神经痛;

脉虚身热:暑伤气——神经机能失调;

缓涩身倦:湿伤血——循环衰微,水分代谢障碍;

浮涩:血弱——贫血;

沉涩:气弱——机能低下,循环衰微;

浮弱:虚风——严重神经机能衰弱;

虚数:痨极——结核性病,衰弱;

芤革:崩漏失血——大出血;

迟紧:寒急——组织寒迫;

洪数:热急——高热急迫;

紧弦:痛急——痉挛剧痛;

动数:惊急——急惊不安;

伏数:躁急、实——亢盛性病烦躁不堪;

濡微:躁急、虚——虚脱性烦躁不堪;

脉剧变不稳:卒变——卒中、卒痛、跌扑、剧骇、临产、堕胎等;

沉伏:气极——怒闷已极;

涩弱:气久——机能不振,代谢障碍;

牢大:瘀血——严重瘀血;

短滑:伤食——伤食过分引起消化器官炎症,消化不良;

沉缓:聚水——胸、腹腔积水;

沉牢:久病实——久病病势亢盛;

虚涩:久病虚——久病身体大衰;

初洪数、末缓涩:中毒——药物中毒、菌类中毒等。

“临床中会不会出现脉与症不符的情况?此时应该怎样判断呢?”小丽问。

临床病例复杂多变,当出现脉症不符时,医生应当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从症还是从脉。

(1)脉不显时,舍脉从症:全身机能没有明显变化的疾病,症候已明显确定的疾病,脉搏已混乱不清的疾病,脉搏特异患者的疾病。如局部小脓疱、最急性病、剧变病症、婴儿病、特异体质等。

(2)症不明时,舍症从脉:体质无明显变化而机能有变化的疾病,脉搏变化特殊明显的疾病。如活力下降、机能亢盛、循环不畅等。

(3)疑难重病,全面诊断:不易诊查的复杂病症,必须采取各方面全面诊查。